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芳 况 丽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体检科,湖北 十堰 442000)
中医疗法联合综合护理治疗脑血管病并发带状疱疹45例临床观察
杜 芳 况 丽△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体检科,湖北 十堰 442000)
疱疹,带状;脑血管障碍;辨证施护;刺血疗法;拔罐;中药外敷
带状疱疹是由亲神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脊髓后根感觉神经所致,临床上多见胸、背、腹部皮肤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1]。因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所以易患本病。中医学称之为蛇串疮,是由风、火、湿、毒滞留经脉,郁于皮肤,灼伤气血所致[2]。西医主要采用抗病毒、抗感染药物治疗。2008-06—2012-07,我们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及综合护理治疗脑血管病并发带状疱疹45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79例均为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45例,男17例,女28例;年龄59~81岁,平均(67.1±4.31)岁;疱疹病程2~7 d,平均(6.13±1.23) d;脑梗死33例,脑出血12例;病位:胸背部18例,腰腹部17例,头面部4例,四肢5例,会阴及其他部位1例。对照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56~80岁,平均(66.5±3.7)岁;疱疹病程2~7 d,平均(6.27±1.45) d;脑梗死24例,脑出血10例;病位:胸背部14例,腰腹部14例,头面部3例,四肢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皮肤性病学》[2]中带状疱疹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能量合剂、血管扩张药物等对症治疗,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合并细菌感染,故正确合理选用抗生素。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刺络拔罐及中药湿敷)及综合护理治疗。
1.3.2.1 刺络拔罐 充分暴露带状疱疹部位,在病变周围常规消毒后,以梅花针在簇集疱疹上迅速点刺,然后将拔罐依次拔在皮疹处,以患处为中心拔罐5~10 min,视皮疹面积大小而定罐的数量,将罐排满,沿皮疹呈带状分布,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
1.3.2.2 中药湿敷 药物组成:苦参20 g,黄柏20 g,马齿苋30 g,薏苡仁30 g。加水500 mL,浸泡20 min,煎煮30 min,取汁 150 mL;再加水300 mL,煎煮20 min,取汁150 mL。将2次煎汁液混合,用消毒后的8层无菌纱布浸于药液中,拧至半干,当疱疹面积较小、水疱未溃破时,敷于创面上,使其紧密与皮损相贴。如果伤口较大、分泌物较多,一般先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直接冲洗伤口,一边冲洗,一边用止血钳夹住棉球轻轻地擦洗,然后将浸有药液的纱布湿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20 min。湿敷后可以用单层的灭菌纱块覆盖创口。
1.3.2.3 综合护理
1.3.2.3.1 情志护理 带状疱疹一般起病突然,疼痛剧烈难忍,患者易出现焦虑、性情急躁、恐惧的心理,所以应进行及时的情绪疏导护理,并将情志护理贯穿治疗始终。要充分理解患者,多巡视病房,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向患者讲解带状疱疹的相关知识,说明针刺、拨罐的治疗作用,让患者及其家属都能了解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鼓励患者以适当的方式宣泄焦虑情绪,也可介绍相同病例的成功治疗经验,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对患者指出的疑问给予客观的解释,可适当让患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参加有趣的活动,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以消除恐惧心理,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疼痛会随之缓解[3]。
1.3.2.3.2 生活护理 本组均为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做好基础护理至关重要。保持病室安静,通风良好,干净整洁,减少飞尘,室温适宜,灯光柔和,床单平整干净,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使患者心情稳定舒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患者衣服宜宽大柔软,床单、被套、枕套及衣服应勤更换,及时修剪指甲,避免搔抓和摩擦,以防继发其他感染,患者用过的衣服及被服需彻底清洗并曝晒,严格病房消毒,病室内物品,如床头柜等,采用消毒液擦试。
1.3.2.3.3 疼痛护理 疼痛是带状疱疹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因此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皮损愈合、缩短病程是护理的主要目标[4-5]。教会患者使用减轻疾病的技巧,如听轻音乐、意象法、分散注意力等,同时安排家属陪伴。疼痛发作时,要关心体贴安慰患者,使用舒适护理技术,协助患者采取保护性体位以减轻疼痛。注意观察患者持续性或间断性疼痛对患者功能活动的影响,正确评估疼痛程度[6],耐心听取患者对疼痛的主诉,指导患者通过阅读文章、报纸等以分散注意力[7],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对带状疱疹发生在胸、背、腹部的老年人患者,要注意与心绞痛等疾病所致疼痛相鉴别。疼痛剧烈者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注意观察止痛药的效果,详细询问疼痛改善情况。
1.3.2.3.4 眼睛护理 病灶累及眼部的患者,容易造成角膜损害引起视力受损,所以眼部护理至关重要。叮嘱患者注意卫生,不要用手揉眼睛和用不干净的纸巾擦眼睛,勿让眼睑的疱疹液及清洁液流入眼内,卧于健侧,分泌物多时用消毒棉签轻轻抹去,必要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用阿昔洛韦眼药水、氯霉素眼药水定时滴眼,滴眼时避免眼药水瓶口接触眼睑,以防污染,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视力情况,防止葡萄膜炎、视网膜炎的发生。
1.3.2.3.5 皮损护理 带状疱疹患者突出皮损一般为无菌水疱,保护水疱避免感染特别重要。皮肤针叩刺时可进行散刺和围刺,手法由轻到重,顺序从皮损周围红肿疼痛处至成簇疱疹区,叩刺速度均匀,针尖起落呈垂直方向。可配合特定电磁波(TDP)红外线治疗仪照射,以促进小疱疹吸收,促进皮损干燥与结痂,减少渗出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且有镇痛作用。对面部进行TDP红外线照射时,应注意对眼保护,给予遮盖。睡觉时取半卧位或健侧卧位休息,以免擦破疱疹后引起继发感染。
