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作为术语的追本溯源
——一个国际视角

2014-04-05 03:47于慈江
关键词:出版学学界科技期刊

于慈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作为对以文字等为载体的人类文化成果的整理、加工和规范行为,编辑活动古已有之,堪称源远流长。有人根据《庄子·天运》篇所记载的孔子的话“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等历史资料认为,孔子作为中国最早从事编辑活动的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编辑家。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供人们作为文化产品消费和欣赏的每一份报纸、每一本书刊、每一盘光碟或每一面网页的背后,都离不开各类编辑人员的辛勤劳作。但毋庸讳言的是,对于如下一些问题的回答,却历来争议激烈:作为一项操作性非常强的文化活动和专业实践,编辑是否有学?或换言之,所谓“编辑学”,是否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或独立学科?

尽管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但国际国内学界对于编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可能性的探讨却从未止歇过。这从人们对“编辑学”这个称谓本身的关注和讨论上,便可略见一斑。

一、日本和中国编辑出版学界的努力

(一)Editology(编辑学)

虽然英文里有动词兼名词edit(编辑),有名词editor(编辑)和edition(版本),有名词兼形容词editorial(社论;编辑的),甚至有形容词editable(可编辑的),但在英文字典里,却查不到editology这个词。它明显是个后造词。那么,这个英文术语“出炉”于何时?其首创者又究竟是谁?目前业界和坊间有两种说法:一是日本,一是中国。据笔者的初步考证,这两种说法皆真,皆成立,各有其道理,并不矛盾。

1969年3月,“日本出版学会”(The Japan Society of Publishing Studies或 Nihon Shuppan Gakkai)成立。学会最初的英文名称是 The Edit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而次年出版的学会专刊(所谓“学会志”)《出版研究》[Studies on Publishing(shuppan kenkyu):Journal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Publishing Studies]的英文名称,最初采用的是Studies on Editology:A Journal of the Edit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这应该就是英文名词Editology和形容词Editological的首次面世。①这方面的详细内容可参看(日)布川角左卫门主编:《简明出版百科辞典》,申非、祖秉和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0年版,3页;“日本出版学会”官方网站(http://www.shuppan.jp/kenkyu/kenkyu.html);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网站(http://juc.lib. cam.ac.uk/spcat/spcat.cgi?mode=4&BID=AN00112861&country=eng)。但从该学会的宗旨及其学刊的名称上不难看出,日本方面使用Editology指代的,主要是出版学或出版研究,而非编辑学或编辑研究。虽然从版本(edition)一词的内涵里,以及从英文edit一词所含有的为出版做准备及指导出版(direct the publication of)等意思上,可以看出edit和publish(出版)的内在联系,但edit或editing的主要含义还是编辑,而非出版。因而,用editology来指称出版学毕竟比较牵强和突兀,不够准确——大概也正是有鉴于此,日本出版学会后来才会把自己及其学刊的英文名称中的editological和editology换掉而改用现名。

而editology被作为术语正式指代“编辑学”并沿用至今,却是发生在中国的事情。如下的记载可为佐证:“丁光生认为编辑是一门学问。他积极倡导建立一门新学科编辑学。1983年在他参与下,成立了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筹备委员会;1987年正式建立,丁光生被推选为副理事长。他还为此创造了一个新的英文单词——editology(编辑学),博得国内外的认可与好评。1989年创刊的《编辑学报》(Acta Editologica)就是采用此词。丁光生任该报副主编。”[1]刘南治的报道与此类似:“丁光生在他的后半生中,曾担任过许多重要的编辑工作。……他在1983年创造了一个新的英文单词‘editology’(编辑学),得到国内外的认可与好评。1983年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科学期刊编辑学会筹委会。1985年任首届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首届理事长。1987年参加创立全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并任副理事长和《编辑学报》副主编。1991年他被选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名誉理事长。1997年获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韬奋出版奖’。这是中国出版界的最高奖。”[2]

笔者以为,《丁光生传略》等相关材料中提及的editology一词为丁光生所创的说法无懈可击。因为众所周知,英文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有清晰构词规律可循的国际性语言,具有随时衍生新的词语的特殊功能和便利。只要是稍通英文构(造)词法的,就有可能因为新的概念界定的需要,英雄所见略同地创造出一模一样的词语,特别是专有名词来——至于能不能获得英语世界的权威性认可并实际流行开来,则是另一回事。像editology这个词,就显然是在根词edit(编辑)的基础上,加上习见的名词性后缀-logy(……论,学,学说)自然而然组合而成(二者中间的元音字母o,为的是连通前后两个辅音字母)。基于此,丁光生先生绝对有可能在并不知晓日本出版界(毕竟不是期刊编辑界,更非科技期刊编辑界)已经使用了editology的情况下,自己新创出editology一词来。特别是,不论editology一词是否是由丁光生所首创,丁所参与领导的“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China Editology Society for Science Periodicals)和《编辑学报》都已将该术语作为“编辑学”(而非像日本那样作为“出版学”)的权威英文对应词语,公开使用了20多年,以迄今日。

