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思维与历史研究性教学法

2014-04-06 07:15:22张恒俊
关键词:研究性课程标准教学法

张恒俊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历史、历史思维与历史研究性教学法

张恒俊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本文辨析了历史、历史思维等概念;简论了历史教育的意义与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简述了我国大学、高中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研究性教学法。

历史;历史教育;历史思维;历史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

历史的性质要求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历史思维,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不能不要求历史教学法始终贯穿研究性教学法。

一、历史的概念与历史教育的意义

人类社会的历史,定义时有两个概念:一是客观性历史,即人类社会已经发生过的全部活动,这是客观存在过的、绝对性的、包罗万象的人类全部社会活动;二是主观性历史,即人们对客观历史的主观认识与诠释,其主要载体是历史学者的历史著作,这是主观性的、相对性的、选择性的并且有真伪、是非等问题存在的以论述为特征的关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学识。韩国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从两个层面理解历史概念,一是‘过去存在的事实’;二是‘经过调查和记录的过去’。”①这是重申史学界对历史概念的共识。

对于任何人而言,有个本源性问题“我是谁?”,与之紧密联系的问题是“我向何处去?”所有社会科学都与解决“我是谁?”这一问题相关,并且是其起点,其归宿则是解决“我向何处去?”的问题。认识清楚“我是谁?”与“我向何处去?”两个问题,“人”才成为“人”。历史教育担负着“使人成为人”的重大使命,历史教育的意义由此发生。历史知识、历史意识与历史思维,成为认识人、社会和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历史蕴藏着改造社会的钥匙与动力,而历史教育则使历史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历史教育有助于学子掌握唯物史观、养成爱国主义情操与民族主义精神、健全人格、提升品德,有益于学子养成公民能力,促进学子作为“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成为(自然的、感性的)需要而准备的发展史。”②由之,历史教育应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史,举凡政治、经济、艺术、科学、宗教、文学、伦理……理应统统包含在内。历史是为了帮助后一代“看”到人类文明的多元领域最鲜活的图景。历史教育“不仅了解史实,也要理解历史上存在的一般论题和复杂论题,并且能够把自己的生活与之前、之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③历史是学子社会化的推进器。

历史教育不是为了传授“过去的记忆”:历史着眼于对当代社会问题的认识,着眼于对未来社会的思考,这就决定了历史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的是纯科学的学科,无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与历史教学始终有着不可或缺的追问。所有的事实、观点、方法和技能,既来自于追问,也不断在追问的过程中新陈代谢。历史课程教学目标最终指向,美国要求培养学生 “能够把各种历史观点运用到现在制定见多识广的决策的过程之中”的学养,澳大利亚要求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韩国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现在”的素质。④教师应明确意识到: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历史事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时,历史才真正被理解,历史知识才能积累、历史意识才能清晰、历史思维才能进步,历史的学识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智慧。

二、历史思维的概念与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

历史思维,是指格物致知、分析辨证、解释述评既往历史并可以对当下、未来的社会问题做出个人明智决策的历史学能力之一。在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历史思维等历史科教学目标中,历史思维应居于核心位置。历史思维包括史学观、史料甄别能力、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分析理解、历史的道德判断、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叙述的处理能力等,并能对当代社会难题与未来社会前景选择做出明智的决策。澳大利亚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历史思维是将历史的本质定义为一门学科的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包括:证据、传承与变革、可竞争性等。历史思维与对过去直观的、基于记忆的理解有所区别的地方在于,它需要在熟悉与不熟悉之间达成协定,并对历史进行调查、讨论及归因”;更重要的是,“运用历史的思维方法,学习历史能培养学生用经得起检验的方式组织问题并有依据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

美国课程标准认为:“历史向学生展示人类的伟大经历,揭示个人和社会为了适应所面临的难题而进行的各种调整,并揭示历史上各种选择的后果。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各种选择和决策,学生在面临当今社会难题和选择时,能够更深刻地意识到多种选择以及每种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当然,当今的社会难题和历史难题并非完全相同……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历史理解的技能基础,才能进行合情合理的历史分析,进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⑥

因此,历史学不是往后瞧的学科,刚好相反,历史是向前看的学科。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立足于养成“往后瞧”基础上“向前看”的历史思维。

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形式上看,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历史知识是对历史事实的掌握,历史意识是理解历史事实的理论与方法,历史思维则是对人类历史与未来社会的独立性、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历史学习实质上是一种以史料为基础进行推理的过程”,⑦因此,在历史思维指导下的历史研究能力可以作为判断历史教学有效还是无效的依据。既然如此,唯有突出研究性教学法,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历史研究能力。

