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向降准”面面观

2014-04-06 06:28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准备金率存款定向

陈 萍

6月9日晚间,央行发布公告称,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此次“定向降准”是4月25日“定向降准”的持续和对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具体落实,引导信贷资源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

“定向降准”入围标准明确

5月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之一”。而适当地运用政策工具箱,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在盘活资金存量的同时,优化金融结构,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进金融改革,能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此次“定向降准”是央行两个月内的第二次,且划定了明确的“入围”标准:“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是指上年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或者,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按此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覆盖大约三分之二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此外,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及扩大消费等作用,下调其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此前猜测的第二轮“定向降准”的覆盖范围可能会包括的一些股份制银行和”三农”业务比较突出的农行,却并未“入围”。

此次降准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而定位于此的城商行和区域银行,通过释放它们的流动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支持。监管层曾多次强调,城商行的天职就是服务小微企业。而一直以来,城商行在服务小微企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优势,尤其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的大趋势下,城商行发展小微金融成为战略转型的必然。

差异化政策正精准发力

事实上,差异化存款准备金政策并不陌生。近些年来,人民银行一直运用差异化存款准备金政策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2003年以来,对农村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出台了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政策,对设在县域且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的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在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今年以来,尽管货币政策不改稳健基调,但明显呈现出有保有压的结构性特征。1月20日起,央行在北京、江苏、山东、广东、河北、山西、浙江、吉林、河南、深圳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试点,由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

今年初,央行还继续通过调整再贷款分类、新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力度。3月20日,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下创设支小再贷款,专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同时下达全国支小再贷款额度共500亿元。3月初,根据各地实际需求情况,央行还对部分地区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共200亿元,同时要求各分支机构充分认识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发放支农再贷款,确保支农再贷款全部用于涉农信贷投放。为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4月25日起,央行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显然,自年初以来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倾斜,既是稳增长组合拳的重要举措,也是扶持薄弱环节发展的有效抓手。尤其是此轮“定向降准”涉及大多数城商行和农信社,力度大于上次,也将更有针对性和导向性,有助于加大对结构性调整、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资金向薄弱和急需的环节倾斜。降准提供的流动性是结构性的,主要是为了释放流动性到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因而不是新一轮的刺激政策。它一方面可以降低相关领域的贷款利率,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资金“漫灌”产生的负面效应,更是针对经济最薄弱环节在货币政策工具上的精准操作。

主动作为传递积极信号

为什么在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的背景下,部分实体经济领域依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症结就在于经济金融领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即资金分布不合理的矛盾。一方面,当前货币信贷总量维持高位,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但金融资源配置上却存在结构性问题,一些资金不断涌向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由于这些领域过量的资金需求以及可承受较高的资金成本,这造成信贷资源的“挤出”效应,使实体经济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领域出现融资“难”与“贵”的现象。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为追求利润,通过一系列“创新”,放大资金业务杠杆,且规避相关监管,使一些原本应该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异化为“钱生钱”的游戏。

正是这些矛盾与问题的存在,造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部分“血脉”不畅通,薄弱环节与领域融资“难”与“贵”的矛盾就随之而来。化解这些矛盾,显然不能用总量宽松的办法,那样只会掩盖结构性矛盾,不符合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的需要,反而给未来埋下更大的风险隐患。以结构性的办法精准发力,才是化解资金分布矛盾,疏通金融“血脉”的有效途径。中金公司初步测算,本次定向降准释放了700亿元到800亿元人民币资金,与上次定向投放规模接近。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在二次定向降准的同时,强调当前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货币政策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言外之意,说明货币政策不存在大幅放松的空间。央行此举,无疑在这个敏感时点向市场申明自己的政策取向与态度。从目前来看,货币供应量不可谓不多。今年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达7.18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新增3.79万亿元,同比多增2413亿元。但是实体经济仍然不振,真正需要贷款的中小微型企业仍然感觉贷款难、贷款贵,表明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贷款对经济拉动力下降。据有关数据,2003年至2007年,我国贷款的经济增长弹性为0.73,即人民币贷款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提高0.73个百分点。但2008年至2013年,我国贷款的经济增长弹性为0.47,即人民币贷款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仅提高0.47个百分点。因此,宏观上看,一方面贷款对经济拉动力在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对债务融资的依赖较大,杠杆率水平较高,继续加杠杆将增加宏观经济脆弱性,货币总量放松空间有限。

“定向降准”影响楼市预期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公布的数据,5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新建)平均价格环比上月下跌0.32%,是2012年6月以来连续环比上涨23个月后首次环比下跌;从涨跌城市个数看,37个城市环比上涨,62个城市环比下跌,1个城市与上月持平。虽然房地产市场发生逆转的可能性不大,随着政策的持续作用,市场行情正在发生变化。而业界普遍认为,从此次0.5个百分点的降准幅度来看,对流动性的释放并不大。定向降准后,银行信贷资金相对宽松,对于房地产信贷的投放也会相应增加。主要增加的是对个人住房贷款特别是个人首套房贷款这一部分。5月12日,央行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明确要求“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6月6日,银监会也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首套住房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定向降准会使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贷款规模紧张情况将获缓解。一方面,这将有助于银行提高个人住房贷款放款速度;另一方面,从贷款规模上,银行对个人首套房贷款的支持力度也将加大。

