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

2014-04-05 03:50焦光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肠系膜门静脉胰腺

陈 宁, 焦光辉

(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普外二区,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十二指肠区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腹部外科中切除范围最广、操作最为复杂的大型手术。术后出血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既往在本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8例患者资料,总结其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39~72岁;其中胰头癌3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10例),胆总管下段癌15例,壶腹部癌5例,胃癌侵犯胰腺6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包块1例,十二指肠癌4例,胰头胰腺囊腺瘤2例。所有诊断均有病理支持。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均采用CHILD方式,胰腺-空肠吻合分别为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和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平均手术时间约355 min, 术中出血量300~1 000 mL。

1.3 术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参照ISGPS标准,依据出血程度进行术后出血分型[1-2]: ① 前哨出血:引流管或胃管内间断出血、呕血或黑便,血红蛋白下降幅度<15 g/L,出血自发停止而无需输血; ② 轻微出血:血红蛋白下降幅度<30 g/L且≥15 g/L,伴或不伴临床症状(心动过速,平均动脉压下降),不必手术或干预性治疗; ③ 严重出血:血红蛋白下降幅度≥30 g/L, 伴有临床症状且需手术或其他非手术干预性治疗。

2 结 果

本组患者术后出血共11例,其中术后3 d内出现大出血4例,术后3 d以上出血7例,8例表现为自腹腔引流管内引流出大量鲜血,出血量在500~1 950 mL;3例表现为呕血,同时自胃管内引流大量新鲜血液,出血量在500~800 mL。所有患者均首先采用保守治疗,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止血、输血、补液、抗休克治疗,同时采用胃镜、CT、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若保守治疗疗效不佳,采用手术探查止血方式。其中2例保守治疗成功,3例行血管造影发现出血部位并给予栓塞治疗,4例再次剖腹探查发现出血部位给予止血处理,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治疗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 讨 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3]报道其发生率在5.7%~18%,且死亡率为18%~47%。研究表明术后出血主要与手术操作有关,针对这一问题,经过作者临床总结,现归纳如下。

3.1 术前准备

术前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行术前评估,并改善影响手术的不利因素,如贫血、肝功能异常等,同时在影像学方面,借助CT及MRI等检查手段,明确手术部位的大血管走行及毗邻关系,若是肿瘤,可了解肿块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尤其是与血管的毗邻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术中操作造成的血管损伤,可提前做好预防及相应的准备。改善术前凝血状态: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常出现黄疸、肝功能损害,可导致凝血机制异常,术前给予补充血浆、凝血因子等治疗,改善凝血状态,同时停止影响凝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等。

3.2 术中相应的手术操作及处理

既往研究及文献[4]报道,常见出血部位: ① 术后应激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② 胃肠吻合口溃疡出血; ③ 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动脉瘤破裂出血; ④ 术后胰漏所致的大血管侵蚀破裂出血; ⑤ 胰腺断面血管结扎不牢或电凝焦痂脱落; ⑥ 处理门静脉回流小分支或清扫淋巴结过程中止血不可靠所致的出血。上述的出血点均与手术操作有关,术中对高危出血部位处理与术后出血有直接关系。针对高危出血部位,采取有效的手术方案及技巧,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不同部位的出血处理也不尽相同: ① 大血管处和近大血管处出血。如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出血,由于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是壶腹周围肿块最常见的侵犯血管,周围病变存在,血管位置及形态常发生改变,局部解剖结构不清晰,术中易造成损伤;针对这个,术前应仔细阅片,了解周围毗邻情况,尤其是血管的情况,明确手术分离平面;若术中出现大出血,首先控制出血后,在清晰的手术视野下用6-0 Proline线修补,必要时行人造血管置换;特别是发现肿块侵犯血管,且范围较小,可行连带血管切除,并行血管吻合术;另外若肿瘤较大,且患者一般情况差,可不必完整切除肿块,避免因大血管损伤造成大出血; ② 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分支出血:在手术中,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与胰腺钩突、胰腺头部的处理是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其原因为与周围血管的解剖有关。胰腺钩突和胰腺头部一般有5~8支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的小分支,这些血管管径仅为1~2 mm,壁薄,操作时易导致撕裂而出血,作者建议在血管鞘内分离,减少对周围分支的损伤,若出现出血,可直视下修补即可,多能止血; ③ 肠系膜上动脉出血。由于游离切断胰腺纤维板时,手术判断极易损伤肠系膜上动脉,预防的关键在于处理钩突时左手握住胰腺头部,手指指尖顶住肠系膜上动脉,可清楚判断其走行,减少损伤,同时若出现损伤,要予以修补,必要时切除部分血管行血管吻合术或人工血管补救;另外由于肠系膜上动脉的特殊性,处理失败极易导致肠管坏死,预后极差,因此预防是最重要的。

针对一般性的血管,游离时尽量保留其断段0.5 cm以上,避免粗暴操作造成损伤而无法挽救,可行结扎或缝扎。还有需要血管骨骼化的创面,尽量用网膜或生物胶(止血纱布、胶原蛋白海绵等)保护创面,减少裸露血管接触消化液的概率。胃肠道出血多为吻合口出血。其原因是胃肠道黏膜下止血不彻底、凝血功能异常、应激性溃疡发生,针对以上原因,术中首先可采用吻合口加固缝合,减少止血不彻底造成的出血,同时术后给予保护胃肠道黏膜药物治疗,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减少其他原因造成血管出血,如胰漏、腹腔感染等,胰漏可导致周围血管腐蚀,尤其是胰肠吻合处、胰腺钩突的残留,分析其原因是对胰腺的处理不当造成。

3.3 出血的诊治及诊疗程序

如果出现上述出血,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明确出血部位及保守治疗:首先给予积极的保守治疗,如止血、输血、抗休克等支持治疗;其次结合手术过程及辅助检查,如腹部CT、血管造影、胃镜等,尽可能的明确出血部位,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出血程度及可能的病情变化,不可贸然再次手术探查。血管造影不但可明确动脉性大出血部位,而且可进行有效的栓塞止血治疗,降低二次手术的可能。若上述治疗失败,可考虑剖腹探查术;由于二次手术风险,应根据患者病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3.4 术中、术后手术回顾分析

由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复杂性,手术完成时对手术的整个回顾显得很有必要。无论是术中还是术后,通过对手术过程的回顾,一是可以查漏补缺,减少手术中遗漏操作;二是针对手术可能存在的高危风险(如出血)采取进一步的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三是对术后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可提供指导性的建议,采用有目的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四是总结手术技巧,可逐步提高医师的手术技巧。

[1] Yekebas E F, Wolfram L, Cataldegirmen G, et al.Postpancreatectomy hemorrhag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 analysis in1669 consecutive pancreatic resections[J].Ann Surg,2007, 246: 269.

[2] 高嵩, 杨尹默, 蔡孟珊, 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腹腔或消化道出血的诊治[J].中华外科杂志, 2008, 46: 1123.

[3] Rajarthinam G, Kannan D G, Vimalraj V.Post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haemorrhage:outcome prediction based on new ISGPS Clinical severity grading[J].HPB(Oxford), 2008, 10(5): 363.

[4] 白钢, 邱宝安, 白宏伟, 等.胰十二指肠术后大出血原因与诊治[J].临床外科杂志, 2011, 8(19): 579.

猜你喜欢
肠系膜门静脉胰腺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