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探索、存在等九种主要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提高了人们对智能的认识,也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认可。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它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很多共通之处。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将它应用到平时教学中去,实现多元智能理论与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机整合,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实效。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改变学生观、重新定位教学观等方面,谈谈自己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改变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形式,践行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多种智能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改变传统学生观,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聪明的,都是可以成才的,只是他们聪明的性质和范畴不同而已。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学生个体之间智能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教学上的负担,相反,这种差异性是一种宝贵的、可发展的资源。学生中从来都不缺少天才,缺少的是发现天才的眼光,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是有潜力可以挖掘的。比如对某一政治知识点的把握,有的学生善于朗诵记忆,有的学生喜欢默读记忆,有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一下记住,有的学生则习惯先死记硬背,后来再慢慢理解……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用欣赏和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不尽相同、各有千秋,这与我国古代孔子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教师要重新定位教学观,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如在学习经济学部分“商品的价值与价格”时,可以开展“多元智能教学”,对同一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智能的方式展示、教学,或者口头讲解,或者课堂模拟,或者社会实践等。这样,根据不同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弱势,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二、改变教学目标,采用灵活求异的教学形式
在教育教学目标上,多元智能理论并不要求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全才,而是希望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智能优势选择最适合他们自己发展的道路。每种智能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和劣势,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采取灵活求异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人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价值不仅要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而且要发展和解放人。它主张给每个学生提供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道路,让他们能够扬长避短,“学有所得,得有所长”,各尽其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比照九种智能,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等方面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确定同样的教学目标,采取相同的教学形式,必然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尴尬现象。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开展分层教学,在“求同”的基础上注意“存异”。例如,学习“GDP”“GNP”等知识点时,有的学生由于个人兴趣等原因已经了解了这些概念,而有的学生对此却感到十分陌生。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对于已经理解掌握知识的学生,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国家的经济形势;对于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点,明确“GDP”和“GN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改进评价方式,建立多元智能评价机制
传统的成绩考查和智力测试,过分强调知识的识记,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查,而多元智能评价机制能够全面地考查学生在多元智能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最大限度地扩展了教育和个人成长的空间。多元智能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测验成绩,而且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变化情况,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采取以下评价方式:一方面,我们可以记录学生行为日志,定期绘制学生成长进步的行为曲线图,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课堂活动,发掘并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为他们提供在特殊领域展示才能的机会,比如政治演讲、话题辩论、模拟法庭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学生访谈,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和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矫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尽管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然而在借鉴运用过程中,我们应避免形式主义的生搬硬套,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灵活地将多元智能理论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