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4-04-03 00:33:31黄立东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陶冶道德教育道德

黄立东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音乐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音乐课教学感染熏陶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新课标下教师必须树立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的教学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让音乐的艺术力、感染力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辨别方向,分清是非,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进行了阐述。

音乐教学德育渗透道德品质一、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重要性的再认识

道德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学校的道德教育过程实质就是学校的德育教育。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明显上升,逐趋向低龄化、智能化等等,无数的事实表明,我国的未成年人(主要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状况令人担忧。例如,三则青少年道德观念淡薄的案例:其一,教师对某学校初中一年级一班50人进行调查,问:长大后从事何种工作?20多人回答说当老板挣大钱,10多人回答说当大官,少数人回答说当歌星、影星,竟然没有一人回答当工人、教师、科学家。其二,2002年10月,福建省福清市警方破获一起中学生杀害中学生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竟然是五名在校学生,作案工具主要有:两轮摩托车1部、六四式军用手枪1把、子弹3发。其三,北京市的17岁少年为了上网,回到家里偷钱,当场砍死自己的奶奶,砍伤自己的爷爷。这些案例足以说明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二、关于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不尽人意:道德教育形式单一,刻意封闭;道德教育课程知识化,注重单向灌输,忽视双向选择;集体教育的多,个体教育的少;道德教育形式呆板,缺少活力和朝气,不注意实效,缺乏感染力和影响力。结合存在的问题和新课程标准,初中音乐教学必须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那么,音乐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

1.发挥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价值观的建立、人格的完善、理想的升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修养,音乐能陶冶情操,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1)陶冶情操渗透德育

音乐的美是把动态与静态的美、情感的美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再现出来,让人们在有意或无意、生理和心理受到陶冶熏陶。音乐的美让无数人为之动情、为之振奋、为之倾倒。音乐教学必须欣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分享一些美的音乐,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体会音乐的精神内涵。例如,讲授《保卫黄河》时,铿锵有力的歌词、跌岩起伏的音乐、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慷慨激昂的声调,表现了中华英雄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抗日救国战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波澜壮阔场面,形象地刻画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光辉历史。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欣赏民间传说《梁祝》时,这一妇孺皆知的传说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吸引、打动着学生的心灵。可见,健康的音乐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音乐陶冶情操的功能促进了学生与音乐主题思想形成共鸣,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的把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

2.开发智力渗透德育

传统的教学偏重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左脑得到了开发与利用,右脑的开发与利用严重缺乏。音乐教学开发了尚未完善的大腦,使左右大脑均衡发展,这样,音乐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起着特殊的作用。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悦耳动听的表现、标新立异的创造,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音乐课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诠释音乐作品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定抓住时机巧妙地把道德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中去。

(3)促进身心健康渗透德育

优美动听的音乐,有利于学生精神和身心放松,消除了学生精神和身心的疲劳,可以说音乐是一种精神体操。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净化了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了思想情操,对道德观念的渗透具有极大的影响。音乐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性格、情趣、个性的形成,这些都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

2.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音乐教学以学生发展的理念,要提倡个性解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学生道德修养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

(1)尊重学生的教育观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教育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道德,音乐教育尤其如此。每名学生是独立完整的人,每一个人欣赏音乐、音乐表演,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带着自己的主观性和个性,这样产生了差距。教师必须认可学生个性的存在,尊重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体验,创造民族和谐的氛围,组织教学。教师必须让学生对作品发表意见,把握学生思维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通过作品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理解作品,健全自身的道德素养,实现培养真、善、美的育人目的。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必须选择歌唱祖国、歌唱党、歌唱社会主义的优秀歌曲。例如,讲授《黄河大合唱》时,讲述歌曲创作的背景,在民族危亡的严重时刻,冼星海毅然回国。在民族斗争的前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为抗战发出怒吼,歌曲热情奔放,颂扬了伟大坚强的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苦难发出了呐喊,坚定了必胜的信念。教育学生: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把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目标,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蓬勃向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渗透德育教育,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傅云.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山西教育,2000,(15).

\[2\]姜晓东.浅谈音乐与音乐教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02).

\[3\]姜文.计算机辅助音乐教育初探\[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03).

\[4\]张小梅,华进,任也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设想\[J\].中国音乐教育,2003,(06).

\[5\]张焕慧.浅谈音乐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和途径\[J\].黄河之声,2007,(12).

猜你喜欢
陶冶道德教育道德
Biodegradable and flexible ι-carrageenan based RRAM with ultralow power consumption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新教师(2023年12期)2023-03-14 10:11:29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在现实之中寻找理想,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初探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