1.3.2.3.6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泄,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等,忌鱼、虾、羊肉等发物,少食油炸食品,禁烟酒,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8]。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辨证施食,心肝火盛者宜进清热解毒之品,如食菠萝、苦瓜、西瓜、黄瓜等;湿热盛者宜服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之品,如冬瓜、扁豆、绿豆汤、薏苡仁粥等,忌生冷;气滞血瘀者宜服行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品,如丝瓜汤、洋葱、陈皮、白菜、青皮、茴香等。
1.3.2.3.7 治疗护理 刺络拔罐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各种注意事项,以取得其配合。空腹及饭后30 min内不宜治疗,治疗时用屏风遮挡患者,以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适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观察患者神色变化及反应,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克服身体的不适,耐心细致操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点刺水疱时要平刺,不宜太深,同时一定要尽量把所有的水疱都点刺,放出疱液。治疗后局部皮损保持干燥,直至疱疹结痂脱落,嘱患者疱疹结痂后不要用手抓,让其自行脱落,如在结痂的过程中有瘙痒现象是正常情况[9]。
1.3.2.3.8 康复指导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本病发病机制及愈后情况,以便出院后加强自我护理。指导患者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体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积极治疗外感等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的疾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止受凉。另外脑血管病患者部分身体多有后遗症,无形中产生被遗弃感,故要教育家属多陪护患者,使其感到安慰,受到重视[10]。指导患者正确规范使用止痛药,如用药的最佳时间、用药剂量等。
1.3.3 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治愈:疱疹全部结痂或消退,疼痛完全消失;显效:疱疹基本结痂,疼痛明显缓解,且无新增疱疹;有效:疱疹基本消退,有轻微疼痛及少量新发疱疹;无效:有新发疱疹,且疼痛未减轻[11]。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皮肤病,病毒易侵犯神经节引起皮肤的损害和明显的神经痛,并且年龄越大疼痛程度越严重,脑血管病患者因年迈体弱,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如果治疗不彻底可遗留神经痛后遗症。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肝气郁结,脾经湿热蕴积,或兼感毒邪,或因体质虚弱,血虚肝旺,湿热毒盛,内敛气血凝滞不通而疼痛,并外溢肌肤,而现红斑、水疱。治疗以清利湿热、行气活血止痛为原则。本组方法中围刺疱疹,可阻止毒邪扩散;拔罐可促进瘀血排出,加强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同时促使毒邪更易外泄,与刺络相辅相成,加强排毒止痛之功效。中药苦参、黄柏清热燥湿;马齿苋清热解毒;薏苡仁健脾利湿。通过局部湿敷,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使药物有效成分透过皮肤或创面组织快速吸收发挥作用。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采取情志护理、生活护理、疼痛护理、眼睛护理、皮损护理、饮食护理、治疗护理及康复指导的综合护理措施,以期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快疾病的康复,减少和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疗法及综合护理治疗脑血管病并发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感染,促进疱疹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朱学俊.现代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
[2]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64.
[3] 黄柳青,曾夏杏.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7):806.
[4] 郑莉娟,曲红岩.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优势及中医护理特色[J].新疆中医药,2012,30(4):105-107.
[5] 熊淑英,胡燕,龚丽萍.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948-949.
[6] 董加萍.成人疼痛评估方法与疼痛护理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42-43.
[7] 张金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观察及护理[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5):389.
[8] 任婷,狄维鹏.老年带状疱疹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510-1511.
[9] 袁素霞,张军英.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湿敷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2012,34(11):1719-1720.
[10] 施国云.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95-96.
[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本文编辑:石 康)
杜芳(1968—),女,主管护师。从事体检科护理工作。
R248.1;R752.12
A
1002-2619(2014)01-0130-03
2013-02-27)
△ 通讯作者: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十堰 4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