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传统知识的内涵、内容与特征探析

2014-04-07 01:18杨春娥李吉和
关键词:土家族传统

杨春娥,李吉和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圣殿,拥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土家族是我国其中一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生活在我国中部的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和重庆直辖市的交界处,土家族人民常年生活在武陵山区,海拔大多在500~2000米左右,地处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土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而又灿烂的民族文化资源。土家族传统知识也是土家族人民经过祖祖辈辈世代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历经顽强的生存实践而不断积累下来的民间智慧的结晶,土家族传统知识具有地域性、合理性、实用性、商业性等独特性,土家族传统知识的准确界定对土家族传统知识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家族传统知识的概念

根据WIPO,所谓传统知识是指“基于传统的文学、艺术或符号;未公开信息;和基于传统因素与理念,在工业、科学、文学及艺术等领域类所产生的发明与创造”,其更深层次阐释为“知识系统、创造、创新和文化表达一般地从一代传向下一代,通常被认为与特别的民族和地域有关,并随之环境变化而变化”。[1]依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相关性文件说明可明显看出,对传统知识的特别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可以确信保护内容主要包括土著居民、土著知识、土著群落、人种与种族、传统知识、传统医药、传统习惯、传统与地方知识、技术、土著诀窍与惯例等内容。[2]结合WIPO传统知识概念及传统知识保护范围的界定,充分考虑土家族本身独特属性,本文对土家族传统知识概念定义为:由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生活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人民创造和传承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各种遗传资源、有形自然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生活的历史渊源、生活传统习俗、本民族心理特征及宗教文化信仰等内容的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还包括本土民间传统医药、手工制作工艺、生活习惯和民间文艺等诸多方面知识,一代传承一代,永续留存于土家族民间的具有传统特征的知识。

二、土家族传统知识的内容

祖祖辈辈生活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人民传承的民间传统知识非常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土家族传统手工制作工艺

传统手工技艺包括:土家族织锦技艺、印染工艺、朗溪竹板桥造纸、玉屏箫笛制作工艺、恩施傩面制作工艺、凤凰纸扎等这些传统知识已录入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献保护与传承。

制茶工艺、住宅建造技术、石雕工艺、竹编工艺等传统工艺,例如:土家族人利用本土出产的许多种原料漆制成的全国有名的“坝漆”,这种漆的优点是附着力强、光泽透明鲜亮、经久耐用。只要是木雕制品被刷上这漆,更是光彩夺目。在1982年,土家族坝漆荣获国家政务院奖锦旗,周恩来总理题词为“坝漆名冠全球”的称号。

土家族利用天然地理优势,山区竹子多,编织了许多生存生活用具,如竹床、竹凳、竹桌、躺椅、花架、书架、书篮、花篮、菜篮、饭篓子等很有民族特色,都销往全国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价值。[3]

(二)土家族风味特色小吃

土家族风味特色小吃的制作如:烟熏腊肉制作、合渣制作、酒的酿造等利用当地的特产与自然资源制成的。臂如土家族人利用黄豆制成的合渣食品是土家族久赋盛名的特色菜系列,制作过程独具特色,营养丰富;巴东野三关的纯玉米苞谷酒,口感宜人;野三关镇的三峡贡酒,利用天然的地理环境,在海拔3000米以上制作的本土特色贡酒。

(三)土家族的传统医学

土家族的传统医学已在民间留传许久,现在有许多关于土家族民间传统特色疗法和药物使用都已编书入册出版,作为著作权保护。如《土家族药物志》、《土家族医药》、《玲珑医鉴》、《土家族医药研究新论》、《土家族医学史》、《土家族医药学概论》、《土家族名医黄子均医案精选》、《土家族民间医疗》、《土家族医药学》现已作为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归类编入文献集成。许多传统医药书籍中充分记载了土家族人的医药用药治疗思想的古老民间朴实性,同时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以精神治疗为主,从而战胜病魔。

