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红 郭剑英 张同健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乐山 614004)
低碳旅游是现代旅游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认为它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且伴随着高效能、高效益和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模式,能够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取较大的经济产出。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推广,低碳旅游随之兴起。长期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降水量分布的变化,继而引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灾害加剧,不仅危害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为旅游业带来了负面影响[1]。
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在“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中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认为低碳旅游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旅游。所谓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借助于各种低碳技术来推行碳汇,并倡导旅游过程中的低碳消费方式,从而为游客获取更大的旅游体验,并为旅游企业创造出可持续的经济效益。2009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指出: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是值得倡导的旅游方式。
低碳旅游是对生态旅游的继承和超越,对生态旅游赋予了更多内涵[2]。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观,同时,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这是生态旅游的两个特点。可见,生态旅游没有涉及到节能减排,没有涉及到碳汇技术,没有考虑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旅游业的危害,因而没有从更深的层面解析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路径。
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发展存在着双重效应。旅游业不仅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也加剧了气候变化的恶化,因为旅游业是温室气体的来源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 (UNWTO)估计,旅游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4.9%,如果按照全球旅游经济4%的增长速度,2035年旅游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8%。旅游业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上,其中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旅游企业在低碳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低碳旅游产业的中坚力量,不仅需要执行国家和政府的各项节能减排政策,也要更新传统的旅游产品并设计各种低碳旅游产品,还要对旅游者的低碳行为进行引导。因此,旅游企业低碳机制或低碳行为的成功是旅游业低碳转型的关键[3]。旅游企业包括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运输企业、旅游娱乐企业和旅游购物商场等六类企业,在低碳旅游发展中均发挥着直接的作用,支撑和促进着低碳旅游模式的转型和成长。
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是我国西部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是我国仅有的四个世界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人文审美旅游价值和自然审美旅游价值。峨眉山山体雄伟、峰峦叠嶂、秀美高雅、葱笼欲滴,常年云雾缭绕、祥瑞四溢,集雄、秀、奇、险、幻、雅于一身,倾倒四面八方的游客,千百年来享誉“峨眉天下秀”的美称。金顶的云海、日出、圣灯和佛光令人惊异,山中藏猕猴与游人相亲相戏。峨眉山最初以古蜀国的“天然屏障”而进入史册,继而以“道家仙山”而称誉于世,后来以“普贤道场”而传名四方,直至今天成为“峨眉天下秀”的绝佳旅游胜地。
峨眉山是享誉中外的旅游文化胜地,“高出五岳、秀甲九州”,由东向西渐次升高,可划分为低山游览区 (海拔500-1000米)、中山游览区 (1000-2000米)和高山游览区(2000-3077米)。三个游览区景色各异,景观多样。据《犍为郡志》记载: “此山云鬟凝翠,髻黛遥妆,真如瑧首峨眉,戏而长,美而艳也”。几条秀丽的峨峦随主峰逶迤连绵,似疏淡长眉,貌如初月,故得“峨眉山”之美誉。
乐山大佛相距峨眉山五十华里,坐落在凌云山麓,背东面西,体态匀称、神情肃穆,临山傍水、威不自胜。佛体高71米,位列世界佛像之冠。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脚背宽8.5米,是一尊栩栩如生的巨像。佛像雕刻细致、线条流畅,气势雄伟、佛光缭绕。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乐山大佛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乐山大佛这样评价:公元八世纪,它被人们在一座山岩上雕凿出来,俯瞰三江交汇之所,身高71米,堪称世界之最;十多个世纪以来,文化财富在这里大量积淀,形成了浓郁的古中国文化氛围。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以其丰富多彩的景观资源和旷世绝俗的文化资源铸就了乐山市旅游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也为乐山市旅游业的腾飞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而也成为四川旅游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王娴 (2004)阐释了峨眉山旅游发展战略,在旅游产品开发、促销宣传、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强调创新意识应作为峨眉山旅游谋求发展的永恒主题[4]。邓明艳 (2004)探析了体验经济时代峨眉山的形象定位,不仅需要展现优美的自然风光,又要体现峨眉山的文化内涵,也要迎合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体验需求,打造不同一般的体验过程,并有机整合峨眉山的旅游产品和服务[5]。税海模 (2006)比较性地分析了峨眉山—乐山大佛与九寨沟的经营模式,发现九寨沟的旅游业绩明显强于峨眉山—乐山大佛,认为后者的经营模式有待探索,存在着较大的旅游发展潜力[6]。干鸣丰、但强 (2010)阐述了峨眉山普贤文化资源的价值,从旅游规划、产品体系、开发模式、营销宣传和人才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拓展普贤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想,不仅可以将佛教文化发扬光大,也促进乐山旅游业的持续发展[7]。韩坤 (2012)考查了峨眉山的佛教源流,发现峨眉山早期是道教名山,是道教的“第七洞天”,佛教滥觞于东晋时期高僧入山建普贤寺,峨眉山长期处于佛道并存的格局,只是明清以后才演变为佛教名山[8]。
