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维全 曾先富 李昕竺
四川地区段木灵芝熟料栽培的关键技术
熊维全 曾先富 李昕竺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1130)
灵芝;段木;栽培技术;四川
灵芝,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一味珍贵药材,同时又是盆景工艺品绝佳素材,其开发应用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目前,灵芝栽培主要有代料栽培和段木栽培两种方式。段木栽培的灵芝菌盖大且厚,光泽度好,质地坚硬,有效成分含量高,孢子粉的质量优于代料灵芝,价格优势明显。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气候适宜。发展灵芝栽培,既可合理开发利用林木资源,又可成为广大丘陵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四川地区灵芝段木熟料栽培关键技术。
大多数阔叶树均可用于灵芝栽培。栽培效果以壳斗科树种较好,如青冈、板栗等。四川地区接种时间多安排在12月至次年1月。一般提前15天左右砍伐段木,直径以8~15 厘米为宜。也可利用树木的枝桠或者木材加工厂的边角余料,带树皮最佳。装袋前3天将木材切割成20~25 厘米长的短段木,置于1%石灰水中进行浸泡,使之充分吸水。装袋前1天捞出,晾干表面的明水。
根据段木尺寸选用22×45(厘米)、23×45(厘米)等规格的栽培袋,直径大的段木一根装一个袋,直径小的多根合装一个袋。装袋时尽量轻拿轻放,避免刺破菌袋。装好袋后扎紧袋口及时上灶灭菌。最好采用筐式常压灭菌,适当拉长灭菌时间。
将灭好菌的段木袋置于经消毒处理过的接种室内冷却。根据需要选择有粉灵芝或无粉灵芝品种,采用菌龄在30天左右的棉籽壳木屑菌种。当菌袋冷却至30 ℃左右时进行接种,适当加大接种量。接种时解开一头绳子,接入菌种,然后捏住袋口适当摇动,使菌种均匀分布。最后用橡皮筋拴住袋口,要松紧适当,切勿扎得太紧。每瓶菌种接6~8袋。发现有破损的菌袋及时用胶布贴补。接种后菌袋放入筐内,连筐搬入培养室,避免搬动过程摩擦挤压造成菌袋破损而导致污染。
接种后培养室保持温度25 ℃左右,相对湿度60%左右,让菌丝尽快恢复萌发。5天后将温度调低至22 ℃左右,保持15~20天后进行翻堆检查。翻堆时适当松开扎口橡皮筋,交换菌袋位置,清理出污染段木。菌袋培养中后期,加强培养室通风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清新。经过40~50天,菌丝长满段木表面,开始形成菌皮。此时解开袋口,增加通气量,促进菌丝向段木内部生长,约经20天菌丝达生理成熟。
灵芝栽培场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通风向阳的田块,用竹木搭建简易栽培棚。栽培棚高2.5~3米,宽4米。棚上覆盖塑料膜,塑料膜上加盖遮光率为65%的黑色遮阳网。棚中间留50厘米过道,左右两边沿棚的走向挖宽约1.5米,深约20厘米的栽培槽。
四川地区选择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菌棒的排场覆土。排场前先对栽培槽和覆土土壤进行消毒灭虫处理,而后将成熟段木脱袋后横卧于栽培槽中,每袋段木间间距5厘米。如果想获取大朵灵芝,可将段木紧挨在一起排放,或将多袋段木绑在一起排放。排场后进行覆土,覆土以盖住菌棒,表面厚2厘米左右为标准。覆土后喷一次透水,使土壤充分湿润并与段木紧密接触,及时填充下陷土壤。
灵芝子实体分化过程,要经过菌芽、菌柄、菌盖分化,菌盖成熟,孢子弹射几个阶段。要获得优质的灵芝产品,温度、光照、湿度、通气等因素的管理要协调统一。
灵芝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18~34 ℃,最适为26~28 ℃。四川地区一般在5月中下旬开始形成菌芽,因此,覆土后要关闭大棚,提升棚内地温及气温。5月中下旬外界气温明显回升,幼芝陆续破土而出,此时要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较高时掀膜通风以降温。
灵芝生长发育对光照的要求比其他菌类高,需要“三分阳七分阴”。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有利于灵芝菌盖的增厚和子实体干物质的积累。
灵芝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从菌芽发生到菌盖分化未成熟前,要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85%~95%,同时要保持土壤湿润,晴天多喷水、阴天少喷水、雨天不喷水。
灵芝属好气性真菌,在良好的通气条件下,可形成规则的肾形菌盖。适当进行通风换气,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促使菌柄伸长,外形美观,并防止菌盖接触土壤;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产生“鹿角芝”,只长菌柄,不分化菌盖。
灵芝常见的病害有木霉、疣孢霉、链孢霉、粘菌等,主要在菌丝培养期间发生。常见的虫害有甲虫类、谷蛾、夜蛾、跳虫、螨类、蛞蝓、白蚁等,特别是蛾类,其幼虫蛀入菌盖,排出大量粪便,严重影响灵芝的商品性。病虫害主要以预防为主,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病害可以用克霉灵、链孢克星等防治,虫害可用敌菇虫、虫螨净等食用菌专用药物防治。
子实体菌盖边缘由黄色完全变为褐色时,便可采收。若采收孢子粉,从散粉开始至散粉结束大概需要45天时间。孢子粉采收后,菌盖表面颜色恢复正常后再采收子实体。采收时,用枝剪从芝盖以下3厘米处剪断,留下菌柄再生第2潮。灵芝采收后,要及时烘干,分类、分级包装。
熊维全(1974- ),男,四川射洪人,高级农艺师,从事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推广工作
S646
B
2095-0934(2014)06-3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