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如今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作出许多改变才能满足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此,本人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研究学生,转变教学观念,作出以下改变和调整,请各位同行指正。
一、注重分析教材和学情
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了解学情,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把一堂课上成精品课、高效课。比如,在讲解“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新生,他们大多保留初中生那种比较积极的学习状态,而且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初巾有了提高。但是,由于初中历史教学在要求上没有高中严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也缺乏深度。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整合知识点,创设情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高中历史学科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绝大多数是基础性的、普及性的,学习难度不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够达到对其了解和掌握的要求。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教师要确保学生深入参与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进度等的过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不能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点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从启发引导和加强课堂交流两方面入手。
1.启发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因为只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具体方法是:阅读前,教师出示阅读提纲;阅读中,学生找出内容的重点词句;阅读后,总结阅读内容大意。需要注意的是,在找阅读内容的重点时,教师可教给学生技巧,比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对这一段内容的概括或总结。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他们的思维带到教师设计好的历史教学思维活动中,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能力。
2.加强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方式之一。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创设讨论情境,如师生或生生相互提问,学生自由辩论、编演历史剧等。通过这些交流讨论,以及教师的适当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及时得到解决,使学生在讨论中不断丰富历史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比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历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使用历史材料,并将其运用到交流讨论中,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四、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有效链接知识点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响应这一要求,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整合,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合理调整,让学生更容易看懂、听懂,感受到知识的完整性。比如,在讲解《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提问学生: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时,学生就会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的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由于重新整合的内容具有跳跃性,学生为了找到教师讲解的内容,必须很认真地阅读课本,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但能把学生引人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点链接,而且还能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的有效I生。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形式丰富的视听技术能给师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因此,教师要注重营造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直观的教学环境,使师生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进行沟通和学习。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