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惠静
作为中学教师,十几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我逐渐并清晰地意识到,即使学生个体有了出色的知识积累和非凡的创造力,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载体,也是不能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的。因此,教育首先应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把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在首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能冲击人类的道德底线。知识和信息大爆炸,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接受并消化的,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困难。
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们需要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怎样培养学生更有爱心与责任感?爱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承担起家庭和社会所赋予的责任,不能恰当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创新生活、造福人类的。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当然爱心教育也不例外,在具体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和培养学生。
一、从我做起,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仅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和爱护,而且要在学生失落、彷徨、无助的时候,敏锐地判断并加以正确及时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和集体的温暖。对于父母离异或过早失去父爱、母爱的学生,更要多加关心,不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因缺乏爱而变得冷漠、放纵、迷失方向。教师有责任以自己的言行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美好情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热爱之情。
二、利用好主题班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主题班会的设置有多种形式,但都不外乎向学生渗透某个道理,增强道德意识与心理素质。教师应利用主题班会以多种形式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传播出去,用正面人物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或由学生亲自演讲感人故事,使学生于他人或身边人的经历中设身处地地感悟思考,培养他们换位思考,主动关心、体谅、帮助他人的意识能力。教师还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就是强大自己的道理。
三、有效沟通家庭教育,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并配合学校实施爱心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每个孩子一生的成长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教师是连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桥梁与纽带,是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主要力量。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无疑对爱心教育的实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教师首先要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与家长达成共识,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对于因“望子成龙”心切而在子女成长中造成负面影响的家长,教师要正面引导,使其改变观念,更加注重子女全面发展,培养子女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爱心教育,使之成为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四、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集体活动是学生认知生活体验生活的大舞台,真实的接触不仅能增进集体的友谊,而且能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教师应积极利用集体活动,促进学生间真正情感的交流,以及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而志愿奋斗向上的热情。
总之,爱心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多动脑筋,多选渠道 ,借助于各种力量来具体落实。只有对周围世界充满爱心的学生,才有可能用道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自己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积极状态投入文化知识的学习,为祖国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