俄国退还庚子赔款研究述评

2014-04-07 01:18
关键词:公使苏俄赔款

应 俊

(1.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2.鞍山师范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辽宁 鞍山114005)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失败,于1901年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第六款规定,清政府赔偿各国关平银4.5亿两,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以关税、常关税及盐税作抵押,本息合计达9.8亿两,这笔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从1909年起,美国率先退还了美国庚子赔款中的浮溢部分,作为中国人留美学习的基金,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一战以后,各国先后声明退还庚款余额,并与中国政府订立协议,用作中国教育事业。在各国中,俄国的庚子赔款部分的退还与他国不同,其经过颇为曲折,中国政府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政策。本文仅就俄国庚子赔款的退还情况作一论述。

一、北京政府第一次停付俄国庚款

在总数4.5亿两白银的庚子赔款中,俄国所占的比重最大,约合白银1.3亿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等国希望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以打击德国在远东的势力,中国乘机向协约各国提出延付庚子赔款10年。为拉拢中国对德宣战,协约各国除俄国外,同意自1917年12月1日起,延付庚款五年,免加利息;而俄国因东方各开支有赖此款维持,只允将赔款金额的百分之十缓付五年,中国政府将其拨充十一年公债及教育库卷各种本息基金。[1]十月革命后,旧俄政府被推翻,旧俄驻华公使宣布与苏俄新政府断绝关系,苏俄新政府又未取得各国的承认,北京政府于是打算停止向旧俄代表支付所有的赔款,并就此问题开始进行交涉。

1917年12月26日,北京政府外交次长高尔谦会晤旧俄公使库达摄夫,提出了停付庚款的问题。中国的理由是因为俄国政变,新旧政府前途未明,担心“新政府有权力时,道胜银行亦必背贵公使,将款径交与新政府,为之奈何。则将来为此项赔款,将有所为难。且虑各协约国不知内容,谓中国政府接济俄国新政府,更多轇轕。”[2]库达摄夫表示,“中国交还赔款,当留在上海,予可担保不至落于广义派之手”[2],而且没有此款,旧俄使馆及驻华各领馆的经费将没有着落。最后,双方议定此事与协约各国商议后再行决定。因当月交款日期已到,12月28日,北京政府外交部密函税务处,令其知会税务司,“将本月分应交俄国之赔款,暂予扣留,再听后令遵办。如果协约国意见以为可以照付,届时不妨再交,稍迟数日,当无障碍”。[2]同日,外交部向协约国领衔公使朱尔典发出节略,表示了中国打算停付旧俄全部庚款的缘由,请协约各国公使共同审核决定。这样,北京政府暂时停付了旧俄全部的庚子赔款。12月31日,库达摄夫会见外交总长陆徵祥,表示“将来本国任何政府成立,当由本使完全负其责任,自向政府清算款项,与贵国无关,更与协商各国毫不干涉。现时协商各国尚无何种表示,而各国已先扣留款项,更予本使以难堪”[2],抗议中国暂停付款。

对于中国决定停付俄国庚子赔款,列强进行了干涉。苏俄革命后不久,即发表了《和平法令》,要求协约各国进行停战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秘密外交,并陆续公布了此前沙俄与列强的许多密约,开始与德国单独议和谈判,苏俄政府的这些举动引起了协约各国的强烈反感,甚至开始积极谋划出兵干涉苏俄。因此,协约各国在中国停付庚款问题上,纷纷表示支持旧俄公使,主张中国应继续向旧俄公使支付庚款。英国公使朱尔典表示:“关于俄国赔款一事,本国政府及日本政府业已赞成贵国政府继续交付道胜银行,俄国公使可以担保不将该款汇回俄京。大约协商别国亦将有赞成之答复。”[2]随后,法国、比利时公使也表示赞成中国继续交付俄国庚款,只有美国表示中国可以自行决定。鉴于协约各国的态度,北京政府只得同意继续赔款,但要求库达摄夫备文声明此项赔款不会用来接济“乱党”。

1918年1月26日,税务处致总税务司安格联公文中称:“查前项应交俄国庚子赔款,既经协约国政府多数赞成继续交付,并由俄国公使备文声明,收存道胜银行,完全负责”,表示“前项赔款业经协约国多数赞成继续交付,并由外交、财政两部协商同意,自应按照办理。”[7]这样,从1918 年1 月起,北京政府被迫继续向旧俄代表支付庚款。中国停付俄国庚款的尝试失败。