1.土家族人治疗思想的朴实性。土家族人民思想上认同人的疾病起因是由于自然界的外界原因所致,非人本身所为,气候变化是导致生病的根源,寒、热、风、湿气都是影响到人的气血运转是否流畅,是导致发病的很重要的原因,在土家族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外界不明物对人体的侵入、施虐,是人体患病的间接原因,跌打损伤、利器伤体等等方面,是人体伤病的直接原因。

2.土家族人凭直觉诊断病情,也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望、闻、听、摸四种方式进行诊断用药治疗。土家族还有许多没有载编入册的民间传统疗法,臂如用治疗风湿病的传统疗法来医治骨折、扭伤类等疾病,用传统水疗法医治生疱病。据说此类药方是秘方从不外传。

3.土家族人治病具有宗教色彩。传统的“梯玛”疗法,它是一种巫师迷信疗法的非药物疗法,使用各种外在形式让病者得到精神安慰,从而增强患病者自身对病魔的抵抗力而自愈。

4.土家族人运用非药物对病者进行治疗。传统的徒手按摩术,是不用药物而直接用手从患者身上的经络穴位由上而下、从外到内的进行推拿按摩的疗法;使用拔罐、针刺扎挑、刮痧使病者身上的毒气、湿气排出,从而身体康复。[4]

(四)土家族的习惯法

土家族的习惯法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一,禁忌习惯法。它包括:两性禁忌、图腾禁忌、食物禁忌、节日禁忌等等方面。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形成了固定的习惯模式流传至今。其二,宗族习惯法。如族规、礼仪、戒条、及一些不成文的土家族规矩,其中很多族规分化很精细,不同族规有不同的条文记录,若族人违反了族规,其惩罚是相当残酷的,类似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惨无人道的酷刑和各种族规私刑,这些方式都是违反法律准绳的。但在本族人的信念里,族规就是法。其三,村寨习惯法。乡村寨的乡规民约内容很丰富、存在使用的时间很长、拥有鲜活的生命力,所有的表现形式都是通过言传身教,没有固定规格的明文规定,正因这个缘故,每一个条文都是一个活态传承的鲜明活体形式。其四,生产习惯法。其内容形式都很丰富,都具有债权法的内容和担保物权法的内容。其五,婚姻家庭习惯法。基本遵守中国的婚姻法,自由恋爱和一夫一妻制。

(五)土家族的民间传统文艺

土家族的民间传统文艺的内容可以说是各有特色、丰富多彩。包括了以言语形式表达的有:民间传说、民间诗歌、谜语、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童话、寓言等等。以演唱或演秦的民间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有号子、锣鼓、小调、土家族打溜子、风俗歌、山歌、儿歌等民间音乐。以舞蹈及民间游戏的民间仪式表达形式的有:傩戏、恩施灯戏、摆手舞、跳丧舞、花灯舞、莲花闹、打土地、连响舞等等。且还带有原始色彩的巫师舞。[4]现大部分经典的民间传统文艺都已编入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书录,以便更好的传承、弘扬土家文化灵魂。

三、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特征

土家族传统知识既是传统知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土家族人在历史长河中的经验结晶结合土家族独特地理优势与天然生态环境形成一种必不可分的知识体系。土家族传统知识广泛运用于土家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的方方面面,是土家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动力。

(一)主体上的集体性

通常所说的传统知识,事实上是相对于当今社会现实中产生的新知识而言。在知识产权保护下,现代发明或创新的新知识主体既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集体或个人。而土家族传统知识的主体是根据本民族特殊性来认定的,对于其主体的确定性,具有现代法律准绳下的不特定性。在大部分情况下,土家族传统知识是土家族人和生活在该区域的人民在生产生存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集体智慧结晶,而不是创造智力成果的个体。对于创造土家族传统知识特定社区或群体而言,土家族传统知识是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习惯、生存背景、宗教文化信仰、道德风尚等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由土家族人集体自然传承与发展。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共同成长并坚持不断地的进行完善与创新自我的过程。没有哪一个个体能自信的认为,这是某个人独自创造出来的成果并拥有创作权。像土家族当地的特色传统食品“合渣、熏腊肉、炸辣椒”产自于中国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重庆直辖市交界的许多城市酒店都会提供这些土家美食,来此就餐的客人们只要看到它的外部形状、色彩和品味口感,就会将其视为土家族的传统食品。只要生活在土家族地区的人民,家家户户都会做此类食品,祖祖辈辈土家族人都会熟悉其制作工序,但无法确定创造智力成果的主体,原因有三点:

