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瑶
很多高一新生在初中还是数学尖子生,中考还是以较高的成绩升入高中的,而通过高一的几次考试,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有些学生在数学上面还花了最多的功夫,数学成绩却是不理想。通过对教学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对入学新生学习高中数学感到困难的原因作一些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分析制约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数学学习与教学提几点建议。
数学高中新生被动学习建构主义教法一、高中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方面的分析
高一教材的特点是以集合和逻辑为基础,函数为重点,数列为一类特殊对象为主线,精简传统内容,建立合理的知識体系,渗透、介绍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为主要精神。高一新教材,各单元在引入知识到形成结论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从生活实例或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经过简单抽象、概括,再得到一般性的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即尽量克服因追求纯理论上的严密性而使数学显得抽象和枯燥,甚至使学生望而生畏。而配备的练习大多还是高考所要求的内容,很多在新教材中已经删除了,但好多的练习与试卷中还有相应的内容。
2.学生方面的分析
(1)思维方式有差异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学习是积累性的,也就是说,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里已有知识经验(既包括学习高中数学的预备知识,也包括初中已形成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对于教师或教科书所呈现的信息的理解程度与学习方式。通过中考进入高级中学学习的学生,一般已具备了必备和知识基础。因此,影响学生接受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形成的思维方式以及相应的学习习惯。
(2)学法上的分析
第一,被动学习。在初中,学生基本是被动的,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这样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练习与考试中也能取得一些成绩,这与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少,课堂容量小有关。而高中数学知识密度大、思维能力高,这种学习方法就不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还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上了高中,可以松口气了,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课堂上只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这也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第二,学不得法。高中阶段的教学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解题为辅的解答方式,一般不会给出例题解的完整板书。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只是将书上的概念和公式记下来,听例题时也只是看一看黑板上的板书、听一听答案而已,看板书发现看不懂,一节课下来问题一大堆,课后也没有及时巩固,遇到不懂得也不及时问老师和同学。有些学生对老师在上课时留下来的需要学生自己演算与完成的问题不去做,认为自己会“做”,而这些学生在考试时经常在一些计算上面出问题。还有对作业中的错误也不认真总结与订正,老师讲过就认为自己会做,没必要花时间去订正;还有的学生难题不会做,也不去思考,这样就陷入了无题可做的境地。
第三,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新教材各章的内容安排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对一些常见的数学方法:化归思想,分类方法,数形结合方法等,老师在上课都有渗透,而学生只重视题目的解答过程与结论上,不去关心这类题目体现了哪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应该如何去思考?下次再碰见了该如何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很认真听课,课后也做了很多的题目,不会的也问了老师,也“听”懂了老师的讲解。但当题目中的条件一变又不会。只有学会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就能思路广泛,举一反三。
3.老师与教法分析
(1)初、高中教法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与初中的教学方法有相同之处,均以讲解法为主,但初中老师更倾向于“保姆式”的教学,事无巨细地讲解知识,总结题型,归纳方法,较多的精力放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并对学生学习不断加以督促,练习不断加码,时间加汗水不断重复,学生在这种“保姆式”看管中提高;而高中老师的教学更倾向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与网络化,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单位45分钟效率的提高,对于解题主要是讲方法而轻过程,题型与方法虽有总结归纳,但因练习课次数较少,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而高一学生学习的科目太多,在学生缺乏主动思考探索、题量训练不大的情况下,学生只能掌握通性通法,淡化解题技能,这些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都有不适应之感。
(2)教师对新教材“度”的把握
如何把握好教学中的度,是高一使用新教材的老师普遍关心且急待解决的问题。教学中的“度”主要指教学的信度、广度、深度、难度等,它由教材、学生、教师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但教材的作用是最关键的。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蓝本,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此,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就必需对教材进入深入的研究。
高一新教材中的内容与课后的练习和我们的考试中题目的难度不一样,这就势必让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加大难度以适应考试呢,还是与教材保持一致?好多的教师就加大难度,将一些高三复习的内容放在现在讲,这让学生在理解上加大了难度,对数学就产生了难以学好的念头,有一部分学生就厌恶数学,使得数学成绩大幅下降。
二、提高高一新生数学能力的对策
在分析了高一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后,笔者针对这几个方面谈一些看法与理解。
1.认真研究新教材
研究知识结构,控制教学难度。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淡化纯理论和学生难以接受的东西,课堂教学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将最基础的东西讲深、讲透,对概念内涵的挖掘要舍得下功夫,使他们能掌握其实质。研究课本习题,挖掘教材深度;考虑习题的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对于一些内涵丰富的习题,考虑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应变能力,研究题目的引伸与应用,逐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课外学习主要是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
2.加强分层辅导
由于学生存在基础、接受能力、智力学习动机等等的差异,班上各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有好有差。对于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同学给予学习上的帮助,让他们掌握书上的最基本的知识,使基础知识加固:对学有余力的同学给予课外一些知识的辅导,加深书上的知识,并扩充到课外。
高中新生在数学学习上困难还有很多,如初中的计算能力不过关,不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等,要解决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主要还是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