二、北京政府第二次停付俄国庚款

1918年初,国际形势继续发展变化,苏俄单独与德国缔结停战协定,宣布废除沙俄及临时政府所欠外债,并且开始派代表同各国进行外交接触,而列强则积极筹划对苏俄用兵。

为缓解东方的压力,苏俄积极与中国交好。1月18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致函中国驻俄公使刘镜人,宣布俄国前任驻华公使不能代表苏俄政府,并且苏俄政府已经免去中东铁路总办霍尔瓦特的职务,请求中国组织中俄委员会,清理中东铁路的相关问题。19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远东股长伏涅新斯基通知中国驻俄使馆,声明自己已被派为驻华公使,请北京政府准其赴华,还表示他抵华后,将撤销俄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和退还租界[4]。2月16日,外交部致电刘镜人,表示“付俄庚子赔款,前因彼政府未定,拟扣交。库使频来催付,经询协和各国意见,谓可照付,当应照交。今俄既停付外债,我亦应相当对付”[2],令其探寻列强对苏俄新政策的态度,以备政府参考。18日,刘镜人致电外交部,称“庚子赔款,兵工政府词气间,如我友睦相与,亦可取消。鄙意前俄政府既倒,库使又经兵工政府褫职,不能视为正式代表,现俄国前途渺然无定,倘我继续交付赔款,恐日后一旦否定,转多轇轕,……我对付库使,似可借在俄华侨被扣货物钱款为缓付赔款之原因”[2]。北京政府此时仍不敢擅自行动,依然向协约各国请示。

因为俄德两国缔约已成,各国先后撤回了驻俄公使,列强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开始积极谋划对俄共同出兵,并先后派军舰抵达海参崴。所以列强此时依然支持旧俄政府代表,为其武装干涉苏俄寻找理由。1918年3月30日,英国公使朱尔典会晤中国外交总长,表示“关于俄国赔款一事,现公使团多数奉到政府训令,仍主张贵国照付”[2],认为苏俄政府废除外债的表示不会持久,中国不会白白付款。因为北京政府此时正面临着重重困难:国内方面,南方护法军政府向各国发出通告,要求各国承认护法军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外交方面,段祺瑞重新掌权后,为寻求日本的支持,与日本商谈共同防敌事宜;由于苏俄革命,中国边疆多处受到滋扰,在俄华工华侨受害,要求政府保护,各边防人员请求政府出面保护华工华侨,北京政府也开始考虑出兵海参崴。所以,北京政府采取了与列强相同的政策,撤回了驻俄公使,只留部分人员看守使馆,停付庚款之事暂时被搁置。

1918年4月11日,苏俄政府再次向中国驻俄使馆声明,所有前俄政府驻华外交代表及领事,已被革职,“中政府如与此项去职之人等继续交接事务,俄政府则视此为干涉我国内政”。[2]苏俄此次声明无疑对北京政府产生了触动。经过考虑,外交部于5月8日通告旧俄公使,表示“查前项赔款,以中政府之责任而论,本应交与俄国正式政府,方符手续。惟俄国正式政府成立尚未有期,中政府按现在情形,详加审度,与其将此款按月交由道胜银行收存,不如由我政府暂代为收存,较为直接妥慎”[2],决定从是月起停付赔款。

列强对中国停付庚款再次进行了干涉。法国、英国、日本等国代表先后会晤中国外交人员,就庚款之事向中国施加压力。中国表示,前次各国只是口头赞同中国继续支付赔款,并未有正式外交文件,所以此次各国的态度还有待观察。随后,库达摄夫向法、日公使求助,法、日两国均正式备文,要求中国继续向旧俄公使支付庚款。8月9日,外交部照会库达摄夫,表示因法、日公使均来文声明其国“确认前项协定方法为正当,无庸更改”,经外交部报告国务会议,“议决此项赔款,仍照常交付在案”。[2]

三、俄国庚子赔款的最终解决

协约各国武装干涉苏俄期间,苏俄政府为缓解东部的压力,积极开展对中国的外交活动,1918年7月,齐切林在第五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了报告,声称苏俄“准备放弃旧俄政府以种种借口强加于中国、蒙古和波斯人民的赔款”[5];1918年12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决定放弃庚子赔款,并委托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将此事通知中国政府[6];1919年7月25日发表的苏俄对华第一次宣言中,也声明放弃庚子赔款中的俄国部分。苏俄放弃庚子赔款的原因是为拉拢北京政府,希望北京政府不再支持旧俄代表,并尽快促成中苏交涉。北京政府因消息不便利、受制于列强等原因,未能及时了解到苏俄对于庚款的政策。