事实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界对editology的这种大张旗鼓的使用,已经在国际上特别是国际科技期刊编辑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下的一段文字,系笔者译自1994年7月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的一篇“编辑导语”:“Editology(编辑学)是一个在英文字典里查找不到的英文单词。理由很简单,它是由中国发明的。英语纯粹派们可能会因此而抱怨,但英语成为一种通用语言的一个后果是,第一语言不是英语的人们将会自己发明英文单词。Editology(编辑学)是研究编辑科学的。该词首创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作为一个学会,肇始于1987年;《编辑学报》作为一份杂志,发行于1989年。”[3]此外,在《新加坡医学学会年报》(Annals,Academy of Medicine,Singapore)第28卷第2期(1999年3月出版)里,由S T Lee执笔的编者导语《编辑的责任》(Responsibilities of an Editor)[4]也有与此相类似的说法。同时,国际上的一些相关文献也已有采用由editology进一步衍生的editologist(编辑学者,编辑学家)等说法的迹象。②

(二)Redactology(编辑学)

与“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立场迥异的是,同样是针对“编辑学”这一学科概念,“中国编辑学会”(China Redactological Society)所使用的英文对应语却并非如上所讨论的editology,而是redactology(名词)或redactological(形容词)。

对于redactology这一英文术语的缘起,周国清的《编辑学导论》[5]以“编辑学为什么在我国首创”为题,已经给出了比较详尽的解说:

据林穗芳先生考查,国外文献中没有“编辑学”这一术语。日本和法国虽然在1969年和1981年使用了editology一词,直译成汉语为“编辑学”,而实则是“出版学”。因而他在1986年另行创造了一个新词redactology,作为“编辑学”的国际通用语,明确地与“出版学”区别开来,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按照国际术语学的命名规则,似可考虑使用redactology(英语形式)或redactologie(法语形式)作为‘编辑学’的国际用语,redact一词在欧美主要语言中都只有‘编辑’而无‘出版’的意思,不会有歧义。”①作者周国清引林穗芳语。1990年出版的姜振寰主编的《交叉科学学科辞典》、1994年出版的《第六届国际出版学研讨会论文集》,其中的“编辑学”均译为redactology。1992年10月通过的中国编辑学会章程第一条,把中国编辑学会的名称定为China Redactology Society。②可参看卡伦·沙绍克(Karen Shashok):内容与交流:同行评议如何能提供与写作相关的有用反馈?(Content and communication:How can peer review provide helpful feedback about the writing?),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2288/8/3/prepub。中国编辑学会官方网站(http://www.crs1992.org/index.do)所显示的该学会英文名称与此文所述略有不同,是China Redactological Society。1990年8月26日,美国《克利夫兰旗帜日报》关于中国编辑学研究情况的报道中的“编辑学”,也采用了redactology。可见,国外至少西方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都没有编辑学。而东方国家出版学研究比较发达的日本,又没有提出编辑学。

有鉴于此,笔者在此主要想补充说明两点。

其一,根据权威的《韦氏在线词典》(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的界定,英文redact(redaction、redactor)虽然也含有“编辑”的意思,但更为广义和专门——主要指出版或发行前对文本内容(如敏感信息)的把关(筛选、改写或模糊化),并不着眼于一般性的编辑加工和提炼。在广义的和专门化的“编辑”之外,它同时也包含了“编纂”、“编写”、“草拟”以及“以书面形式体现”等具有编创和组织设计色彩的内容。因此,严格说来,从这一词根派生出来的术语redactology,也其实脱离不了与出版学的干系——并非像业界知名人士林穗芳、王振铎等先生所言,纯指编辑学或编辑研究。这方面可以作为佐证的,是笔者顺手摘译的如下一段书评:“在Minowa的严格考察下,出版研究(publishing studies)是作为一个‘学术追求领域’而非作为由诸如‘redactology’一类术语所可能暗示的一个‘学科’兴起的。”[6]很明显地,在这篇由英国斯特灵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出版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Publishing Studies)的学者伊恩·麦高恩(Ian McGowan)所撰写的书评中,redactology是可与publishing studies(出版研究)相提并论或彼此置换的。足见redactology一词在业界,是被视为与出版学密切相关的。当然,这一例证反过来也恰好证明,对redactology一词在中国编辑学界的出现和使用,国际学界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笔者以为,即便纯粹从作为“编辑学”一词的英文对应语的角度来看,redactology一词也相对比较生硬和冷僻,并不如从edit(edition、editor)所派生出来的editology一词来得自然和通俗。毕竟,与一般编辑业务相对应的常用英文词语editing和editorial都和editology一词同根同族,更具有关联性;同时,不能因为日本出版界曾经误用editology一词来指代出版学,就认为它是以“出版”而非“编辑”为中心语义。

