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理论与公示语的英译

2014-04-03 02:02莫宇驰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公示语英译

【摘 要】阐述生态翻译理论,分析公示语的英译现状,讨论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公示语英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如何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公示语英译。

【关键词】生态翻译理论 公示语 英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04-02

随着全球国际化以及城市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城市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国际化都市需要国际化的语言环境,公示语作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其翻译的准确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拟用生态翻译理论来指导公示语的英译,以此提高公示语英译的准确性。

一、生态翻译理论

胡庚申在《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提到,生态翻译学不是一门独立学科,它是生态学和翻译学的跨学科交叉结合。该理论主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视角全方位地阐释翻译的本质、原则、方法、过程以及译文评价标准。它突破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及方法,将翻译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语言、文化、交际、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该理论提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翻译生态环境,包括原语和译语特定时期下的社会环境、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等方面,同时对比两种语言的语言形式、民族文化和交际的异同,揣摩译者和读者的心理等诸多因素及其内在关联,对译文进行一系列的恰当的选择、淘汰和保留,最终使用另一种语言(目的语)来体现原文固有的生态环境。该理论将译者提到翻译的核心位置,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其翻译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维”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至少“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恰当的译文。

二、公示语的英译现状

公示语就是公众在公共场所看到的语言文字,是公开和面向公众传递信息,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从这一定义来看,公示语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阅读后思考、理解,并最终采取行动,以此达到告知、宣传、强制和呼吁的功能。按功能来区分,公示语有指示性公示语、指令性公示语、强制性公示语、就公示语英译现状来看,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直译。如“禁扔废弃物”翻译为“WASTE DISCARDING PROHIBITED”,不符合英文习惯, 规范表达应为“NO LITTERING”。(2)用拼音代替翻译。一些道路用拼音代替翻译,如“大学路”翻译为“DA XUE LU”,这会使那些没有汉语知识的外国人无法理解。(3)语法错误。如一家眼镜商店的牌匾上写“EYES OPTICIANS”, 英文单词Optician后加上了s表示所属关系, 需要跟有修饰名词, 译文在语法上不妥。(4)用词不当。如“收银台”翻译为“CHECKOUT”,可改译为“CASHIER”,这比较符合英语公示语的习惯用法。(5)拼写错误。如某商场的“洗手间”用的是“BATHEROOM”,拼写错误,应改译为“BATHROOM”。

三、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公示语英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从公示语的功能和特点,以及英译的现状来看,用生态翻译学这个新的翻译理论指导公示语英译是可行且必要的。

首先,公示语的翻译有明显的翻译生态环境。公示语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需求和环境,它是国际化城市、旅游城市的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反映了特定时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世界观以及人文素质。随着城市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公示语也不断更新与发展。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公示语也不一样,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更需要了解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乃至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适应特定时期下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适当翻译。

其次,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同时,译者既要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又要侧重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即对比两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结构、两个民族文化和交际心理的异同,设想读者对译文的反映和评价。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社会、文化、交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上,对译文做出适当的选择、淘汰和转换,最终产生最佳译文。如果译者只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直译成另一种语言,机械地将语言进行转换,对三维适应选择转换考虑不充分,会导致读者看着译文却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达不到公示语传递信息的目的。因此,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公示语翻译是可行且必要的。

四、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公示语英译

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简单概括为三维适应转换。一个成功的译者需要在生态环境中,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以及交际层面上,做出适应性选择,必要时要有所侧重,使译文达到与原文最大程度上的效果等同,以产生最佳译文。

