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时期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研究

2014-04-01 07:18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交通公路建设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在带来宏观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它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和水平又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反过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1 新时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现状和作用地位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目前,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运输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交通运输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为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1.1 交通运输业大的网架体系基本形成 铁路、公路、航空、港口和管道运输各种运输方式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充分发挥航空、水运、管道比较优势,结构合理、有机衔接、协调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一是公路。2012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23.8 万公里,公路密度达44.1 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9.6 万公里,居世界首位。“五纵七横”12 条国道主干线将人口在100 万以上的所有特大城市和90%的人口在50 万以上的大城市连接在一起。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和建制村分别占总数的99.9%和99.6%。二是铁路。到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9.8 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运营里程达到9356 公里,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铁路完成的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物周转量、换算周转量居世界第一位。三是航空。到2012年底,全国共有运输机场183 个,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1941 架。我国共有定期航班航线2457 条,按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里程为494.9 万公里,按不重复距离计算的航线里程为328.1 万公里。截至2012年底,定期航班国内通航城市178 个。国际定期航班通航52个国家的121 个城市,定期航班通航香港的内地城市40 个,通航澳门的内地城市7 个,通航台湾地区的大陆城市38 个。四是水运。2012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3.3 亿吨。在全球排名前20 名的亿吨大港中,我国占了12 个。目前,大陆有8 个港口进入世界港口吞吐量的前十位,5 个港口进入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前十位,上海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的近1/4。五是管道。截至2012年,全国油气管道总长度达9.3 万公里,“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外供”和“西油东送、北油南下”的格局已经形成。

1.2 交通运输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运输装备的不断改善,促进了交通运输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公路客货运输总体稳步增长。2012年完成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354.3 亿人和18 468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7.8%和10.2%;完成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322.1亿吨和59 992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2%和16.8%;完成水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2.6 亿人和77.4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4.3%和3.9%;完成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5.6 亿吨和80 655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0%和6.9%。二是港口生产增速明显。2012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7.4 亿吨,同比增长6.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0.1 亿吨,增长8.8%;内贸货物吞吐量67.3 亿吨,同比增长5.9%。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 651万吨,同比增长8.1%;完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0 583万吨,增长4.5%。三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维持高位。2012年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43 万亿元。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2 万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7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 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4 万公里。内河建设完成投资455亿元,同比增长14.3%,新增及改善内河航道里程789 公里。沿海港口建设完成投资1001 亿元,新扩建泊位475 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23 个。

1.3 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生活的贡献 一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缩短了人员交往和商品流通的时空距离,为人与物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经济社会和对外贸易发展以及沿江、沿海产业带的形成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高速公路,一条高速公路建成后的十年内,产业聚集的效果十分明显,其两端的大城市沿高速公路走向延伸发展,在各个出入口区域形成一系列卫星城镇或经济开发区,并以高速公路为轴线扩散形成产业带。二是促进了商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据测算,中国每亿元高速公路的建设投资,能直接带动社会总产出近3亿元。快速发展的中国交通运输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三是方便了人民生活,提高了城乡人民生活质量。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节省了出行时间、降低了出行成本,同时安全性也大大提高。现在人们出行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铁路有快速列车、城际列车、旅游列车、动车组,公路既可乘坐高速公路快速客车也可以自驾车出行,还可选择更为快捷的飞机出行。目前,交通运输服务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和快速化的发展,基本能满足各类旅客出行的需求。

2 当前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当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低迷还将持续,国内经济运行虽总体平稳,但增速放缓,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特别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面临一系列困难。

2.1 税费改革对交通运输影响较大 税费改革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性质、管理模式、用款渠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后,以交通规费为基础的传统融资平台不复存在,交通建设融资更加困难。一是原有交通规费质押担保贷款方式不复存在;二是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后,原有二级公路收费权益担保贷款丧失,非收费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更加困难。充分利用市场投资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机制,更好地保障今后交通运输事业的可持续较快发展,成为当前最紧迫的问题。

2.2 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度大“配套资金”制度可以有效解决中央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扩大中央投资的带动效应,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在公益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的责任分担原则。但是由于有些地方财政没有能力提供足够的“配套资金”,“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导致中央投资计划无法落实,许多影响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公益和基础设施项目无法开工。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工程建设力度小、进度慢,甚至不敢报建设计划,可能形成越穷路越难修、经济发展更落后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我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国省道改造需地方政府配套征地、拆迁、路基土方和小桥涵建设费用,农村公路建设和窄危桥改造需地方配套的任务更重,很多项目由于配套资金难以筹到位,无法启动,规划也只能停留在纸上。

