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佩芳
(开封大学医学部,河南开封 475000)
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社会化参与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合作中展开的学习活动。认真开展合作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内容[1]。遗传学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指导,结合遗传学学科的具体特点,引导学生在共同学习,利用合作性的人际互动促进学生在认知与情感、个性与群性方面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2]。
从目前的公开课和平时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从表面看,课堂气氛很是活跃,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却不敢恭维,任务的解决很多以不深不透告终。因此,如何提高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有效性显得尤为迫切。该文从以下4个方面对遗传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互动的品质越高,则学习效果越佳。这就要求成员间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并愿意为小组做贡献,另外,还应兼顾各小组间的学习能力维持一定水平。为此,合作学习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2]。如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座位要随机安排,有利于形成异质小组,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在实验室进行的学生分组实验或课外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时,以学生自愿组成为主。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相近,有利于形成组间同质,为保证全班各个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每组设1名组长、1名记录员、1名汇报员。不同角色由学生自选或轮流担任,对个别不合群的同学,教师要进行引导。
“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后,组成人员就相对固定,以便学生能对小组中其他成员比较了解。出现特殊情况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个别小组或者小组个别成员作出调整。
遗传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哪些内容适合合作学习,哪些内容不适合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和生活中挖掘合适的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3]。
2.1 选择有现实性的内容,增强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关心的、熟悉的问题,学生才会乐于合作,并能在合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由于这些合作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学生乐于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学习数量性状遗传时,先播放几个家族的高矮胖瘦的视频资料,然后提出问题:数量性状是如何遗传的?环境对此有多大影响?引导学生讨论并尝试给出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接着围绕不同小组给出的模型来学习数量性状的遗传问题。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案例大家比较熟悉,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2.2 选择有探究性的内容,激发合作欲望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的灵魂,遗传学又是一门重视探究、重视思维拓展的学科,为探究合作式学习提供了平台,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协作能力有很大益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遗传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探究分析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是还原事实真相,让历史回到20世纪初,在当时大家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背景下,提出疑问:到底真正的遗传物质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探究。从探究方案的设计、探究过程的开展、探究结论的得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学生自主合作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提供一些协调、引导、点拨和答疑,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结果课堂上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都很高,思维活跃,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通过教师及时组织讨论,学生在知识、方法、思维上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2.3 选择有挑战性的内容,提高合作效率 适度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是使学生产生学习激情最好的催化剂,难度最好控制在“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这样的内容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够在更高水平进行思维活动,做到合作讨论有激情,合作学习有收获,合作学习有效果。在遗传学学习中,如收集和处理信息、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内容,就有一定挑战性,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管理需要教师的注意力聚焦在促使合作活动富有成效地开展上。合作学习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组织的灵魂,直接决定着小组活动的成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要善于引导,更应深入到学生中去,随时观察学情,监控学习的进程,对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调控,督促学生尽快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对不能认真交流的学生或者小组及时加以引导,确保合作学习有效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②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而不能深入交流,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排除障碍。比如在对病毒侵染噬菌体实验的探究中,学生由于不明白上层液与下层液的成分,很容易放弃探究学习,此时教师要及时帮助,补充离心的原理,使他们能够继续探究下去。③引导深化。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容易出现表面化、不深入的探究。比如在多基因遗传病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往往通过几个案例,就轻易得出结论:致病基因越多患该病的概率越大。此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几个重要的关键词比如阈值等,从而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深度[4]。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评价体制,建立能够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5]。进行合作学习评价,要重视四个结合。一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如在过程中表现出的合作态度、参与程度等;二是差异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小组内成员之间,不同小组之间的差异,对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三是行为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情感表现和行为表现;四是自学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自我定位,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评价可以在当时进行,也可以事后进行,还可以分阶段进行,依具体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就遗传学教学而言,运用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合作学习的成效也较为明显。教师应重视研究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注意研究合作学习的局限性,注重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运用,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宋慧敏.“小组合作学习与训练”在学科教学论中的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2):48-50.
[3]蔡登宝.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17:190.
[4]卢瑞玲,孙 静.合作学习:21世纪重要的学习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2):58-61.
[5]侯海燕.体操普修课教学中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J].职业技术教育,2008,8: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