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堂教学的创新

2014-04-03 00:06:58何为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教师应课堂教学教师

何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经常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更好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个性;才能变“知识型”的课堂为“创新型”的课堂,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充分的精神满足和艺术享受。

课堂教学创新评价体系一、组建具有创新价值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创新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为学生终生学习,进行创造性劳动提供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具体说来,“创新型”的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目标。

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产生创新动机;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投入积极而欢快的情感,随时随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第二,培养创新思维。即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特征。提高教学目标层次的方向是加强思维训练,教学要参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是创新教学的价值和效益所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还要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第三,培养创新技能。即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脑、动手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即创新的情感动力,包括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创新的高尚情操,为优化个体创新功能而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创新个性包括勇敢、幽默感、独立性、有恒心以及一丝不苟等人格特征。

二、设置具有创新空间的课堂教学内容

“創新型”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按照创新超前性和新颖性特点,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内容,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帮助学生形成发展的客观物质世界概念;以开放性的学习促进知识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了解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打破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打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封闭,应有开放的备课和开放的教学;其次,教师应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与之相联系的现实生活,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例如,语文教学时间应该向课外延伸,大大增加阅读量,适度增加写作量。把教师导读,学生集体自读和课外个人自读结合起来。导读教方法,课内自读尝试方法,课外自读则是运用方法进行创造性阅读。再次,教师应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引入课堂。文字教材表现的则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教材内容,而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音像教材、课件表现的则是一种活动的、智能的教材内容,它能促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主单向传输信息向多向传输信息的发展,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实条件,它的出现对创新教学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创设突破陈规的课堂教学过程

在画面上留有空白,是中国画的传统创作方法,这可以留给观赏者以想象空间,激发思考,充分理解“画外之意”。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留给学生问题、悬念,有的甚至是教材的不足和教师的疑惑。按照“格式塔”的心理学原理,学生面对问题,再加上教师巧妙的激励,能激发出追求完整答案的冲动,积极思维和探索,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肯定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客体,同时又是自身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虽是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教师的教只能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完全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改“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除了求知的需要外,还有交往的需要,渴求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情、见解、想法跟同学或教师交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发表见解的时间、空间,正是满足了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从而激发他们去开启智慧,发展个性。其次,教师应打破“听——记——练”的传统模式,提倡“自学——质疑——研讨——运用——创新”的模式,鼓励学生活动。再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奇思异想,提倡大胆质疑,多让学生说“不”。美国教育家杰克·钱伯斯进行了一项研究,他要求许多因创造性工作而出名的心理学家和化学家,列举哪些教师最能促进或阻碍他们成为科学家。科学家们回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集体讨论,非常关心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教师是促进者。这类教师有正确的学生观,他们认为,最优秀的学生并不是各门功课都最好的学生,而是主动向功课发起进攻的学生。那些不鼓励集体讨论,不容忍不同意见,贬低独立学习的教师是抑制者。最后,教师应避免“满堂灌”和“满堂问”,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摸索,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四、建立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教学活动质量价值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课堂教学评价能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导向作用。在“创新型”教学中,着眼点不在提供现成的知识,而在教学过程——学生创新意识、精神、习惯、方法、品质的培养。正如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布鲁纳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我们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可见,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更要让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也要有创新。“应试教育”追求一致,而素质教育则追求培养个性,提供多元的发展之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如考试、测验、提问、作业批阅等等,都应从创新角度去操作,特别是考试内容应包括没有固定标准、可让学生表现创见的题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的世纪刚刚到来的时候,面对迎面而至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创新能力在社会竞争中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多的人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创新教育呼唤着课堂教学的创新,“创新型”的课堂教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性,使学生在紧张有序的学习活动中,享受求知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产生愉悦的、良好的心境和审美体验,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兴趣盎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完善个性,开发潜能。

爱因斯坦说:“单靠真理的知识是不够的,相反,如果要不失掉这些知识,就必须以不断的努力来使它经常更新。”这对我们每个教师来说,有着极大的启示。我们应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培养21世纪所需的人才。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课堂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