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季玲“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经验

2014-04-01 22:05金季玲
河北中医 2014年1期
关键词:元阳精血胞宫

梁 晶 金季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2009级本科生,天津 300193)

金季玲“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经验

梁 晶 金季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2009级本科生,天津 300193)

月经病;名医经验:金季玲

金季玲,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金教授行医40多年,对妇科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月经是生育期女性的正常生理现象,女子月经如大海之潮汐,周而复始,循环不休。月经病是指发生于青春期至绝经期的生育期妇女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异常,或以伴随月经而出现临床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是妇科的常见病,主要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量多、月经量少、月经延长、崩漏、经间期出血、痛经、闭经及月经前后等诸症。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金教授运用“调周法”治疗月经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金教授认为,女子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液化生,而血液的生成与诸多脏腑的互相协调、相互为用有着密切关系。心主血,肝贮(藏)血,脾统血,肾藏精,冲任充盛,气血调和,则月经如期而至。其中,肾脏功能(包括元阴、元阳及天癸之精)正常与否与女子月经是否正常来潮有着重要

而密切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女科经纶》云:“月水全赖肾施化,肾水既乏,则经水日以干涸……”《傅青主女科》谓“经水出诸肾”。前贤论述充分说明肾气充盛,元阴、元阳充足,天癸之精的如期而至,任脉通、冲脉盛等对月经的来潮具有极为重要和直接的关系。肾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为生殖发育之源。肾之元阴、元阳与生俱来,出生后则依靠五脏六腑之精尤其是脾胃运化生成的水谷精微不断补充滋养,所谓“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随着元阴、元阳的不断滋养充盛,气血精津不断充盈,机体不断生长发育,天癸之精如期而至。肾气逐渐充盛,促使天癸蓄积而成熟,任脉精血充沛,冲脉肾精充实,任通冲盛,依时满溢于胞宫,促使月经按时来潮。金教授在继承中医传统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明确提出“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月经机制,同时借鉴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理论,将中医“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月经机制与西医“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作用环路相对应,认为月经病的发生是由于“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环路中的某一环节功能障碍,导致环路运行障碍而发病,其中“肾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肾气受五脏六腑之精而逐渐充盛,则天癸渐至,冲任渐充,则胞宫精血渐充而满溢,月经如期而至;肾之精气在各种致病原因的作用下而耗损耗伤,或肾中阴阳失衡,则天癸不充,冲任虚损或充盈迟滞,胞宫精血匮乏或固摄失职,就会发病[1]。

2 月经病的调周法治疗

金教授根据“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月经机制,月经周期不同时期肾的阴阳变化规律,以及现代医学女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规律,确立了月经病“重肾补肾,补肾为主”的学术思想,辨证分期用药,以调理月经周期紊乱,建立正常月经周期。“调周法”分期用药,治疗方法环环相扣,处方用药合理调配,充分体现了金教授丰富的临床经验[2-3]。

2.1 经后期(卵泡期) 胞宫满溢,随着月经排出,机体血海空虚,肾虚精亏,患者往往表现为面色无华,乏力困倦,腰膝痠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差,抵抗力下降,舌淡,脉虚细。治疗当针对肾虚精亏、血海空虚之病机,以滋补肾中精血为主,佐以温肾助阳。临床选药常用当归、白芍药、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淫羊藿、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等。

2.2 行经期(排卵期) 肾中阳气充盛,气血充盈,天癸渐至,阴精渐充,患者表现为面赤,情绪亢奋,反应灵敏,白带较多而清晰透明,性欲增强,脉滑数而弦。治疗当针对阳气充盛、阴精渐充、多气多血之病机,采用调补肾中阴阳为主,佐以活血行气。临床选药常用熟地黄、生地黄、何首乌、黄精、菟丝子、淫羊藿、山药、柴胡、香附、丹参、川芎、益母草等。

2.3 经前期(黄体期) 肾精逐渐充盛,冲任血海渐为满盈,胞宫精血满溢待泄,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腰痠畏寒,乳胀,少腹不适,脉滑。治疗当针对血海渐为满盈、胞宫精血待泄、重阴转阳之病机,以温补肾中阳气,佐以滋补肾中精血。临床选药常用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鹿角霜、紫河车、何首乌、当归、白芍药、熟地黄等。

