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顺福,曹铭华,曹 玮,吴明超,毛元潮,叶 斌,朱 殊,王 璐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或视网膜动脉供血障碍,引发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全脑血管造影(DSA)是公认的诊断颅内外血管病变的金标准[1-2],从中可以获得全面而准确的脑血管病变信息,为准确诊断脑血管病变提供可靠依据。笔者采用全脑血管造影对部分TIA患者进行检查,以期找出TIA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分布特征及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TIA患者,其中男59 例,女 61 例,年龄 52~68 岁,平均(62.1±11.4)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无力、意识障碍、失语、晕厥、步态不稳、耳鸣、头晕等。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1)患者入院后接受过至少一次的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脑梗死和脑出血;2)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3)符合TIA的诊断标准;4)短暂性脑缺血的病因为心源性的患者,如心绞痛、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等予以排除;5)对于颅内有出血性病变或近期有出血性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也予以排除。
按照血液供应的不同系统、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分组,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组(前循环组)5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后循环组)65例。使用飞利浦数字减影仪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应用碘海醇做造影剂,采用右股动脉穿刺术,于穿刺处放置5F动脉鞘,肝素化后将5F导管逐渐导入主动脉弓,行主动脉弓造影,之后拔出5F导管,换成5F导引导管行各脑动脉造影。直视下观察各血管是否充盈良好,是否存在脑血管的狭窄、畸形,是否存在侧支循环等情况。
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按照NASCET的标准[3]。狭窄率=[1-(远端正常血管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近端正常血管直径]×100%。狭窄程度分为4级:1)正常,未见明显血管狭窄;2)轻中度狭窄,狭窄率≤69%;3)重度狭窄,狭窄率≥ 70%;4)完全闭塞。
侧支血流分级采用美国介入放射协会和神经放射介入治疗协会制定的侧支循环血流分布分级标准[4]。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0例患者中,正常37例,轻中度狭窄22例,重度狭窄59例,完全闭塞2例。前循环组和后循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在83例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阳性的患者中,前循环受累 47例,占 56.6%;后循环受累 36例,占43.4%。前循环组共有血管狭窄103处,其中双侧颈动脉虹吸部狭窄20处,颈动脉颅内段和左、右及双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67处;后循环组共有血管狭窄84处,其中左、右及双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30处,左、右及双侧颅内后循环狭窄32处。
83例全脑血管造影阳性的患者中有187处病变,其中轻中度狭窄112处,重度狭窄50处,完全闭塞25处,共发现侧支循环39处:其中通过Willis环途径代偿33处,局部软脑膜动脉途径6处。轻中度狭窄的112处中,出现侧支循环代偿8处;重度狭窄的50处,出现侧支循环代偿18处;完全闭塞的25处,出现侧支循环代偿13处。轻中度狭窄的侧支循环发生率(71.4%)和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侧支循环发生率(4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TIA是一条或多条脑血管缺血导致的相应供血区域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并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 h。TIA是脑梗死发生前的黄金治疗阶段,有报道[5]显示TIA患者1/3可发展为脑梗死,因此在此阶段积极干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选取的12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的TIA患者中,正常37例,出现轻中度狭窄22例,重度狭窄59例,完全闭塞2例;37例正常患者中,前循环组8例,后循环组29例,表明脑动脉狭窄是TIA的发病原因之一。王升等[6]对64例TIA患者行DSA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责任血管的病变情况,结果表明颅内外血管狭窄是TIA的主要病因。王桂红等[7]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虽高于颅外动脉,但颅外动脉狭窄的数目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本研究发现,在83例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阳性的患者中,前循环受累47例,占56.6%;后循环受累36例,占43.4%。前循环组共有血管狭窄103处,主要狭窄出现在双侧颈动脉虹吸部,颈动脉颅内段和左、右及双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后循环组共有血管狭窄84处,狭窄主要的发生部位在椎动脉起始部,左、右及双侧颅内后循环部位,其与单百会[8]对高危TIA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特点及李永强等[9]对TIA全脑血管造影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本研究观察了脑血管狭窄患者中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发现侧支循环最常见的途径是Willis环途径。胡薇薇等[10]对颈动脉系统TIA患者侧支循环的分析也显示,Willis环吻合为主要的侧支循环开放形式。
[1]申春云.全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118-119.
[2]简崇东,黄建敏,蒙兰青,等.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256 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36-4537,4539.
[3]Tatu L,Moulin T,Bogousslavsky J,et al.Arterial territories of the human brain:cerebral hemispheres [J].Neurology,1998,50(6):1699-1708.
[4]Higashida R T,Furlan A J,Roberts H,et al.Trial design and reporting standards for intra-arterial cerebral thrombolysi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3,34(8):e109-e137.
[5]许航,冯敏,寿广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373-374.
[6]王升,鲁娟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造影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211-212.
[7]王桂红,王拥军,姜卫剑,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315-317.
[8]单百会.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特点及介入治疗[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51-55.
[9]李永强,魏小利,王小永,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脑血管造影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3):1421-1422.
[10]胡薇薇,叶静.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侧支循环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8):39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