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君,王晓平
(长春市双阳区医院,1、检验科;2、血库,吉林 长春130600)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真菌感染者病情亦十分严重。念珠菌属中有11种对人有致病性,包括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其他念珠菌等等,以白念珠菌最为常见[1]。白念珠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从正常人的口腔、皮肤、胃肠道及阴道分离出,通常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或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易引起白念珠菌的继发感染[2]。本文报告白念珠菌致外耳道感染1例。
患者,李某,女,48岁。半年前患过一次中耳炎,经约三周的治疗后耳内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可3个月后耳内又有痒胀感且有白色分泌物,去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看医生,诊断为中耳炎复发,外用氧氟沙星滴耳液两周不见好转。该患者于2013年12月8日来到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取外耳道分泌物直接镜检和两次细菌培养均检出白念珠菌。经药敏试验,使用两性霉素B稀释溶液彻底清洗外耳道感染处,用咪康唑软膏涂抹患处,治疗1周后复查外耳道,白色分泌物明显减少,继续治疗20d后复查,细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再继续治疗20d未见复发。
取外耳道分泌物镜检,可见白细胞:10~15/HP,上皮细胞:20~25/HP。玻片滴加 10%KOH,白细胞和上皮细胞溶解后清晰可见许多假菌丝和散在的孢子。
取分泌物接种血琼脂平板、沙氏琼脂(SDA)、吐温80玉米粉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h后,可见血平板上有乳白色、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在SDA培养基上形成奶油色、表面光滑的菌落,带有酵母气味。接种显色培养基(CHROM),37℃培养,72h后可见绿色菌落。
分别取血平板和吐温80玉米粉琼脂培养基单个菌落涂片镜检。革兰染色呈阳性,菌体卵圆形,薄壁。可见许多散在的孢子、假菌丝和芽生孢子,菌丝体细胞相接处略凹,可见有许多厚膜孢子。芽管生成试验阳性。使用SS-1000A型细菌测定仪鉴定(惠州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生化反应结果:葡萄糖同化试验阳性,葡萄糖发酵试验阳性;麦芽糖同化试验阳性,麦芽糖发酵试验阳性;海藻糖同化试验阳性,海藻糖发酵试验阳性;木糖同化试验阳性。生物数码:41616。鉴定结果:白念珠菌。符合率:100%。
使用SS-1000 A型细菌测定仪,酵母样真菌类细菌药敏检测卡(300040检测卡)惠州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操作。药敏试验结果:咪康唑、氟胞嘧啶、氟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均敏感。
近年来由于临床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原因,使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报道,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白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占24%[5]。念珠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已成为白血病、肿瘤、粒细胞缺乏症、器官移植、烧伤及早产儿等特殊人群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并成为免疫缺陷患者的重要的并发症和致死病因,念珠菌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6]。耳部真菌感染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疾病,应做到早诊断,对症治疗,这样才能提高治愈率。因此临床医生对组织、器官长期感染未愈的应及早做细菌培养,特别是真菌的培养。传统的真菌培养法虽耗时长,但仍是金标准,培养物所得的病原体可以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1]冷珊珊.某三级甲等医院2136例念珠菌阳性患者的耐药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4):390-391.
[2]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07:371-373.
[3](美)默里(Murray,P.R.),等著;徐建国,等译.临床微生物学手册(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673-1687.
[4]周庭银.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06:313-318.
[5]施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与实验室诊断应注意的问题[J].临床检验杂志,2011,29(6):401-404.
[6]陈东杰,吴泉明.简便快速显色法在念珠菌鉴定及药敏试验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62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