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措施

2014-04-02 21:02吴领涛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情境

吴领涛

广义的“文化”即“人化”,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化”的东西要能够真正达到“化人”的目的,还需要行为主体去主动感悟、自觉接受。课堂作为教学相长的双向教育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无疑为“人化”的东西提供了极佳的“化人”渠道。笔者认为,充分挖掘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对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政治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改以来,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地学校都纷纷开展了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甚至出现了“一区一模”甚至“一区多模”的现象。这些教学模式基本都包含“课前预习”、“课中问题合作探究”、“当堂巩固训练”等环节。虽然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有所改变,但大刀阔斧的教学模式改革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个。

1.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而部分学生因缺乏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习惯了“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课堂参与度不高,合作意识、集体观念不强。高考模式的变更,学科权重的下降,以及文化多元性的冲击,使得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情境设置不合理。

新课程理念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强调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但有时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所设问题指向不明确,问题设计难度过高,使得学生依据已有知识经验无法进行有效探究。

3.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程理念重视师生合作探究、生生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时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探究的价值和意义,使得探究活动看起来热火朝天,学生却无实际收获,既没有提高应试能力,也没有提高认知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教师弱化对探究活动成果的针对性点评,无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观点,强行给出探究答案,使整个探究活动流于彤式。

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措施

1.挖掘校园精神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校园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素养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高中政治学科不仅担负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授任务,而且担负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任务。因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本校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净化学生的思想,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与辨别能力,懂得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利用校园物质文化,引导学生回归学习的本质。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课堂气氛枯燥、难以形成双向互动的良好氛围的现状,就必须在情境、问题的设置上更注重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说、有东西说。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人、事、物出发来组织教学,而校园的物质文化正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物质文化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3.营造优美的课堂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师生合作探究、生生小组合作学习,无不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群体意识、团队精神。优美的课堂文化环境为学生群体意识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可能。相对于校园这个大的文化环境而言,政治教师要想打造充满个性、体现学科特色的课堂文化环境,显然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加以努力。

就客观方面而言,正如上文所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注重对校园文化资源的选择、利用。随着校园深厚文化资源的挖掘、呈现,学生体会、感悟的深入,学生的自豪感、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集体观念、群体意识就会不断得到增强。

就主观方面而言,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品德修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亲近你?怎样才能让学生相信你?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教师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见贤思齐,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只有不断加强这两方面的修养,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高大、可亲的形象,才能使课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呈现出既仔细严谨又不失生动活泼的局面。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