其二,张如法先生曾经在其2009年5月22日推出的“编辑学存在研究学派之论的虚妄性”一文及附记里,就周领顺先生1990年8月26日,在美国《克利夫兰旗帜日报》(Cleveland Daily Banner)上撰写英文文章,报道中国的编辑学(redactology)研究事宜,做过详细的讨论和说明。①新浪网站“张如法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fd63c00100dhep.html);亦可参看张如法先生网页:http://zrf. nyiim.cn/b23.htm。据张、周二人彼此的网上留言讨论,该英文报道对redactology一词的使用,并非如中国国内一般的编辑学论著所普遍认为的那样,系英美人士所为,而是周自己当年根据英文造词法新创,并用同位语加以解说和诠释。他们的讨论一方面验证了国内数本编辑学论著在相继提及这篇英文报道时,不免有过甚其词之处,另一方面,也再次印证了redactology一类专有英文名词,可以被不同的人同时或异时不约而同地新造的特点和情况。

二、Editorial Studie(s编辑研究、编辑学)——西方的学科称谓

其实在西方,编辑学的学科进展情况并不像周国清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可见,国外至少西方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都没有编辑学。”虽然似乎并不存在像editology或redactology一类由单个的英文字所构成的统一称谓,但西方的编辑学或编辑研究也同样历史悠久,而且也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说法,那就是editorial studies。

大体说来,西方的编辑学或编辑研究(editorial studies)的展开所依循的,是如下两条路径:一是所谓“文本研究”(textual studies),一是所谓“出版研究”(publishing studies)。前者决定了编辑研究或编辑学的悠久性——文本研究的历史有多久,编辑研究的历史就有多久。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文本研究课程”项目的介绍,“文本研究领域所包括的复杂而普遍的话题与文本的制作、编辑、传播、保存和传送相关,范围广泛。……在文本研究的调查、研究和实践当中,有众多的学科卷入——从字母和手写风格的研究到手稿和书籍的撰写和编纂,从文本编辑的原则到手稿保存的技术,从纸莎草纸生产的技术到现代计算技术,从口述作文的区域做法到页面布局的特点以及用于电子存储、检索、操作、显示的SGML文本标记的使用等等,不一而足”②笔者译自该项目网站:http://depts.washington.edu/texts/。。而根据2009年11月6-8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课堂里的文本研究”(SAMLA 2009:Textual Studies in the Classroom)讨论会的论文征稿通知,广义而言,文本研究里的编辑研究,包括“学术编辑、电子编辑、编辑理论、编辑案例研究以及档案与(或)电子档案的使用”③笔者译自如下网页:http://www.arts-humanities.net/cfp/samla_2009_textual_studies_classroom#。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学界,编辑理论(editorial theory)一直被当作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来看待;而编辑活动也一直被视为对作者最终意图的一种提供。

至于在出版研究里列入编辑研究,东西方则是相通的。毕竟,一方面,从媒介物的出版流程来看,编辑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另一方面,要研究出版,离不开对编辑或编辑学的研究。这或许也正是为什么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办的大学编辑专业,后来纷纷改成编辑出版专业的缘故。而前文提及的英国斯特灵大学的“出版研究中心”在其出版研究方向的文学硕士项目的介绍里,也提到了编辑研究的一环:“针对所有形式的出版,出版研究中心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和协调一致的研究方式。本学习计划涵盖了规划、编辑、制作、营销和出版管理的全过程。”④笔者译自斯特灵大学官方网站:http://www.external.stir.ac.uk/postgrad/course_info/arts/english/pub_Stud。