1920年初,列强对苏俄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武装干涉失败后,旧俄政府的失败已成定局,列强先后从远东撤军;2月,列强在伦敦举行高等会议,商议对俄共同办法,议决由国联选派人员前往俄国视察国情,再决定是否与苏俄建交。3月26日,北京政府收到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虽然受列强的影响,中国没有回复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但是宣言中无偿归还庚子赔款的内容,再次为北京政府停付庚款提供了机会。鉴于列强均已放弃旧俄政府,并开始与苏俄接触,北京政府做出了决定。7月初,外交部及国务院先后致函财政部,称“应付俄国庚子赔款,业经国务会议议决,自七月份起实行停付,请查照办理”。[3]

1920年8月,苏俄远东共和国代表优林率代表团使华,就中国与远东共和国的通商等事宜进行交涉,向中国新闻界宣传苏俄宣言的内容,表示苏俄愿意放弃庚子赔款。9月,中国派赴苏俄代表张斯麐收到苏俄第二次对华宣言,其中也有退还庚款的内容。对苏俄放弃庚款的表态,中国各界都非常欢迎,但是因为中苏之间尚有许多重要问题还未解决,北京政府外交方面也不能自主,所以庚款问题迟迟没有结果。1922年苏俄全权代表越飞使华期间,抗议中国政府擅自将俄国庚款用于公债;指出苏俄放弃庚款是以中国承认苏俄为前提的。而中国认为中国的做法符合苏俄两次对华宣言的基本原则。1923年加拉罕接替越飞使华洽谈中苏建交问题,加拉罕一面利用舆论,向中国报界宣传苏联对华政策,表示苏联愿将俄国庚款用于中国教育事业,深得中国教育界与舆论界之心;一面与孙中山等地方势力接触,对北京政府施加压力。最终,1924年5月,中苏正式建交。在中苏两国缔结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对于庚子赔款,规定:“(一)苏联政府放弃俄国部分之庚子赔款,于该项赔款所担保之各种优先债务清偿后,完全充作提倡中国教育款项之用。(二)设立一特别委员会管理并分配上述款项,该委员会以三人组织之。其二人由中国政府委派,其一人由苏联政府委派。该委员会议决事项,以全体一致行之。(三)该款于随时收入时,应即存储于上述特别委员会所指定之银行。”[1]1924年11月,“俄国庚款委员会”成立,要求接管俄国庚款,海关总税务司以俄国庚款所担保的各种优先债务尚未清偿为由,拒绝交付,只同意按月拨付款项,用于北京各大学的教育用款。俄国庚款共有两部分,一为缓付部分,一为停付部分,共计银元九千七百三十六万五千一百九十七元[3],在每年扣除相应的债务后,所剩不多,用于补助中国的教育事业款项,只占其余额的4%的,1927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京政府,后中俄绝交,此款项被南京政府财政部接收,“俄国庚款委员会”亦解散,管理款项的工作也无形中止。综上所述,庚子赔款是近代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的巨额赔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从1917年底至1920年7月,北京政府三次决定停付旧俄庚子赔款,前两次因为列强的干涉都没有成功,庚款停而继付,直到1920年列强对苏俄态度改变后,中国才得以停付庚款。在后来的的中苏交涉中,两国就俄国庚款达成协议,将停付与缓付部分清偿债务后,用于补助中国的教育事业,对于地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7]。苏俄宣布放弃庚款,加速了中苏两国的建交进程,促进了中苏平等外交关系的建立,激励了广大的中国民众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促进了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1] 黄延复.庚子赔款的“退还”和使用[M]//近代史资料(总70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专刊:中俄关系史料·俄政变与一般交涉(1917-1919)[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60.

[3]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中国海关与庚子赔款[G].北京:中华书局,1962.

[4] 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第一册[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

[5] 薛衔天.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24[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6] Документы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СССР.Том1[G].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пратуры.Москва,1959:593.

[7] 王世枚.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自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猜你喜欢
公使苏俄赔款
四川推出农业保险赔款支付“一卡通”机制
中国驻美公使梁诚与日俄战争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田地被淹蔬菜减产 排水不当赔款六千
大清为何强撑也要万国来朝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晚清八旗子弟出身的驻外公使群体述略
基于GPSJ1过程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
外国公使为何苦苦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