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奕锋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实践理性视域下的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研究
许奕锋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摘 要]关于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问题研究,是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问题。在如何认识和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上,必须从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实践理性出发,深入研究如何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为丰富和发展“求同存异”原则、凝聚民主共识提供新的哲学思考维度。
[关键词]一致性 多样性 统一战线 哲学意蕴 价值理念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并大篇幅阐述了“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这在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是第一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统一战线作为一定的社会力量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组成的政治联盟,本身就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在如何认识和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上,必须从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实践理性出发,深入研究如何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为丰富和发展“求同存异”原则、凝聚民主共识提供新的哲学思考维度。
当前,我们的统一战线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社会在快速、高度地分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利益追求、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而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哲学意蕴正是我们思考、认识和研究统一战线及其工作的出发点和方法论。
从哲学层面来看,无论一致性还是多样性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了矛盾的客观性,具有不同的属性和指向。其中,一致性是指事物的基本特征或特性相同,其他特性或特征相类似,是事物的内部因素或事物之间的统一性和同一性,表明事物的同质性。从认知角度来看,一致性必须经过许多的比较和鉴别才能体现出来。多样性从哲学层面上来说,就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多种多样的,体现为事物的内部因素或事物之间的对立性和斗争性。多样性既可以表现同质事物之间的差异,也可以表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异质性。
一致性不能脱离多样性而存在,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一致性,一致性是包含多样性的一致性;多样性也不能脱离一致性而存在,多样性总是和一致性相联结,受一致性所制约。可以说,没有多样性为基础的一致性是抽象的、空洞的、脱离实际的,也是难以为人们所信服和接受的。我们要在多样性的基础上求一致性,在多样性的差异中凝练目标、汇聚共识,丰富并提升一致性。我们重视一致性的同时要重视多样性的发展,一致性的坚持可以保证、引领、发展多样性。在重视多样性的同时坚持一致性,多样性的发展可以维护、丰富、提高一致性。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表现为矛盾存在状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基本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不难发现,一致性与多样性矛盾的客观存在是形成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前提,统一战线就是不同阶级、阶层、党派、团体、民族以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
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哲学问题和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实践问题。从社会政治实践来看,一致性是指人们在观念、利益、价值等方面的一致性,具有广泛性、互利性、互让性和包容性等特点。一致性来源于纷繁复杂的多样性,在某种意义上是博弈、妥协、平衡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涵盖性。多样性则代表差异、不同甚至对立,既可以包括观念、行为和利益诸方面的差异,也可以是不同于主流思维和行为的异思、异见、异行。统一战线中的同盟关系在静态上主要表现为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统一战线中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同盟关系存在、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客观基础。统一战线作为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是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社会基础和哲学依据,这种团结与联合是一致性主导、包容多样性的团结与联合,一致性决定着团结与联合的本质,多样性决定着团结与联合的范围。统一战线的全部工作,就是增强并发挥一致性的主导作用,以包容多样性实现和而不同的团结与联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正能量。
1、求同存异——一致性的实践指向
如前所述,一致性是事物的内部因素或事物之间的统一性和同一性,表现为多样性基础上的一致性。具体到统一战线来说,表现为一致的领导、一致的道路、一致的理论、一致的制度。统一战线是一条战线,而支撑一条战线背后的是统一战线的同盟者之间约定的一致性。统一战线同盟关系的确立和维护,坚持一致性的大目标、尊重一致性的政治要求、遵循一致性的行为准则是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2、存同求异——多样性的实践指向
多样性是事物的内部因素或事物之间的对立性和斗争性,表现为一致性为前提下的多样性。多样性是要区分同质性事物之间的差别与异质性事物之间的对立。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要认真鉴别多样性的正当性与不正当性、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多样性不完全都是消极的、错误的或不正当的,要摒弃那种“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那种只把多样性理解为添乱、找茬、唱对台戏的狭隘思维无益于政治共识的形成、统一战线的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构建,我们应该肯定、照顾、包容差异性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
3、求同求异——双向性的实践指向
求同具有实践性和现实性,是目标和现实之间的中介。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一致性可以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统一和协调,由此形成社会的整体合力;而多样性则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能够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对维持社会系统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两者之间是互为补充同时又是缺一不可的。求同是在多样性的发展上以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政治昌明,在多样性之上还应当有对一致的理想目标、民族情感、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的自觉认同。事实上,一致性是在多样性基础之上的一致性,多样性则是以一致性为前提的多样性。只有实现多样性同一致性的有机统一,多样性的发展才可能成为整个社会具有建设性的积极因素。为此,统一战线的重要职责就是应当努力去找寻有效的途径,以实现我国社会一致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就现阶段而言,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真正实现我国社会多样性和一致性的有机统一,就应该是以异求同、求同扩异,以异推同、尊异待同,在一致性与多样性互动的格局中化异趋同、化异为同的方向发展演进。
我们党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坚持、巩固、发展作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的崭新课题。一致性与多样性的价值理念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统一战线新的历史使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近100年历史证明,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是党开展工作、团结人民、夺取胜利的重要依靠力量。统一战线取得的成功可归之其策略性,但更主要的仍是基于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考量的战略性。当前我国社会所呈现出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并存格局,不仅是处于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的现实存在,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一方面在现代化模式、民主样式、政治诉求及利益诉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另一方面在维护祖国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根本利益、理想目标和发展道路上又呈现出一致性,这两者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的格局,是由社会阶层多样化带来利益结构多样、但在根本利益上又趋于一致性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且这样一种格局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从社会发展视角探究统一战线战略出路,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由于社会的一致性构成了社会多样性存在的基本前提,而且社会在呈现多样性发展的同时其内在的一致性也在不断巩固和增强,由此也就决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同样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致性与多样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主要根植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和合文化”,强调一致性的和谐与合作,却又有多样性的“和而不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性客观基础。统一战线是同与异的矛盾统一体,也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统一战线要在一致性的基础上展示多样性,在丰富的多样性中巩固一致性。积极适应社会多元、多变的发展趋势,我们就必须深刻理解一致性与多样性的文化价值,真正把握统一战线的文化内涵,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在坚持并增进政治共识的基础上,以应有的胸怀对待不同党派、民族、阶层、宗教信仰者以及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广大成员,从而实现“和而不同”基础上的大团结大联合。
我们党之所以领导国家改革发展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关键是我们基于一致性与多样性科学合理、符合国情的制度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近百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纵观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各项制度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统一战线思想,涵盖了统一战线内容。从政治制度视角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离不开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基于一致性与多样性的有序政治参与;从经济制度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离不开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与党基于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共同团结奋斗;从具体制度看,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制度改革,更离不开统一战线成员基于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广泛参与,特别是深化各关键领域改革,都需要统一战线的力量与智慧。
[中图分类号]D613
A
1671-2803(2014)03-0032-03
①[收稿日期]2014-04-25
[作者简介]许奕锋(1973—),男,湖南永兴人,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李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