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2014-04-03 13:12金志英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消费主义盖茨

龙 云, 金志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英语学院, 北京 10002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龙 云, 金志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英语学院, 北京 100024)

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各种消费现象,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追求享乐和财富的种种生活方式,展现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繁荣期后,开始从传统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表现的各种消费现象及人物命运对现代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爵士时代; 消费主义; 享乐主义

20世纪20年代美国杰出作家菲茨杰拉德以深刻敏锐的笔触刻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的失落与彷徨,其作品被视为“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艺术发展的第一步”[1],他也因此成为“爵士时代”的杰出代表。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曾于2000年、2013年被改编成电影,为观众展现了一幅热衷追逐名利的消费社会的全景式画面。

一、 消费主义的文化内涵

消费活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表征包括物质消费品和服务形式。消费主义与社会关系相联系,以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为特点,强调消费的象征意义。消费主义的象征意义与清教主义所恪守的诸如禁欲、勤奋、远见、节俭等传统训诫背道而驰,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迈克·费瑟斯通认为“消费主义导致了精神贫乏空虚、享乐型的利己主义。消费绝不仅仅是为满足特定需要的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相反,消费文化动摇了原来商品的使用或产品意义的观念,并赋予其新的影像与记号,全面激发人们广泛的感觉联想和欲望。”[2]消费活动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也影响消费。

“消费文化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规定生活方式的本质,处处影响生活方式,在一定条件下,人们的需要,包括基本生理需要都和文化价值观念相联系。”[3]社会的消费构成反映了特定时期文化价值的积淀与内化,反映了人们的消费动机、消费偏好、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同时也反映出消费主体的精神追求。“每个人都降生于先于他所存在的文化环境中,当他一来到世界,文化就统治着他,伴随着他成长。文化赋予他语言、习俗、信仰、工具等等。总之,文化向他提供了作为人类一员的行为方式和内容。”[4]可见,不同的消费文化对人们的思想情操和道德观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们的消费价值取向构成了消费文化的思想内核。

二、 “喧嚣的二十年代”的消费主义特点

美国在一战中大发军火财,庞大的利润将美国带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喧嚣的二十年代”。新工业在带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美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使得消费主义渐渐成为时尚。消费购物不再出于基本生活需要,而是彰显虚荣心的手段;清教主义提倡的勤俭、节约、自律等观念受到奢华、享受、放纵等观念的挑战和冲击。消费主义渗透了人的贪婪和欲望,折射了人们虚荣攀比、追求享受的消费心理。

20年代美国的消费主义表现为“休闲消费”和“享乐主义”两大特点:“‘休闲消费’是以物质和情欲享乐为特征。”[5]消费过程中商品的交换价值被逐渐消解,其象征功能被人为夸大,消费者以此夸耀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造成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妒忌和盲目攀比。“消费的表现性,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通过对消费物或消费行动的符号元素的选择和组合方式来表现、传达和交流某种主观意义或客观信息。”[6]从社会学角度看,人们消费的不是消费对象的物质性,而是它的社会意义。在工业社会中,身份与生产密切联系在一起,一个人的身份源于他的职业或专业。然而,随着休息时间和社会活动的大量增加,经济、政治机构价值与文化价值脱节。结果,“身份越来越建构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基础上。”[7]例如,汽车工业是美国20年代经济繁荣的最突出表现,汽车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旧有的生活方式。人们不仅可以驾驶汽车去四处游玩,甚至还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城市迁徙。汽车的出现强化了美国人的某些特点:不停地移动、缺乏传统、没有根[8]。此外。交通工具的改变影响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对汽车的热衷继而演变为对财富和物质的崇拜,汽车成为社会地位和个人荣耀的象征。“享乐主义”崇尚快乐为先,常常与拜金主义挂钩,忽视精神追求。每个人都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多重欲望,甚至把极端的享乐主义当成人生的价值目标,放肆无度地追逐财富,最终导致病态消费心理。美国爵士时代的“禁酒令”就是享乐主义的有力表征,美国反对酗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因为酗酒会给个人精神及肉体带来巨大的损害,而且酗酒者的行为常常因为缺乏自控而危害社会。禁酒运动始于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始有成效。然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禁酒运动则成了禁而不止的运动,青年人通过狂欢饮酒来挑衅传统价值观念。“人类的消费活动不仅仅要将其置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考察,也要将其置于整个社会生活的背景中分析,特别是注意社会的伦理风尚、个人的道德观念对人们消费活动的制约和影响。”[9]消费活动与生产力发展和物质丰富相联系,经济和物质的繁荣催生了消费风气,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形象地记录了在这种“放纵与反叛”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消费主义。

