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院课程设置改革

2014-04-01 07:18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医学院医学大学

(青岛大学医学院影像系,山东 青岛 266000)

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共三十多所,按其办学来源来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合并办学的方式组建。即将原来的本科或专科医学院并入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医学部、青岛大学医学院等;另一类就是综合性大学自己原有的医学院,如暨南大学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等。综合性大学相比较于一些独立设置的医学院在教学资源等方面有很大优势,所以综合性大学要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医学课程改革实践,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准医生”。这对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 国内外课程设置对比

1.1 国外知名大学课程设置 以美国哈佛大学医院为例。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1985年开始到1992年,试行“New Pathway”课程改革,取得成功之后,于1993年起全面实行新课程体系至今已经二十几年,称之为“以问题为基础混合型模式”。其课程主要由3 部分组成:专业课、选修课与核心课程,其中选修课分为限制选修课与自由选修课[1]。哈佛大学医学院主要课程第1年主要包括:人体结构、细胞生物化学、药理学、遗传、胚胎和生殖、免疫、微生物与传染病、临床流行病学、社区医学以及病人/医生Ι;第2年主要课程包括:人体神经系统及行为、病理学、人体系统、精神病理学、预防医学与营养学以及病人/医生Ⅱ;第3年与第4年主要课程包括:医学Ⅰ、妇幼保健、外科学、病人/医生Ⅲ、初级保健、神经学、精神病学、放射学医学Ⅱ以及高级生物医学科学进展等。此外限定选修课1 个月,非限定选修课(临床选修课与非临床选修课)5 个月。哈佛大学医学院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有:1)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交叉结合贯穿于整个4年课程中。前两年基础阶段,实行以问题为基础模式,充分利用医学文献、计算机资源库,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终身学习的习惯。2)第1 学年早期接触临床,设置病人/医生关系课程,贯穿整个4年,一年级学生就要学习会见病人,学习医学社会问题。3)生物医学课程早期就安排接触科研实习,学科由6 大课程模块组成,包括形态科学,生物化学与生理科学,药理学,发育和分子生物学、病理、微生物和免疫学,神经科学。4)社会科学包括行为、社会和预防医学,统计学和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5)器官系统病理生理学贯穿第2 学年,主要内容体现结构与功能在疾病中的变化,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内容。6)第3 学年,临床能力课程和患者或医生关系课程,以诊断学内容为主,着重培养临床基本能力。7)第3、4学年主要为临床专业课程与实习[2]。

1.2 国内大学课程设置 以青岛大学为例,青岛大学课程主要有通识教育必修课及选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体育四部分。主要课程第一年包括:细胞生物学、电子学、系统解剖学、英语;第二年包括: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药理学、生理学、影像解剖/局部解剖学;第三年及第四年包括:医学英语、诊断学、医学影像学、病理学、内外科等。学生一般在前三年只是学习常规的医学知识,到了大四才开始在医院里见习,且在课程衔接和课时上存在诸多不合适的地方。拿一个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前两年课程安排很少而且有很多诸如高等数学、医用化学这样较边缘的课程。学生在平时不知道怎么去安排课余时间。而到了大三的时候,课程马上会变得非常紧,每天都是满课,让同学无法快速适应这样的学习,基本处于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在课程安排上,影像专业的学生每一门课的平均课时都远少于临床的,尤其是实验课方面。临床专业的会有十到十六次的实验机会,每位同学都可以得到亲手操作的机会,而影像的学生仅有四到六次,且只有几个同学能动手实验,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发展的不均衡。在实习见习期间,由于老师担心学生经验太少容易出现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导致学生能亲手操作的机会并不多,只是观看老师的示范性操作或者仅能完成一些十分简单的任务,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便无从提高,致使学生毕业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操作、不敢操作,不能独立操作,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2 国内医学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一个好的医生,所需要具备的是全面的素质。他必须有坚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社会经验。所以在医学课程设置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综合性的培养学生。

2.1 坚实的知识储备 医学高校应该从每个专业的特色出发,建立不同的课程设置体系,着重加强本专业所需知识技能的培训。首先,应该调整各个科目学习的次序,每门课都需要其基础课程作为支撑,例如系统解剖学是局部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的基础课程,我们就需要先进行这些基础课程的教学,不要轻易打乱课程学习顺序。另外针对每个专业独有的课程,像影像专业的电子学和医学影像物理学,根据它们和其他课程的联系,做好衔接。如将断层解剖学放置在学习影像诊断学的上一个学期学习,使学生不易忘记一部分基础知识。而不是提前一年就匆匆讲完,界时学生基本上没有了印象。其次,实验课的设置应该更突出各专业所需能力的培养。临床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多进行临床技能培训,而影像检验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多进行仪器操作类的实验,让同学能真正在实验课中掌握自己最该具有的技能。最后我觉着每个学校在大学开学之初应该进行专业介绍,让同学们去真正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去思考自己想要一个怎样的未来,去为自己定制一份大学的奋斗计划。

2.2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目前各类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层出不穷,有的就是因为一部分、责任心不强,拿红包、吃回扣等。我们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他们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坚守本心,努力为患者造福,不做为己谋私而损害他人的事。所以,大学期间应该加强医德教育活动,通过选修课等形式宣讲高尚医德典范,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增加抵御社会不良现象的侵蚀能力。另外应着重抓好像医学伦理课这类的课程,很多学生因为这些课不是医学专业知识,老师上课枯燥乏味,以后用不到就去忽略它。建议老师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一些小的视频或者影片来引出书本上的内容,多结合社会上的一些实际案例,提高同学们对这类课程的兴趣度。

2.3 培养学生的社会经验 医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时刻都在和患者打交道,这就要求医生具备良好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当发生重大事故的时候,可以进行耐心的解释和心理疏导。而大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前站,就应当锻炼提高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大学应当鼓励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参加医疗扶贫、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也可以到医院去提前实习。安排学生实习期间,在锻炼医学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与患者交流的能力,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更好的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2.4 培养自愿创新的意识 从国内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来看,CT、超声波仪器、检验仪器、磁共振设备、生理记录仪等80%以上的市场,均被国外品牌所占领、垄断。这些设备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仅此每年就耗费国家150 亿美元的外汇。形成这些局面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内研发投入少之外,创新水平低、核心技术少是关键,而创新医学人才匮乏是关键中的关键。培养创新医学人才应该从大学生开始抓起。给他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各高校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从理解、接受阶段,上升到思考、创新阶段。

我国的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在医学课程改革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找准与世界一流医学院的差距,参考成功的经验取长补短,从提高学生临床技能与医学道德素养出发,不断深化课程体制改革,推进我国的卫生事业进步与发展。

[1]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University.Harvard Medical School Course Catalog[M].Harvard Printing and Publication Services,2001.

[2]孙宝志.中国与美国医学课程详细比较及重要借鉴[J].医学教育,2002,(4):1620.

猜你喜欢
医学院医学大学
新乡医学院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医学的进步
大学求学的遗憾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