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14-04-01 14:54鹏,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语料话语模态

金 鹏,郑 莹

(宜春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方式,强调通过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实施交际。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因此,本文借鉴多模态话语理论研究成果论证该理论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将多模态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探讨在大学英语基础课程阶段,如何实现各种不同模态相互协作的教学模式,从而适应大学英语改革的需要,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育转型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的相关论述

现代社会的交际行为正处于复杂的转变期,即由静态且平面的传统话语交流模式转向动态且立体的多模态话语交流模式。多模态话语是指以字、形、音等符号为媒介,通过视、听、触觉等神经元素等构建的现代交际过程。多模态话语又可理解为多模态交际。Gentle和Corrigan(2006)从五种因素解析多模态话语,认为多模态因素是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信息传输的主要媒介。

朱永生(2007)将多模态话语定义为“在交际中涉及多种感知模态或由一种以上符号系统共同编码构建整体意义传达信息的文本。”因此,模态的种类和符号系统的数量是判断多模态话语使用情况的两个重要条件。

张德禄(2009)认为,模态是形式,媒体是模态的表现实体。从多模态话语的角度,他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将媒体分为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

客观上,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模态逐渐成为交际模式的主流,相关研究也不断丰富起来。传统研究中被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声音和颜色等符号,逐渐表现出其优势地位。根据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多模态话语理论将社会符号所具有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从言语范围拓展到符号范围。研究者应即重视语言特征,又重视符号特征。同时研究者应看到,言语、符号、言语与言语、符号与符号、言语与符号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日益成为现代教学的主题。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学中,受扩招影响,部分学生存在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弱的情况。而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为学生第二语言的顺利、有效习得提供有利的条件。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依据Gentle和Corrigan的“模态五因素”,以多模态符号观和多模态语篇观为理论基础,介绍多模态理论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基于多模态符号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如前所诉,多模态话语理论认为符号系统包括视觉符号、听觉符号、触觉符号等,具有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即情境再现、生成意义、场景互动的三大功能。多模态符号系统可应用于整个英语视听说课堂。因此多模态符号观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原则。以下笔者将从语料选取、课程实施、能力评价三个核心教学环节介绍多模态符号观如何运用于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

1.语料选取

多模态视角下,语料的选择范围非常广泛,语料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语料的选择可以是文字、音频和视频;可以是本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可以是非原创的,也可以是原创的。针对地方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的现象,为了更有效地塑造学生信心、集中学生注意力,在语料选取时依据真实性和实用性的选取原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尽量构架阶梯式的材料,由简单语料开始,逐渐地增加难度。根据视听材料的再现情境功能,如通过经典情景剧,经典英文动画剪辑等材料再现真实生活,语料长度应短小精悍,让学生身历其境,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如TED,MOOC所提供的素材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语料。

2.课程实施

多模态理论认为符号与语言之间具有互动功能。因此,将教师、学生、语料三者结合,实现课堂互动的多模态授课方法是有意义的。这样的授课模式通过生动有趣的语料吸引学生主动去听,通过多模态的刺激加深学生对各种符号和语言的理解。不同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仅注重书面材料的输入,在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中,人物及场景还原设置尤为重要。

转型后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强调实用为主,因此多模态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对教学材料进行形式多样的处理与展示。同时,在人物和场景选取和实际训练时,教师可以侧重于适合学生现状和今后就业方向的话题。例如国内外的大学校园生活、公司、酒店、旅游景点等。在话题呈现过程中应注意多种模态如视觉、听觉、文本等语料的交互呈现。视觉模态通过动态的彩色图像符号呈现主要信息;听觉模态通过语音、语调、语速进行意义的诠释与传输,文本模态为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提供补充。例如,在讲解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第四单元The Virtual World时,教师在导入课堂学习时,可先以图片的形式介绍当下虚拟世界比较流行的Bitcoin或者Mooc,然后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有关的介绍、评论和对人类世界的影响,最后通过视频录入和音频录入的方式采集学生对于虚拟世界的看法。这是非常典型的语言与非语言搭配的多模态教学形式。这种多模态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传递了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养成,也使学生对英语课堂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3.评价手段

言语因素和非言语因素是多模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势和表情等非言语符号在日常话语中占很大比例,非言语因素弥补了言语因素单一模态的不足,将各种模态有机整合,传递信息。

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课程实施中提及的视频录入法和音频录入法,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评价不能仅考察其语言输入的效果,还应考察其非言语因素,即是否能从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等多个方面再现语言材料。因此,评价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即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参与程度和在小组交流中的表现记录阶段性成绩,并给予学生及时反馈。终结性评估在传统书面测试的基础上,录入学生的视频和音频材料以考察学生的听、读、写、译以外的非言语因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评价标准是依据多模态话语理论关于符号构成意义的功能制定的全面综合的能力评价体系,体现了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二)基于多模态语篇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多模态语篇是一种语篇视角,强调把多种交际模态视为意义生成资源。 Jewitt(2002)认为多种模态构成了现代语篇意义,所有模态通过社会使用变成符号资源,意义生成的符号资源形成语篇,这些语篇都具有多模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用书中的文字印刷体,作为“语言媒体”,兼具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共同参与语篇意义的建构,具有多模态性。教课书中有大量的图表,根据多模态的语篇观点,应将这些图表称为“非语言媒体”,合理利用这些“非语言媒体”,对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认为教师的指导干预和学生的技术实践是提高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两个关键点。

1.教师指导干预阶段

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以语言媒体为主要平台,指导学生重点识读非语言媒体的内容,寻找它们与语言媒体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甄别非语言媒体的意义,提高他们的语言敏感度。在开展任务型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排版的格式,例如标题、黑体字、斜体字,标点符号等,来快速准确的定位重点信息和文字的脉络。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第三单元Father Knows Better,因为是戏剧,所以在文章的排版和格式上都与其他文章有明显的语言差异;此外,由于戏剧的对白有明显的情感起伏,非语言媒体的应用也是该课文的重点。教师应从音、形和意的角度提醒学生注意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的不同特点。多次出现的括弧、大写字母和不同人名是一种识别度很高的形,学生通过跳读的方式就可以快速的获取相关信息。

2.学生识读实践阶段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实用为主,而实用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大量的非言语媒体,因此当面对一些非语言媒体时,学生应当提高敏感度。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应从初级练习开始。可以给学生展示文本模态的英文菜单,让她们快速浏览,捕捉到所需的菜名和价格等信息;给学生提供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相结合的英文影视剧片段赏析,让他们快速的获取非言语媒体所承载的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在初步掌握了简短的视听阅读技巧后,可以进入评判性识读阶段。例如,在讲授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第一单元Creativity First之前,给学生提供一组选自电影《涉外保姆》的视频,分别是保姆阿姨对待孩子任意涂污问题的对话、父母对待孩子任意涂污问题的对话。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来描述和体会这一组视频,从而引入中西教育方式差异的主题。由于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针对开放性的任务,学生必然会有不同的信息反馈,这就有效的实现了批判性阅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张开口、大胆说,也正体现了改革后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引导学生课堂参与和问题思辨的特色。

三、小结

随着多模态识读时代的到来,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的多模态化受到广泛关注。多模态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多模态教学模式要求英语教师充分的利用多维度的教学手段,合理调用、协调处理,构建合理的教学模态。多模态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是极有价值的。因此,将多模态理论运用到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

猜你喜欢
语料话语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