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银行机构也在加强风险防控。银监会近日表示,个人购房贷款的不良率不足1%,资产质量非常稳定。而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高负债企业,其资金来源主要由自筹、利用外资、银行贷款、定金及预付款、个人按揭贷款等几方面构成。对于自身实力有限的中小房企来说,在银行开发贷款受限的大背景下,个人按揭贷款是其资金来源的主要构成部分。个人住房贷款受到支持,中小房企资金链紧张状况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尽管定向降准会间接影响个人住房贷款,但房地产开发贷款仍将受到严控。有的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已较年初下降200多亿元,今后还将进一步收缩。从国家出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看,保障房建设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都被赋予重要作用。房地产开发贷款存量部分会向保障房建设倾斜。目前,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铁路建设、高压输电网建设、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大项目上马,总投资金额超过3万亿元。部分银行也已将保障房建设的信贷投入作为房贷存量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为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国家或将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此外,央行再次定向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货币环境趋宽松,有望缓解地产销售下滑局面,并将打开市场对政策进一步微调的想象空间。

小微企业融资难依然难解

世间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其一,此次“定向降准”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虽具有积极意义,但仅凭“定向降准”一己之力恐怕仍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源,事实上并不在于银行资金紧张与否,而是银行倾向于将有限的贷款资源投向风险更低、回报更高的项目。即使“定向降准”扩大资金存量,也无法改变银行的贷款偏好,银行出于风险考量,对于盈利能力堪忧的企业还是会持谨慎回避态度。很多经营的小型商业银行,贷存比只有40%、50%,事实上并不缺少资金。

其二,根据央行公布的标准和商业银行的历史数据,绝大多数机构对基础货币的估算都在千亿元规模以下。据估算,符合标准的城商行存款大约有7.8万亿元,农商行以及农合社存款约5.8万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包括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汽车金融公司)存款约2.7万亿元,合计约16万亿元规模存款。按照每0.5个百分点的准备率下调可以对应释放约800亿元的资金;若扣减4月已享受定向降准的县域农商行及农合社,则此次释放资金规模至多在700亿元-800亿元左右。考虑到此次降准的规模不大,对实体经济以及股市的实际影响都不会很明显。

其三,降准之后,释放的流动资金未必会流向小微企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定向降准”指导意义可能要大于实际影响。而央行显然已经将这一情况考虑在先。金融机构应切实按照信贷政策导向要求,将释放的资金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信贷结构优化。人民银行将对金融机构执行情况加强检查和督导,评估政策效果,保持正向激励作用。

“定向降准”等金融政策方面上的倾斜,客观上的确会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更为宽松的条件。然而要产生更好的效果,还需要实体环境的改善能够跟得上。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问题的根源更多还是与企业本身的生存环境有关。除了“定向降准”之外,需要配合一些更为综合化的手段达到支持小微企业的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实体层面的风险降下来。降低税收、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给予小微企业更好的生存环境,金融才能更好地进入。

“定向降准”利好非银组织

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及扩大消费等作用,此次下调其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财务公司吸收存款及提供金融服务的范围更小,而对实体经济的贡献更为直接。财务公司扎根实体经济,为所在企业集团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此次降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集团货币资金被大量冻结的压力,支持实体产业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对制造业、产业为背景的财务公司影响更为明显。以2013年末财务公司按照15%的存款准备金率缴存存款准备金约2668亿元来算,降准至14.5%之后将释放约90亿元的流动性,虽然对184家财务公司来说有些杯水车薪,但其透露出的信号让财务公司人士深感兴奋。

事实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财务公司行业呼吁多年的话题。按照行业的预想,希望将财务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15%下调到5%至8%。如果存准率降至一半以上,将释放资金近3000亿元,能够带动几千亿元的资金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从货币银行理论原理角度出发,财务公司支付风险相对内化和可控,其信用创造能力显著低于商业银行,应该赋予财务公司更大差别的法定准备金率政策。一是高比例缴纳存准与财务公司的定位有冲突。财务公司的存贷款等各项业务均被政策限定在集团成员内部,同时,财务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资金来源是集团内部资金,主要进行集团内部的资金调剂和结算,而且风险由企业集团自担。二是财务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明显超出了其信用创造能力,政策成本与负担过高。财务公司企业集团内部定位,决定了其各项业务与商业银行在服务对象、信息对称程度上有重大区别,因此在信用创造能力与社会风险强度等方面远远低于商业银行。研究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财务公司存款创造乘数分别约为4.32、4.50和1.72,而目前执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20%、14%和15%。

政策要细化监管需加强

与之前相比,此次“定向降准”能够发挥结构性调整的引导作用,引导更多的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不过,“定向降准”带来的资金“大礼包”,“三农”和小微企业要怎样才能拿到?市场普遍担心的是,从央行政策意图来说,目的是让“三农”、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并降低融资成本,但未必能够增加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应,仍需配套的措施来保证银行的资金投放。新释放资金流入产能过剩和融资平台等强势部门的趋势不能小觑,需要细化政策、加强监管,确保降准释放的资金不外流。可以通过加强考核、监测来引导金融机构把资金投向到这些领域,监管可以计算出小微贷、”三农”贷增加的幅度是否等于降准节省的信贷空间。央行也强调,将对金融机构执行情况加强检查和督导,评估政策效果,保持正向激励作用。首先,“定向降准”属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向激励举措,有利于将金融资源更好地投放到“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其在落实过程中更需准确把握好资金的投放方向。其次,“定向降准”需要做到“保持定力”,在总量上保持稳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同时,在总量一定的前提下,盘活信贷资金存量、优化信贷资金结构。“定向降准”需要与有效监管相配合,要进一步细化政策、加强监管,对降准地区的相关银行信贷投向进行跟踪监督,确保降准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流向“三农”和实体经济。央行在6月9日发布的消息中也对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再次给予明确:“当前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没有改变。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猜你喜欢
准备金率存款定向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追回挪走的存款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定向越野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
定向运动课百米定向教学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