2.4 月经期(行经期) 胞宫精血满溢,气血瘀滞,患者常出现少腹胀痛,经行不畅,经血黯滞,或夹血块,或月经后期,舌瘀黯。治疗当针对气瘀郁滞、经行不畅的病机,以活血行气。临床选药常用当归、赤芍药、川芎、桃仁、红花、丹参、泽兰、牛膝、香附、益母草、刘寄奴、鸡血藤等。

3 典型病例

刘某,女,18岁。2011-12-18初诊。主诉:经血非时而下3年余。现病史:3年来月经非时而下,无明显月经周期,经血或量多如注,或淋沥不净,期间曾服用妈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片)、黄体酮等药,无明显好转。自2011-09-20起一直有少量出血,淋沥不净,至12-17阴道出血明显增加,量多如注,有大血块,无少腹疼痛,伴见头晕、乏力,面色白而无华,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数。妇科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子宫附件无异常。中医诊断:崩漏。辨证:肝肾阴虚,冲任虚损。急则治其标,治以补气养血止血为主,佐以滋补肝肾。处方:党参15 g,炙黄芪15 g,砂仁10 g,阿胶(烊化)10 g,三七粉(冲服)4.5 g,茜草10 g,海螵蛸20 g,荆芥穗炭15 g,仙鹤草15 g,棕榈炭15 g,蒲黄炭20 g,贯众炭10 g,花蕊石10 g,女贞子10 g,墨旱莲20 g,制鳖甲10 g,煅牡蛎15 g,浙贝母15 g。水煎服,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依此方连续调治近1个月,患者阴道出血已止。2012-01-15二诊,患者阴道血已净,基础体温低相,仍有困倦乏力,头晕,面色无华,腰膝痠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缓则治其本,治予滋精补血,温肾助阳,佐以和血止血。处方:女贞子10 g,墨旱莲20 g,黄精10 g,白芍药10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何首乌15 g,枸杞子12 g,菟丝子10 g,肉苁蓉10 g,炙黄芪15 g,党参15 g,地骨皮10 g,仙鹤草15 g,地榆炭12 g,阿胶(烊化)10 g,海螵蛸30 g。水煎服,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连续服药2周后三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阴道出血。原方基础上去仙鹤草、地骨皮、地榆炭、海螵蛸,加菟丝子12 g、淫羊藿10 g、巴戟天10 g、鹿角霜10 g,以调补肾中阴阳。连续治疗3个月后,月经周期基本恢复正常。

按:患者正值“二七”之龄,肾中元阴、元阳欲充而未充,天癸之精虽至而未充,冲任虚损,阴虚火旺,导致经血非时而下,或崩或漏。金教授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予止血,再予补肾,继予调周止血,佐以补肾,调理阴阳,继而顺应时相,得愈。

4 小 结

金教授认为,月经的来潮与肾中精气关系密切,同时肝、脾、心诸脏及气血经络对于保证和维持月经正常各有其重要作用,尤其要注重气机的调达及精血互生互化。因此,在月经病的诊治中要整体把握,辨证论治,切勿失之偏颇,影响临床疗效。阴阳互根,独阴不生,独阳不长。“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在重肾补肾的“调周”过程中,应注意滋阴不忘助阳,补阳不忘滋阴,在辨证分期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方用药,这才是“调周”的治本之策。

[1] 毕富玺,金季玲.补肾法在妇科疾病治疗的应用体会[J].光明中医,2010,25(11):1989-1990.

[2] 国佳,金季玲.调理月经周期法治疗月经过少30例[J].新中医,2007,39(6):57-58.

[3] 唐玉珠,金季玲.金季玲教授治疗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6,38(11):13-14.

(本文编辑:石 康)

梁晶(1990—),女,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学。

R271.11;R711.51

A

1002-2619(2014)01-0009-02

2013-05-07)

△通讯作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天津 300193

猜你喜欢
元阳精血胞宫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胞宫胞脉胞络理论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关系探析
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
从肾论治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探讨❋
古人养形有三法
铸造师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
李元阳本《十三经注疏》研究述论
元阳印象
元阳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