2.3 项目前期工作任务繁重 交通基础设施前期工作日益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难题,前期审批环节多,需交通、公路、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多个部门配套联动,每个部门都按各自规定程序上报批准,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困难,国家层面审批环节多,审批周期长,协调难度大。一个国省道或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要先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上级部门批准后,进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然后聘请专家进行“工可”评审,形成“工可”报告。上报“工可”报告,必需附带银行贷款承诺书、土地预审意见(国土厅)、环境影响评价(环保厅)、项目选址意见(建设厅)、水土保持方案论证(水利厅)、压矿、地质灾害评估(国土厅)、文物、防洪论证等,线路经过所有地区,需经过政府部门或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批文或同意证明。凡需中央政府审批的项目一般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进行预审,认为报告内容齐全,研究成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办法的要求,提出预审意见,才能上报审批,否则应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

2.4 农村公路第二轮建设改造面临压力 国家从2003年开始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按6年的设计年限计算,全部超过设计年限,进入改造周期。尽管现在国家明确了养护资金的筹措渠道和标准,但由于有些地市和县经济属欠发达,财力紧张,远不能满足正常养护工作需要,根本没有能力筹集大量的大修资金,资金缺口大,配套资金存在到位慢、到位率低,制约了农村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

2.5 建设环境日趋复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升值,征迁价格上升。加上公路征迁与商业征迁相比赔偿差距大,征迁费用过高,征迁工作难做。

3 加快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国家出台关键性措施、政策性文件 一是规划引领。进一步落实《“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抓紧研究制定“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关规划,确保规划发挥引领作用。二是改革驱动。抓紧研究提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明确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推进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三是科技支撑。以信息化、职能化带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四是制度规范。研究制定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标准、规范,尽快形成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制度体系。五是政策激励。逐步形成和完善综合运输政策体系,促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协调发展。

3.2 建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筹融资平台 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也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交通运输发展。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认真总结分析现行筹资机制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在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处理好挖潜开源和引水修渠的关系。既要用足用好现有交通运输专项资金和政策,进一步完善燃油消费税交通专项资金征管机制,规范收费公路管理,也要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政策,科学界定政府融资平台的功能,探索以特许经营方式吸引和规范民间资本投资,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各方参与”良性互动的交通运输发展筹资机制,多渠道筹措交通运输建设资金,更好地服务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3.3 动员全社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的转型发展为交通建设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要坚持公路基础设施公益性属性,规范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完善收费公路等政策,为交通建设企业利用BT、BOT 等方式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政策环境。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建设。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凡法律、行政法规不加以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允许符合经营资质要求的民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进入。对拟建、在建及建成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给予民营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相同的待遇,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民营企业经营。支持民营企业经济进入公路养护市场,在保证必备技术、设备能力要求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养护企业准入资质,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养护市场竞争。

3.4 建立项目前期的便捷窗口 建议国家出台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意见,规范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尽量减少或合并审批事项,减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程序、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对一些事关全局发展的大项目实行集中办公审批,努力为交通建设创造条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交通运输重点工程前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交通重点工程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整合发改、国土、公安、交通运输、公路、环保、水利等多个部门优势,合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谋划一批、推进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把项目前期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下大力气做好项目前期和储备工作。

3.5 加大农村公路改造建设管理支持力度 2003年以来,修建的大量农村公路,已到了大修期,需要国家出台支持政策,以便能够及时进行大修或改造。各级政府应广开筹措渠道,在土地流转收益、经营城市收入、财政转移支付、村庄合并收益中列支建设养护资金。同时通过一事一议、社会捐助、企业捐助、绿化权拍卖等,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建议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国家农村公路改造的优惠政策,加大地方配套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村村通油路建设和县乡道路改造步伐,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各级人大机构要对《公路法》、《公路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监督政府做好条例落实工作,促进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健康协调发展。

3.6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 交通运输投资巨大,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支持、参与交通运输建设,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上,要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建设责任制,按照“全境、全岗、全员、全程”覆盖的问责制要求,建立起责任明确、分工具体的责任体系,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行一项工程、一套人马、一个指挥部,加强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负责。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扶持、激励作用,落实各项监督保证和考核奖惩措施,努力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科学、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交通公路建设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繁忙的交通
公路断想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