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014-04-01 05:28吕海军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梅花意象

吕海军

摘要:“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意象,梅的意象表现为相思、乡情、国恨、品性、春、爱情、美人、隐者高士等八种主要类型。梅多元化的意象经历了漫长的民族文化积淀,从“梅花意象”里,世人可以感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魂。

关键词:古典诗词 梅花 意象

自古以来,梅花与文学密不可分,咏梅之作是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道亮丽的艺术彩虹。中国人自古爱梅,无论文人还是百姓都有一种浓浓的梅花情结。《诗经·召南·摽有梅》是中国最早记载梅花的文字资料。梅花是中国古诗中的传统意象,梅花以它清瘦、孤幽、高洁的形象赢得了文人士子的喜爱,文人士子借梅怡情、抒怀、表节,形成一种独特的梅花情结,千百年来梅在中国文人笔下的情感逐渐走向多元化。

一、折梅寓相思

我国“折梅怀远”的习俗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陆凯的《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从此折梅赠远成为表达友谊的高雅之举,成为常用的典故。古典诗词里,“折梅怀远”中的远人很多其实就是恋人。例如,南朝杂曲歌辞《西洲曲》中的“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写一个女子看到梅,想起曾经在梅下和心上人嬉戏的美好时光,想起远在江北的他,不由折梅寄赠,以表对恋人的思念。又如,李清照的《孤雁儿》“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一曲悲歌,道尽词人丧夫之后的孤寂之情、凄婉之苦。

二、以梅寓乡情

借梅写怀乡之情,最有名的是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故乡在思乡者脑海里化为一个具体的形象和画面,这窗前的寒梅已不是自然之物,而是思乡之情的凝结之物,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被诗意化。作者借向故人询问家中的寒梅是否开放,含蓄而深沉地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高适写给杜甫的《人日寄杜二拾遗》:“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梅花撩动乡愁,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诗人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三、以梅寓国恨

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苍生悲欢,最能牵动诗人的情思。梅也就成了抒发国恨家仇之情的载体。南宋诗人、理学家刘因的《观梅有感》:“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后两句诗写诗人想象南宋灭亡后百姓的不幸遭遇,当年的繁华已烟消云散,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诗人再也没有赏梅情致了。诗人写梅而意不在梅,以梅为载体,含蓄委婉地抒发自己对江南的怀念和对南宋的悼念之情。

四、以梅寓品性

梅花经受严寒、凌雪怒放、清香四溢、冰清玉骨,与人们倡导的不屈精神相吻合,成为超尘脱俗、高洁孤傲、气节坚韧的化身,是士人人格理想的寄托。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称赞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他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化为泥,化为尘,清香依然,傲然不屈。诗人把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也抒发了诗人独标高格,坚贞自守的傲骨。宋人张道洽的“质淡全身白,行寒到骨清”,元代王冕《白梅》中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歌颂了梅花不混于尘俗、挺立于冰雪、送香于人间的高洁坚韧的品格,诗人借梅花表达了坚守情操、超凡脱俗的志趣。

五、以梅寓春

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早梅有报春之意。元代贯云石《咏梅》“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代陈亮的《梅花》“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唐朝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黄庭坚的“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北宋晁补之的“谁见小园春雪至,破春一萼更惊人”,这几句诗都点明了梅花报春的特点。

六、以梅寓爱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诗经·召南·摽有梅》)这是中国最早记载梅花的诗,它是描写一位待嫁女子的诗,亦是一首大胆的求爱诗,它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希望追求婚恋及时。此诗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

七、以梅代美人

梅花香幽形俏,无论梅的风姿,还是梅的神韵,它恰似清冷淡雅、惠质兰心的美人。梅花自古就有“霜雪美人”之称,它是女性美丽青春的象征。李清照的《渔家傲》诗句“玉人浴出新妆洗”将初绽的梅花比作纯情出浴的美人。苏轼《定风波·红梅》“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运用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绕有情致。姜白石在《疏影》词中视梅为昭君,“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诗人运笔空灵含蓄,意境优美,“花人合一”的艺术形象令人神往。

八、以梅代隐者高士

尘世受挫,便归隐山林、寄情山水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品节。宋代的林和靖隐居西湖弧山,孤高自赏,不慕名利,植梅养鹤,不娶不仕,视梅若妻,待鹤如子,“梅妻鹤子”传为千古佳话。受“梅妻鹤子”的影响,梅花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元朝张可久这首《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宛如一幅淡远幽雅的山水画,但红叶时节,哪来“探梅”?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隐者高士——鲁卿,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这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向往隐逸闲适之情的真实流露。

梅的冷艳冰肌,梅的凌寒傲骨,梅的高洁坚贞,梅的万种风韵,与中国文人所崇尚的人格品质是一致的。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国人已赋予梅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梅的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每个人的骨髓之中并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梅花意象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梅花引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