三、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消费主义的体现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是美国梦的追求和幻灭,小说主人公盖茨比和黛茜极力通过消费来表现自己的地位和财富。盖茨比穷奢极欲,黛茜则贪图享乐,他们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匮乏。盖茨比是“美国梦”的典型代表,代表底层社会的人们试图通过奢华的消费融入上流社会。“无论用什么标准都称得上是庞然大物——俨然是诺曼底的某市府大厦,一边耸立着一座塔楼,掩映在飘须似的常春藤下,显得神清气爽,还有一个大理石砌的游泳池和占地四十多英亩的草坪和花园。这是盖茨比的公馆,”[10]6豪宅彰显财富和地位,住房对于暴发户盖茨比而言,已不再是遮风避雨、休息睡觉的场所,而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也说明了盖茨比的虚荣和世俗。盖茨比对物质财富的疯狂占有和消费,一方面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另一方面则表明了他破碎的希望和空虚的心灵。盖茨比相信金钱是万能的,他想以金钱去赢回失去的爱情。他举办豪华宴会吸引人们参加,宴会上人们的空虚和无聊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宴会上的各个场景其实是美国社会的缩影。宴会的奢靡铺张折射了“爵士时代”的繁荣盛景,但浮华景象的背后却暗含着精神危机,过度的物质消费带给人们的是颓废和虚无,“在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中心就是对金钱、荣誉和权力的追求。”[11]他们拥有的特定商品、消费行为以及生活方式被认为是“社会身份”的标志,“购物和消费不断构成身份认同,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按照他们的消费模式而得到界定。”[12]人们使用代表一定社会地位的商品来表明他们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例如,盖茨比拥有数部汽车,其中两辆黄色轿车用于接送宾客,他的白色小跑车,成为他炫耀社会身份,重获爱情的工具。物质的过度追求冲击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道德标准,造成了消费异化,人们沦为“拜物主义者”。盖茨比为了挣钱不择手段,甚至把自己出卖给敲诈勒索的大头目沃尔夫山姆,不仅如此他还编造自己的过去,摆脱从祖辈继承下来的肤色、方言、行为举止等,这让他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黛茜贪慕虚荣、冷漠无情、醉心于追求金钱和享乐;她依附男人生活,缺乏存在的独立性,并凭借奢靡的生活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意义。“社会地位不同,表明其阶层所属的产品也不尽相同。”[13]当尼克第一次见到黛茜的时候,她穿着一身白色衣裳,戴着淡紫色的三角帽,两排铜纽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白色是朴素、纯洁的象征,黛茜利用白色的独特性来表明她是个精致的花瓶;淡紫色的三角帽面料考究、做工精细、款式别致,给人以高贵冷艳之感。人们购买的物品具有其特定社会地位的象征,拥有此类物品传达的是财富、品味和特定阶层的享受权利。黛茜是享乐主义的践行者,其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鲜明地体现在她对恋爱和婚姻的选择上:她两次抛弃穷小子盖茨比,选择了富有但庸俗的汤姆。小说中乔丹·贝克叙述了五年前黛茜抛弃盖茨比嫁给汤姆的情形,虽然她并不喜欢汤姆,然而,当“在婚礼的前一天,新郎赠给新娘的一串珍珠价值高达三十五万元”时,她动摇了[10]66。 黛茜的结婚目的是更多地占有金钱,满足她的消费欲和享乐欲,这种对金钱的追逐和对消费的渴望已经将爱情吞噬,财富并不能够真正给人带来幸福。黛茜金钱至上的消费价值观导致伦理精神的丧失,这正是当时“喧嚣时代”的精神折射,汤姆婚前送给黛茜一条价值不菲的珍珠项链,其潜在意图是把黛茜的美貌视为炫耀自己财富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黛茜实际上是汤姆的消费替身,她奢侈无节制的消费让汤姆产生强烈的满足感。这种畸形的、通过向他人消费而得到虚荣声望的消费观念影响了个人的价值取向并造成社会的浮华风气。

菲茨杰拉德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复杂的悲剧人物形象盖茨比,作者以此告诫读者消费的本质意义在于给人一种幸福满足的生活,但是当消费和人的真正需求脱离联系、超越人们的基本需要时,消费行为就有可能使人丧失个性,变成欲望的附属品。事实证明他的忧虑是有前瞻性的:纸醉金迷的生活摧垮了人们的身体和理想,“现代化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人们的精神荒芜。”[14]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现代社会消费品异常丰富,人们拥有了多种多样的消费选择,刺激消费随之成为各国政府驱动经济的主要策略,如何规范和引领消费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合理的消费是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保证,物质追求和精神消费应该受到同样重视,这样才能有利于人的个体价值的培育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 1 ] Ousby I. 50 American Novels[M].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 1981: 218.

[ 2 ] 迈克·费瑟斯通.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 刘精明,译. 北京:译林出版社, 2000:165.

[ 3 ] 何小青. 消费伦理研究[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7:167-168.

[ 4 ] 莱斯利·A.怀特. 文化科学:人和文明的比较研究[M]. 曹锦清,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188.

[ 5 ] 庄严. 从消费社会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2):56-60.

[ 6 ] 王宁. 消费社会学: 一个分析的视角[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193.

[ 7 ] 弗兰克·莫特. 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M]. 余宁平,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38.

[ 8 ] 虞建华. 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化思潮和文学表达[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40.

[ 9 ] 周中之. 消费伦理[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1.

[10]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M]. 姚乃强,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11] 弗罗姆. 占有还是生存:一个新社会的精神基础[M]. 关山,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8:24.

[12] 罗钢. 消费文化读本[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155.

[13] 尼古拉·埃尔潘. 消费社会学[M]. 孙沛东,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52.

[14] 刘雅静. 当代中国文化的机遇与挑战[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140-142.

【责任编辑:王立坤】

ReflectionsofConsumerisminTheGreatGatsby

LongYun,JinZhiying

(School of English,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4, China)

A variety of consumer phenomenon inTheGreatGatsbyis analyzed. It revealed that, in the 1920 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merican society underwent an unprecedented boom, and shif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to the consumptive society, which was truthfully recorded in Fitzgerald’sTheGreatGatsby. He exposed the social phenomenon that people in the Jazz Age pursued hedonism and wealth maniacally. The consumptive phenomena and the characters’ destinies inTheGreatGatsbywill provide inspirations for the form of modern life values.

Jazz Age; consumerism; hedonism

2014-07-02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CIT&TCD201304011); 2013年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面上项目(SM201310031003); 2014促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项目科研—全球媒介发展与文化软实力建构研究(391002/001)。

龙 云(1977-),女,辽宁大连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2095-5464(2014)06-0839-03

I 712

: A

猜你喜欢
了不起的盖茨比消费主义盖茨
Film review:WALL·E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书虫来袭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解读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