三、“编辑学”的英文对应语之选择

笔者以为,学术研究的本质或目的说到底是为了积累知识、建树科学以及发掘规律与真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必须有一套统一的学术规范或称游戏规则——其中包括明确的学科界定和术语界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建构互相切磋和共同累积的基础。而一门学科本身的概念或称谓的界定和确定,应该是其中最基本的。名称究竟定为什么本身并不重要,关键是必须明确;尤为关键的是,必须获得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就像用marketing一词指代市场学或市场营销学,人人认可,并没有什么不好。不必一定非要郑重其事、中规中矩地说成marketology之类。在这个意义上,编辑学就可以直接说成editing。

如果专门就如上各小节所讨论的editology、 redactology和editorial studies三个术语做一个选择的话,按照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的先后顺序,笔者可以提供两套排序逻辑:一是editology、editorial studies和redactology;一是editorial studies、editology和redactology。就第一种排序逻辑而言,之所以这样排序或选择,是因为在三个选项里,editology最为自然平实,最为切近编辑行业或编辑活动的现实,最能涵容和体现编辑学的内涵与外延,也最像一门学科或科学科目的名称——这也正是本身是科学家(药理学家)的丁光生先生和以科技期刊为关注重心的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当初之所以会选中它作为中文“编辑学”一词的英文对应语的缘故;而后来林穗芳先生和中国编辑学会之所以放弃它,不是因为不认可editology一词的这些优长,而是因为它已或曾被日本出版学会当成了“出版学”的对应物,担心造成理解上的混乱和歧义。

就第二种排序逻辑来说,之所以这样排序或选择,是因为在三个选项里,editorial studies是西方编辑学界对编辑研究或编辑学的通称。它体现了顺其自然和稳实审慎的治学风格——当一门学问尚处于发展之中,尚不那么绝对完备之时,西方学界通常都会在一个属性词(如publishing或editorial)之后,冠以类似studies(研究)的字眼,作为其总的称谓。这样可以保证不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没有强加于人之感,不影响在绝大多数人之间就这一学科或学问相互进行学术切磋。同时,不仅西方学界对用-ics、-logy或-nomy等后缀所表示的“……学”①如物理学(physics)、生物学(biology)和生态学(ecology或bionomy)之类。的提法,在使用上比东方学界本就更为谨慎,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也主要是用于科学性征突出、易于明确界定的自然科学学科,而不是人文或社会科学学科。正因为editorial studies是西方(英语)学界对编辑研究或编辑学的通称,采用它更有益于增进与西方同行们的交流和理解,更有益于找到讨论的共同语言和逻辑基点。日本出版学会之所以最终放弃对edi tology(editological)的使用,而选择publishing studies,除了上面提到的是意识到了editology指代出版学不那么切题之外,主要还是因为publishing studies是西方(英语)学界对出版研究或出版学的通称;为了学术规范和国际交流的方便,需要向其看齐。

无论笔者给出的上述哪一种排序逻辑,都把redactology一词放在了最后。主要原因就是前文已经约略提及的,比起由最能代表中文“编辑”含义的词根edit所派生出来的editology和editorial studies两项选择来,redactology这一术语不仅不够自然和通俗、过于冷僻,也相应地缺乏涵盖或代表一个学科的明晰度和容量。这就好比说,不能因为compile(compilation)也有“编辑”的含义——一如redact(redaction)的情形,就认定由它所派生或新造出来的compilatology一词,可以随便代表或统称“编辑学”这一学科概念一样。

编辑学学科概念的英文对应语的使用能成为今天这样各行其是的局面,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事,也不是任何一种势力能刻意操纵或随意规约的。套一句仍然比较时髦的话——存在即合理,历史有其必然性。而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种驳杂不一的景象本身也正显露出了中国编辑学学科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但无论如何,笔者还是以为,即便撇开与西方编辑学界的有效沟通和交流问题不说,至少本文所提到的中国的两大编辑学会便应该就editology和redactology作为编辑学学科名称使用的孰优孰劣,尽快达成一个共识。

[1]林鲁杰.丁光生传略[M]//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医学编·药学卷1.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刘南治.多彩人生——记中大校友、纽约科学院院士丁光生先生[J].南大校友通讯,2005(夏季号).

[3]R.Smith.Chinese medical journals:getting in touch[J].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1994 July 9;309(6947):74.

[4]Lee S T.Responsibilities of an Editor[J].Annals,A-cademy of Medicine,Singapore,March 1999,28(2).

[5]周国清.编辑学导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McGowan,Ian.Introduction to Publishing Studies(Book Review)[J].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Winter 2001,16(4):75.

猜你喜欢
出版学学界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从学科评估指标看出版学学科建设
科技期刊”
加强出版学科建设应提上议事日程
学界亮点
科技期刊的分类
高度重视出版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出版学的学科分析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