(一)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胡庚申指出,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虽然汉英公示语都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在语言表达与形式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公示语翻译时,译者要考虑英语公示语的表达习惯,以及读者的思维习惯和心理习惯,而不是盲目地照搬汉语的语言结构和形式。在适应整个翻译生态环境之后,译者首先应在语言层面上对比两种语言的语言功能,考虑原语和译语的语言功能是否等同或相似。如“欢迎再次光临”常被译为“WELCOME AGAIN”(意思就变成了:再次欢迎),这是典型的中式英语。译者只是简单“对号入座”,正确的说法应是“PLEASE COME AGAIN”。这些错误有时候会误导外国人,有时候也会闹笑话。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应对原文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恰当地选择和调整,对语言形式和结构进行适当转换,力求做到译文符合读者期待的效果,达到语言功能上的最大限度等同或相似。为了达到这种最佳译文,译者不但要选择读者易于理解的词汇、结构和表达方式,译文在语言的选择以及语法形式和结构上也应尽可能符合国际惯用的英语公示语的表达方式。

(二)文化层面上的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汉语或英语单一文化,还应关注汉英两个民族间的文化异同,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要注意尊重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及其思维习惯。例如,某宣传警示牌“请保持安静”译为“DONT MAKE NOISE”,大多数中国人不会觉得译文有何不妥。从语言层面看,译文与源语对应,也不存在任何语法以及结构问题。但外国游客看到这种生硬的语气,会感觉被命令、强制,心里很不舒服。这里的译文虽然达到了传递公示语信息的目的,但会造成读者心理上的抵制。这种错误显然是译者不了解目的语文化背景及读者思维习惯造成的。读者通常会用自己的语言知识、文化观念和思维习惯来解读译文的内容,即使用逐字翻译原文,也不能保证译文起到原文所起的作用,达到原公示语所达到的效果。该警示牌的本意是营造安静和谐的环境。因此,可将该警示语译为“QUIET,PLEASE”。这样译,译文既有效地传递了源语信息,又使得读者理解和乐于接受,从而实现该公示语的功能和目的。又如,“老年人优先”,翻译成“OLD PEOPLE FIRST”。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老”除表示年龄外, 还是阅历丰富的意思,“老人”在中国是受人尊敬。但西方人则认为“old”代表老而无用,老年人一般都不愿意被说成“old people”,如果翻译成“SENIOR CITIZENS FIRST”, 则更符合西方人的心理及西方文化, 也较好地实现了文化维的选择与转换, 真实地传递了原公示语的目的。因此,在公示语翻译中, 译者应充分考虑原语与译语所处的不同的文化环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才能更确切地传达公示语的信息,达到公示语的目的。

(三)交际层面上的转换。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交际层面上的转换要求译者在进行语言和文化层面的转换外,侧重于交际层面的转换,关注公示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公示语的交际意图就是传递信息,其目的就是让读者获取信息,采取行动。而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文能否产生等同原文的交际效果,就取决于读者对译文的评价:能否理解和接受译文,进而产生相同的交际效果。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下,理解原文内容,了解源语文化,并跳出原文语言形式和内容上的束缚,根据译语语言及译语文化做出适当的调整、选择甚至改写,使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译文读者的心理,使交际维最大限度地实现。例如,公司、酒店、商场等公共场合经常见到“宾客止步”的公示语,可以翻译为“NO ENTRY OR GUESTS”,但“STAFF ONLY”是外国人最乐意接受的。虽然有的译文并没有语言上的错误,但从交际层面考虑,一些生硬、失礼的翻译会让读者感到不舒服,甚至产生抗拒心理,这就不能达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和功能。

综上所述,公示语英译主要针对国际友人,其目的就是让读者清楚明白地获取信息,并按照公示语的要求去行动。公示语的翻译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逐字翻译,而是需要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关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和交际层面的适应转换,必要时还需有所侧重。通过不断地选择、适应、淘汰、保留,直至产生符合译语特点、文化差异,并能成功传递交际意图的最佳译文。可见,公示语翻译过程可运用生态翻译理论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公示语英译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胡庚申.从译文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应用例析[J].外语教学,2006(4)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

[5]刘雅峰.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作者简介】莫宇驰(1974- ),女,广西南宁人,研究生学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语翻译。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公示语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提高全民语言意识 发展城市软科学建设
嘉峪关文物景区公示语英译研究
探析长沙岳麓山韩语公示语误译现象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