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敏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外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之间的商务沟通日益密切,具有实用性和专业性于一身,并具备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市场竞争的宠儿。跨文化商务沟通指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除了受到言语差异,具体体现在词汇差异,句法差异,语域差异上,还受到非言语差异,价值观差异,道德规范差异和行为意识差异的影响。要想进行有效顺利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就要正确面对和认识到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消除文化障碍,选取并运用合适的沟通手段和沟通方式,因此提高大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显得日趋重要,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商务人才,就需强化师资队伍,打造复合型教师团队。教师既要有稳扎的语言功底,还能熟悉商务沟通中的必备知识,并有成功的商务谈判经验,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如指掌。目前在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中的任课教师多数是专业课教师,精通专业,但不能很好地运用目标语言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语言教学理论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纯语言教师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但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商务沟通,商务谈判,外贸知识匮乏,有些老师甚至从未涉足外贸商务活动,没有任何实际的商务工作经验,因而在教学中他们很难顾及商务知识与实践的衔接,从而增加了在商务沟通课程中文化教学内容与指导语言交际的更新难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学生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我国现行的教学中,对语言教学仍然拘泥于语言知识本身,如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子的讲解,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及其使用的社会文化环境,学生即使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甚至八级考试以及相关的商务证书,仍然无法在国际交往中与外国客商无障碍地顺利交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个旁观者,他们无法将摄取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内化,然后有效地输出,转化成沟通的能力。在考核的过程中也以书面考核成绩为主,加上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构成了总评成绩,大部分的测试题还是以语言知识结构为主,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的测试少之又少,学生为了追求高分,只好把重点放在了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上了。这样教学考核方式不利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高。
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不同,沟通双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均有很大的差异,课堂上教师系统传授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商务谈判等内容,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层面上,学生并没有在真实的商务沟通或谈判中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较弱的听说能力没有得到练习和应用,当真正与外国人面对面交流时往往会产生词不达意,未能进行顺畅地沟通,甚至引发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必要冲突,久而久之学生变得不主动交流,对发展变化中的商务文化环境也会随之陌生。缺乏实战锻炼机会,无法通过实践经历获取相对应的文化技能成为了影响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培养的一个障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急需大量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包括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商务谈判中尊重和了解外国文化,运用得体的言语和方式进行商务沟通,了解欧美文化、社会、政治、历史、文学知识,能用外语发表公开演讲、发言、做报告,通晓国际商务的一般礼仪和做法,了解国际商业中的伦理规则和问题。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人才,这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势在必行的。
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中,教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素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沟通专业知识的输入,学校应通过招聘引进、进修培训、自主培养,国际学术交流等多渠道,高度重视和鼓励教师提高相关能力和素质。教师本身也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拓展专业知识技能范畴,并通过社会服务,寻找更多的机会增加语言应用实践经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了解各种商务沟通语境的实际状况,避免纸上谈兵,进一步明确商务沟通实践的能力目标要求,有效地深化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教师的语言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升,一支具备过硬语言能力教学素质的,并胜任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呼之欲出,从根本上满足了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需求,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言本身的传授,而且应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理论教学先导,用理论精华的概要向学生展示穿越文化差异的商务沟通,从文化差异性→沟通必要性→文化为国际商务服务→创新性评判思维建立。课堂上使用真实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提出或策划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传统案例与现代商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关系等,通过角色扮演给学生提供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激发学生沟通的欲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拟定框架和要求,学生也可结合兴趣自行拟定选题设定学期小组项目,可结合区域性经济特点,选取例如吉利公司并购沃尔沃涉及到的双方企业文化、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商业文化、语言文化;海尔公司美国设厂案例;中小企业海外经营文化适应性;“温州商城”文化模式的利与弊;“文化性贸易壁垒”特点及其规避;SONY公司南京大学促销活动失败的文化因素等议题。在教师引领和指导下,学生以3~4人为一组,建立团队,明确分工,进行相关的信息检索、分类、提取、分析,根据分析报告模板撰写项目分析报告,最后按照职业化着装要求和职业化PPT设计准备小组陈述。教师根据团队的整体表现给予相应的分数和评价,亦可让企业人员参与评比的过程,真实反映学生对相关跨文化商务沟通知识的掌握。如此的商务环境教学,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在考虑自己国家文化的同时兼顾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克服文化中心主义,建立全球文化观,同时也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
在跨文化商务沟通新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摒弃旧的以一纸试卷定成绩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综合性评价体系,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分别占60%和40%。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出勤和作业情况(15%)、小组活动成绩(15%,主要指案例辩论、小组项目展示、角色扮演等)和课外实训(30%,主要指第二课堂活动,如外语角,外语嘉年华,文化专题讲座,文化趣闻智力竞赛等),囊括了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终结性评价包括期末考试成绩40%,试卷考核内容增加测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包括交际策略,非语言交际,沟通禁忌等等,确保既能学生考核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又能测试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用每学期所考到的与商务外贸有关的证书代替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实行“以证代考”,把考试成绩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图1:评价体系示意图
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除了完成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计划,包括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第二课堂活动补充和丰富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活动。学校增加国外书籍的馆藏量,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组织相关的知识竞赛,邀请外教参加外语角,圣诞晚会等等。定期聘请外贸公司的业务骨干和管理精英或者是外教以及外籍商务人员开设跨文化专题培训讲座,建议学生在听报告和讲座之前做好资料收集以便于更好理解与现场提问,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现身说法,并在现场交流互动,使学生们巩固了对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掌握的语言和非语言的禁忌,以及不同的宗教、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的认知和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文化冲突产生的可能性最低程度上减少,规避种种矛盾。学校还应通过多种途径与世界各国的高校进行师生互派交流,增加外国留学生的人数,创造更多的跨文化沟通的机会和环境,让学生以更加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参与世界各国的人际交往,为日后全方位开展工作中所面对的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切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离不开真实的交际环境,学校应积极联系中外合资或者外国独资企业,建立校企实习基地,或者与企业联合办学,共同商定教学计划,进行人才培养,让学生有机会进入一线的公司进行实习和工作,体验不同商务文化的特点,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的商务沟通和谈判中。另外,在学校自身资源的发掘和企业的帮助下,把课堂教学拓展和延伸到课外,由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国际贸易展销会以及各种商贸洽谈会,亲身感受文化的互动,在现实的环境中规范交际用语,提高文化适应和临场应变等商务沟通能力。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各国之间的会晤、沟通、谈判越来越活跃,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应统一思想,谋求创新,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跨文化沟通知识,提高文化敏感度和认知度,有效地避免文化冲突,通过一定的实践锻炼,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技巧,使其在日后的跨文化交往中获得成功,能够完全适应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商务环境,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商务人才。
[1]戴炜栋.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李力.中国外语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M].2006.
[4]李微.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
[5]浦小君.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技能[J].外语界,1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