其一,个体创造与集体创造无法区分。在土家人历史发展长河中,有无数个土家人为土家族传统知识产生、创造及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朝代更替与历史变迁中,已不能准确的记载土家族某个人为传统知识做出贡献的具体资料。在这贡献集合体中并没有标注哪一方面是某个人的杰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个性特点差异将变成集体融合与同化。

其二,土家族地区的传统社会内部诸多的本民族风俗习惯,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群族特征、社会秩序结构等等导致无法进行确定归属主体的权利。

其三,土家族前人经历远古部落时代的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个人社会等级、地位和在本族部落上的社会角色以及部落祖先的精神联系等众多因素不能明确确定和意识到个体专利权利的归属。

土家族的主体在本质上属于土家族集体而非个体,主体权利上具有集体性。通过对上述特点阐明与分析,也为其建立特别的权利保护制度的权利主体分析提供了研究的出发点。

(二)时间上的连续发展性

传统知识是居于一切“传统”的,但它并不是古老而又僵化的知识,它是在长期的历史长河的不断变迁中自然延续下来,与长年累月生活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人生产和生活方式共生共存、共进共发展的知识,并随着土家族集体成员适应着本地区社会环境的挑战而不断地更新、创新、发展起来。土家族传统知识具有时间上的连续发展性。

其一,土家族传统知识具有典型地方民族特色,它的传承是永远不可能照搬前人,墨守陈规的方式一代传承下一代,而是一个不断地确认、适应并在前人基础上完善、更新、发展与再创造连续循环过程。并随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变化而不断改变着它原来的内容与形状。

其二,土家族传统知识经历了原古时代、奴隶社会时代、封建社会时代、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时代、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代的每个时代的历史发展与变迁。永远不可能把土家族传统知识按一个不变的模式固定下来。例如,村寨习惯法。乡村寨的乡规民约的内容很丰富、存在使用的时间很长且拥有鲜活的生命力,所有表现形式都是通过言传身教,没有一定的明文规定,不断在传承者的无形改变下不断发展着,此缘故导致条文都是一个活态传承的鲜明活体形式。土家族传统知识在经历中国五个时代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之后,其传承者会根据每个不同时代的特征将其形式和内容发生改变,甚至将其彻底发生本质上改变。

其三,土家族传统知识的延续发展性还在于其不是死守旧知识而是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它、发展它,在这种意义上讲,与现代知识在概念上仅具有相对性。土家族传统知识绝对不是一种已成为过去式的、与新潮流相反的、甚至濒临消失的知识。土家族人民的传统知识永远保持本民族地方传统特色且不具有任何现代知识的任何标志与特征。

其四,土家族还有些传统知识可能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出土于土家族地区,很大可能在中国发展的某一个古时代的某个区域流传过,但现已不复存在,只是在土家族人民生活区域永远延续流传下去。这类由土家族人民目前所拥有的传统知识,虽从历史渊源上看,出自某一远古时代的某一区域,其内容和形式是不断更新、创新、发展着的显著特征,这也是土家族人民经过祖祖辈辈世代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历经顽强的生存实践而不断积累下来的民间智慧的结晶,以及自然而然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知识和各种技能,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将其更新、完善、传承、创新、发展着土家族传统知识。

(三)空间上的区域性

土家族传统知识是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人民与土家族这个特定环境紧密相关,代代传承共同开发与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知识和生态知识,非常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具有上述所说的两大特色,也是由土家族这个特定群体为适应并依附于土家族地区的特定环境发展起来的多样化的知识集合体。如土家族知识脱离了其本身特有的区域、生态与传统社会环境这个根本,就失去了其特有的光彩与根基,就会随着不同时代的历史变迁而自行消亡。像如土家族地区很具有区域特色的传统“梯玛”疗法,它是一种巫师疗法即:非药物性的精神疗法,其带有一种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主要是针对某种原因使患病者的精神受到强烈的打击,从而造成的心理疾病。治疗时,举行宗教仪式,在当地人称为“做法事”,有“上刀梯”、“踩油锅”、“捉鬼”、“打胎”等各种形式,让患者获得精神上慰藉,从而增强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逐渐康复。这种传统的“梯玛”疗法也只有在常年生活于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人中广为流传。