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低碳转型已成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价值的关键性策略,也是乐山市旅游企业东山再起、焕然一新的契机。现有研究基于旅游企业的视角从发展战略、形象定位、经营模式、产品体系、佛教源流等方面探析了峨眉山—乐山大佛的旅游发展问题,但没有考虑低碳理念、思想和技术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因而存在着有待拓展和深化之处。
旅游企业的低碳行为是低碳旅游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关注,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蔡萌、汪宇明(2010)解析了低碳旅游的内涵,认为低碳经济包含低碳技术、碳汇集中和低碳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对旅游设施、旅游吸引物、旅游体验环境和旅游消费方式均存在着直接的影响[9]。张利华 (2011)研究了低碳旅游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认为乡村旅游的开发需要借助于低碳经济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护乡村环境,实现旅游者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10]。吴卫 (2011)研究了大连旅游从业人员低碳旅游态度对低碳行为认知的影响,发现旅游从业人员对低碳旅游的认识并不深入,旅游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11]。王谋 (2012)探究了低碳旅游发展的内涵,认为低碳旅游是不同于传统旅游发展模式的一种转型发展模式,具有明确的环境保护的目的,并且旅游业是一种体验消费的行业,低碳旅游应以多种途径来实现,不应刻意地约束和减少旅游消费中的体验[12]。
现有研究从多个方面探析了旅游企业的低碳行为的生成和转化,为乐山市旅游企业低碳行为的培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启示。相对于西方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的旅游企业而言,乐山市旅游企业的低碳行为尚处于萌芽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星级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的低碳行为更值得关注,因对低碳旅游存在着直接的影响。
(1)强化低碳旅游管理的观念
我国低碳酒店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性探索阶段,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酒店从业人员对低碳理念的认识都处于较为肤浅的状态,甚至出现急功近利、谋求虚名的现象,以“低碳”和“节能”为幌子,套取政府的优惠政策或资金补助。有些酒店将低碳节能纳入短期利润目标中,将低碳作为一种短期收益项目。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的酒店的低碳管理,大多停留在形式上,做一些表面文章,没有深入到低碳管理的实质内容。
(2)降低酒店运营的能源消耗
酒店是旅游系统中能源损耗的一大载体,在运营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成为城市中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污染源。节能工程是酒店低碳运营的中心环节,即酒店通过各种智能化控制或者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加强对水、电、气等方面的能耗管理和循环利用。酒店的节能管理,一方面要重视高科技产品的引入,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传统产品的合理利用。在新能源的开发上,酒店应依托高技术公司,大力开发太阳能、地热和水能源的应用价值。同时,酒店应注重与客户的互动,呼吁客户参与绿色客户系统和绿色会议系统的应用和改造。据调查,乐山市星级酒店的能源损耗费用约占酒店收入的17%左右,大于全国13%的平均水平。能源损耗主要是水和电,且以电能损耗为主。一般而言,空调损耗占电力损耗的一半以上,其次是热水损耗。
(3)树立低碳旅游的窗口形象
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旅客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在逐渐转变,对低碳声誉较高的酒店存在着较强的消费倾向,而我国大部分酒店缺乏这种内在的素质。欧洲五星级酒店的装饰远不如国内的三星级酒店,但文化底蕴深厚,艺术含量较高,蕴含着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氛围。雅静的长廊、高雅的展厅、整洁的餐室、悠扬的音乐,以及周到热情真诚的服务,舒适度远高于国内的同级酒店。我国许多星级酒店对游客消费需求的理解极其浅显,在装修上铺张浪费,耗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也产生了大量的无效能耗。
(4)制定详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低碳旅游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旅游模式,目标在于消除旅游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减少急功近利式的资源破坏,确保旅游产业的永续成长。星级酒店可以根据这一理念在发展战略的各个环节制订具体的低碳发展策略,在各个方向上培育低碳竞争力,从而形成低碳竞争合力。据调查,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内大部分酒店缺乏科学的低碳型可持续发展策略,没有意识到低碳技术的滞后为未来的发展所带来的困境,如在洗涤用水和餐饮用水上都存在超标排放的现象,同时排放大量的垃圾和污水,很不利于酒店低碳能力的持续成长。
(1)设计低碳旅游产品
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是一个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多方面要素的系统工程。在饮食方面,合理设计餐饭供应量,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以绿色蔬菜瓜果为主;在住宿方面,尽量选择临近景区的酒店,或者农家旅馆,合适的条件下可以选择帐篷住宿,避免一次性卧具的使用;在交通方面,设计最合理的路径以减少旅游交通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充分利用景区中的环保交通工具,或者组织旅游包机、专列来减少换乘次数,在合适的条件下鼓励游客步行;在游览方面,运用低碳技术开发旅游吸引物,深挖低碳旅游的内涵,或者将低碳技术含量较高的旅游产品直接包装为旅游吸引物;在购物方面,加大原料和包装的低碳成份,或者运用景区的原材料开发低碳特色产品;在娱乐方面,尽力在娱乐活动中融入低碳的思想和理念。
