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俊洋
患者,男,45岁。患肠易激综合征20余年,加重2个月就诊。既往常在出差时,情绪变化时,夜间做噩梦后,以及进食冷饮、喝啤酒、受凉后发作。轻时腹泻2~3次/d,持续1 d;重时腹泻>10次/d,一般持续 3~5 d,多为黏液便,大便检验无异常,有时在大便前有轻微腹痛,便后缓解。起初服用吡哌酸、小檗碱有效,后无效改用环丙沙星,曾服用中草药,效果不佳。近2个月因改变工作环境,再次发作,病情持续加重,多梦易醒,腹泻4~10次/d,睡眠时无腹泻,清晨开始,服抗菌药无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查体:精神倦怠,面色苍白,舌苔白厚,有齿痕,脉象细弱,腹部无压痛,无包块;心肺无异常。大便有黏液,镜检无异常。取穴分3组:第1组,内关、足三里、神门;第2组,上脘、中脘、下脘、关元;第 3组,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每天每组取2~3个穴位,共治疗3 d。选用三棱针,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挑开皮肤,寻找并挑出皮下白色纤维样筋膜,进行前后牵拉摆动6~10次然后用力挑断,在同一穴位可找到数根,重复上述操作。挑刺完毕后,在被挑穴位上加拔火罐15 min,后取灌消毒无菌纱布包扎,嘱患者1周内不洗澡。并口服人参健脾丸(北京同仁堂生产),2次/d,2丸/次,连服1个月。经治疗睡眠得以改善,腹泻逐渐减轻,第3天仅排稀便1次,5 d后成形,恢复正常,随访2年仅复发1次,症状较轻,未服药,次日自愈。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属于心身性疾病范畴,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病情易迁延反复。临床可分四型: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未定型,前三型多见。常伴腹胀、心烦、焦虑、失眠等消化不良和自主神经功能混乱症状,体检多无阳性体征或仅有左下腹压痛。中医辨证可分为肝郁脾虚型、寒热错杂型、脾胃虚弱型、脾肾虚弱型、阴虚肠燥型、肠道瘀滞型。本文患者病程长达20余年,有加重趋势,而这次发病持续20 d余,并伴有睡眠障碍,故选用神门、内关、足三里,以调节神经,调节睡眠;患者依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型,故加穴位胃俞、脾俞,并口服人参健脾丸,调理脾胃;大肠俞、小肠俞、中脘、关元等穴位都可调理胃肠功能。挑针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民间流传较多,手法简单易操作,适合基层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