土家族传统知识的主体具有集体性,这些知识都是由生活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人和生活在该区域的人民共同掌握、共同运用、共同拥有。大多数人集体的、自然的共同生活在一个小区域,从没意识到这是某个人的创造发明成果,都认为是大家共同所有,也从来没有制定一个系统的保密制度和保护措施。这些公开和公有的本土传统知识也并不是每一个成员都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

(四)存在形式上的不成文性

土家族传统知识是在土家族特有的传统风俗习惯实践与生活环境中产生与发展,其本身科学性带有不确定性,科学系统化分类无法开展,也没有一个可以固定的有形载体,没有规范的文字说明,传承人只是通过口头、行为动作和多种有形的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来一代传承下代。像土家族习惯法里所涉及的乡规民约在存在形式上就具有典型的不成文性的特点。没有具体的文字条约说明,都表现为口头传录和行为继承。还有土家族传统医药知识如:民间传统徒手按摩疗术,既不用药物也不用疗器,从病者身上的经络穴位用手由上而下、从内到外进行推拿按摩治疗如:小儿嗝食、发烧、腹痛、腹泻、呕吐、急惊、抽惊、昏迷、以及用于成人的风湿气、麻木症都很有疗效。这些治疗法在本土家族地区久负盛名,却没有对其进行文字说明和规范记录。像土家族地区的特色传统食品的制作,如熏腊肉、炸辣椒、“合渣”、酿制玉米包谷酒都家喻户晓,皆会制作程序,却没有书面记录。

(五)存在基础上的不可分割性

土家族人常年生活在武陵山区,海拔大多在500~2000多米左右,地处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土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而又灿烂的民族文化资源。土家族人民生存生活环境与所在的自然环境、生活传统习俗具有不可分割性,土家族传统知识的存在基础也具有不可分割性。像土家族人民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而建的独特吊脚楼,及利用山区竹多的地理优势而用该材料编织许多生活用具如:竹床、竹凳、竹桌、躺椅、花架、书架、书篮、花篮、菜篮、饭篓子等很有民族特色,都销往全国各地,为土家族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价值。还有刺绣、剪纸等等传统知识的产生、发展、运用与传承都与土家族人民民间所在的天势、地理、人和密切相联,是土家族民间生产生活如:文化工艺、传统习俗礼仪、宗教信仰及民间娱乐等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常年生活在武陵山区的思想传统的土家族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本民族的传统知识是具有相当可观的、颇具潜力的外在市场经济价值。对其权利保护意识相当微弱,有些不法商人就是看中了这如此具大的潜在商业价值,用非正常手段盗取土家族有形或无形的传统知识,并将在其基础上进行改造,包装、完善运行于市场,获得可观的商业利涧。生活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人和该区域的人民为此付出的集体智慧结晶,却没有得到一点点回报。土家族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危机的存在,对常年生活在武陵山区的思想传统的土家族人而言,传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财产为他们的生存、生产、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四、结语

土家族地区的传统知识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一部分内容,土家族传统知识是反映土家族人民的尊严符号。国家现行立法逐渐完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实施对其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土家族传统知识的清晰界定对土家族地区自治政府实施保护政策明确方向与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WIPO,Intellectual Property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Holders.WIPO Report on Fact-Finding Mission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1998-1999)[S].Geneva April,2001:25.

[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文件.Paragraph 64.WIPO/GRTKF/IC/1/3,Maters Concern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Genetic Resources[S].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Folklore-A.

[3] 胡萍,蔡清万.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献集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4] 彭英明.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5] 崔国斌.传统知识保护的困境[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29.

猜你喜欢
土家族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土家族情歌
亚岁送鞋的传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土家族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竹”的传统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