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内容上看,是履行国民教育、公民教育、社会教育、人类教育的义务。历史教育的国民教育义务,是指让新一代学子养成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与文化自觉,坚定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立场,进入社会后成为一个为复兴中华做出贡献的人。历史教育的公民教育义务,则是指让新一代学子信奉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成为一个有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的、胜任履行公民义务的公民。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的义务,是指让学子更快更好地完成社会化,养成积极的人生观,沿着人类社会更公正、更自由、更民主、更繁荣的发展阶梯前行。历史教育的人类教育的义务,是指有助于学子正确认识全球化,使之抱宽容的态度对待多元世界中的多元文化,积极与世界各民族友好合作,争取人类社会更光明、更美好的未来。

三、历史教育的研究性教学法

历史教育中的研究性教学法,并非一种纯粹的、固定的教学法或教学模式,而是指历史教学过程中把研究性方式方法贯彻于各种教学法或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充分体现研究精神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历史研究性教学法之所以重要,原因是:无论是过去、当下、未来的社会生活,永远有无数个难题出现在人们面前求解,而越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人们越是歧义纷呈乃至于聚讼纷纭,并且随着知识面的扩大,所接触与面临的无知域越是扩大,因此,有必要培养学子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以让他们真正获得独立或合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法的形式角度看,可以划分出下列历史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议论法、阅读法、图表法、课件法、多媒体法等教学法。无论是单一还是组合采用上述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推动学生向“(对历史事实)发现者”、“(对历史解释的)判断者”、“(对历史论点的)批判者”的方向进步,研究是教与学互动的连结带。

从教学法的组合角度看,教育界则创设了多种历史教学法:讨论法、辩论法、史料搜集法、参观法、访问法、社会调查法、小论文法等。或是课堂教学法的创新,或是课外活动的组织。上列教学法,教者须努力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对历史事实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索求真。研究的难度要符合于学习心理发展规律与学生学识水平。如果说小学更多地是“是什么”的问题,中学更多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大学则更注重于“怎么办”的问题。

从教学法的结构与逻辑关系看,中学历史教育界发明了多种教学模式,例如信息传递教学模式、资料研习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社会考察教学模式等。信息传递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将教学视为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进行的认识活动,而认识活动的基础是接受和掌握知识。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逐步地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历史知识水平。这是历史教学活动最常见的教学模式。资料研习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直接参与发现的过程;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辨析、分析、推论是掌握历史信息的基本方式。这一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材料,提高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问题研究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人们的认识起于问题的发生;正是在发现、探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才得以提高和加深。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和研讨,使学生自己形成历史知识、发展研究能力、健全历史思维。社会考察教学模式以是师生走出校门进行历史调查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历史信息有些保存在遗址、文物、博物馆及当事人记忆中,参观遗址与博物馆,调查历史事件的现场与人物(如农村改革的小岗村),访问当事人(如抗战老兵)等,之后写成历史考察报告。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了解、认识历史,提高历史发现与研究的能力。⑧上述教学模式无一不浸透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大学历史专业的教学法,从提高历史思维的前提出发,可以分别采用论题教学法、单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辩论教学法、小论文教学法等研究性教学法。论题教学法,是指由一个个历史论题(相当于教材的“节”、“目”)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法。这一以讲授为主要手段的方式,需要教师适当穿插提问、讨论,形成师生教学互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认真体会教师课前准备过程中与教材编著者的研究方法。单元教学法:是指把时间先后相接、成为建构新时代共同原因的几个历史事件作为一个单元,重点、深入教学的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是指以某些方面相似的历史事件采用比较研究型的教学法。辩论教学法:是指由学生分组采取对抗性辩论的方式研讨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教学法。小论文教学法模式:是指精选课题布置学生独立完成小论文的教学法。

注 释:

① 《韩国社会科课程标准选读》,收入赵亚夫等:《国外历史教育文献选读》,长春出版社,2012年版,第2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8页。

③ 赵亚夫等:《国外历史课程标准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06页。

④ 《美国历史科课程标准选读》、《澳大利亚国家历史课程标准选读》、《韩国历史课程标准》,收入赵亚夫等编:《国外历史教育文献选读》,长春出版社,2012年版,第20页、第21页、第22页、第28页。

⑤ 《澳大利亚国家历史课程标准选读》,收入赵亚夫等编:《国外历史教育文献选读》,长春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第22页。

⑥ 《美国历史科课程标准选读》,收入赵亚夫等编:《国外历史教育文献选读》,长春出版社,2012年版,第11~12页。

⑦ 《美国历史科课程标准选读》,收入赵亚夫等编:《国外历史教育文献选读》,长春出版社,2012年版,第20页。

⑧ 可参见于友西等:《中学历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148~151页。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程标准教学法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0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