(2)加强内部低碳管理
运用低碳旅游的思想和观念加强旅行社内部的管理,包括制定低碳规章制度、引导员工低碳行为、进行内部低碳核算、实施内部低碳培训等[13]。我国旅行社内部管理存在着较大的低碳拓展空间,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低碳旅游的成效,从而带动酒店和景区低碳旅游资源的开发。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旅行社低碳管理意识较为滞后,大多数旅行社并没有深刻认识低碳旅游的内涵,管理模式仍沿用传统的思维,不利于低碳旅游模式的转变。据西方旅行社的成熟经验,内部低碳管理需要从上至下进行,由领导层带动,主要延伸至操作层员工。
(1)构建低碳旅游设施
旅游设施是景区向游客提供服务时依托的各项物质设备,是旅游景区的物质基础。低碳旅游设施的建设是景区低碳运营和管理的前提。在低碳旅游模式下,低碳旅游设施的构建不能仅依赖于传统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节能环保的理念,更应该吸纳先进的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对传统的旅游设施进行改进。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内部的旅游设施种类较多,如游艇、旅游观光车、展览报告厅、动画演示厅、过山车、索道、缆车等,都可以采用先进的低碳设计减少其能源消耗。
(2)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
低碳吸引物是指景区中用以吸引游客的低碳旅游吸引要素,可以是人工的或自然的,可以是有形的或无形的,可以是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如假山、湿地、森林、主题公园、徽标等。在低碳旅游环境下,可以建造低碳休闲中心、低碳观赏乐园、低碳产业示范区等。旅游吸引物的营造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景区特有资源的优势,巧妙利用其天然特点来打造别出心裁的标的物。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植物类型众多,特别是生长着许多类型的观赏蕨类,可以充分利用植物资源构建主题鲜明的低碳旅游吸引物。
(3)构建景区低碳旅游线路
许多大型景区的徒步游览线路较少,或者景区对此刻意限制,致力于索道、游览车、缆车等交通工具旅游。事实上,在时间充裕、安全便利、标识清晰的前提下,许多游客乐意徒步旅游。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景区可以对徒步旅游线路进行改造,提高安全性、增加标识物、提供一些必要的饮水休息场所,这样可以提高游客徒步观光的兴趣,使更多游客倾向于徒步旅游。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存在着徒步观光线路开发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设计多条曲径通幽的观光线路,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大。
(4)营造碳汇旅游体验环境
旅游体验是旅游消费的要素之一,在低碳旅游环境下,可以为游客营造低碳旅游体验的氛围,使游客身临其境,在旅游中感受到低碳文化的内涵。旅游体验是景区依托于硬件设施和软件文化通过管理和服务为游客提供的感觉和知觉。碳汇旅游体验是低碳环境下的旅游体验,是景区吸纳了各种低碳文化元素而为游客赋予的体验,使游客能够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树立“碳中和”的旅游观念,力所能及地采用“碳补偿”旅游消费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环境的碳汇能力。
低碳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是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是旅游大国,但非旅游强国,尽管在旅游产值上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投入产出比居于世界末流位置。低碳经济的兴起为我国旅游业的内部修炼提供了契机,如果能够在低碳技术、低碳管理和低碳产品设计上领先于世界,则可以有效地整合旅游产业的内部资源、激发内部活力、优化内部流程,从而使我国旅游业再产生一次脱胎换骨式的腾飞[14]。我国旅游企业是旅游系统的中枢,在低碳旅游发展中承担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低碳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星级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应率先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规范自身的低碳行为、优化低碳管理机制、加强内部低碳控制,从而带动整体旅游业的低碳发展[15]。
[1]张同健.我国星级酒店业内部营销效应实证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1-55.
[2]向海燕,张同建,刘 涛.我国企业低碳绩效测评体系的设计与思考[J].经济导刊,2011,(5):68-69.
[3]丁江涛,张同建,刘 涛.我国旅游产业低碳旅游的策略性行为分析[J].江苏商论,2011,(7):99-100.
[4]王 娴.峨眉山旅游业发展战略初探 [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134-136.
[5]邓明艳.峨眉山旅游形象定位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177-179.
[6]税海模.从审美看九寨沟与峨眉山——乐山大佛的旅游经营模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4):97-101.
[7]干鸣丰,但 强.峨眉山普贤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55-59.
[8]韩 坤.峨眉山佛教源流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2012,(4):35-39.
[9]蔡 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13-17.
[10]张利华.低碳旅游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J].生产力研究,2011,(12):50-52.
[11]吴 卫.大连旅游从业人员低碳旅游态度与行为认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12):138-143.
[12]王 谋.低碳旅游概念辨识及其实现途径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J].2012,(8):166-171.
[13]王明杰,章 彤.低碳经济视角下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研究 [J].湖湘论坛,2011,(4):71-73.
[14]周连斌.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综述[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2):53-58.
[15]赵 雯,郝晓兰.呼科浩特市发展城市生态旅游初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2):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