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红
(中牟县人民医院,河南中牟 451450)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小儿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多由免疫介质、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黏膜病理改变过程,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不可逆性损伤和气道缩窄,我国的患病率为0.12% ~3.34%[1],随着病程的延长严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如治疗不及时,甚至死亡。笔者对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间中牟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年龄11个月~8岁,平均(2.6±2.1)岁;病程3个月~4 a,平均(2.1±0.8)a。其中男48例,女32例,临床表现均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哮鸣音等。
1.2 方法 治疗上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吸氧及氨茶碱和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肺部体征及呼吸困难好转后巩固治疗7 d后出院。观察患儿出院时的有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
2.1 一般护理 回避或控制哮喘及其诱发因素,是预防哮喘的重要手段,对住院患儿,适宜的光线、气味、温湿度能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减少疾病带来的不适。保持环境舒适,病室应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光线柔和,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如室温在18~22℃,相对湿度在50% ~60%。根据患儿的需要及时更换被单被罩,采用湿式清扫,提倡无烟环境,病室内不宜放置花草,防止花粉引起患儿过敏或因花草芳香气息而诱发致病。
2.2 病情观察 患儿因其气道平滑肌收缩、水肿或有黏液分泌,使小气道趋于闭合,引起呼吸困难[2]。因此,要仔细观察患儿呼吸状态,正确判断气道的狭窄程度;观察患儿的全身状态、颜面、唇、指是否有发绀及发绀程度,如发现患儿神志萎靡不振、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同时还应警惕发生哮喘持续状态,若发生哮喘持续状态,应立即吸氧并给予半坐卧位,协助医生共同处理。
2.3 心理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由于患儿不善于表达病情变化,所以要求护士要严密观察细微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进展。护士应以慈母般地关心体贴患儿,以亲切的语言鼓励患儿。同时消除家长及患儿的紧张情绪,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疾病,以鼓励的方式与年长患儿交谈,以及搂抱患儿等方式缓解其惧怕心理,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4 用药护理 哮喘常用的药物多为支气管扩张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例如氨茶碱,因其安全范围窄,快速静脉推注可引起心律失常、血压骤降,甚至导致死亡,严格掌握输注速度,需经稀释后缓慢推注[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长期使用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肥胖、免疫力低下等,护士及时向患儿及家属说明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一些用药注意事项等,特别告知出院后家庭用药的安全使用方法。
2.5 饮食护理 饮食干预能使哮喘患儿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病情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发作期以清淡、易消化的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忌食某些过敏性食物,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食物,少食油腻,鼓励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除,保持大便通畅。恢复期患儿饮食少量多餐,要循序渐进地调配饮食,避免因过饱或过咸而诱发哮喘。
2.6 健康教育 对患儿及其家庭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使家长对患儿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积极配合治疗。实施住院期间的院内教育,以推动家长对患儿进行院外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护理习惯。运动干预能明显提高患儿的身体素质,增强自身免疫力,在预防哮喘发作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鼓励患儿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及耐寒锻炼,以增强体质。加强呼吸肌功能锻炼,以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在春天,空气中花粉较多,容易导致患儿过敏引起哮喘发作,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80例患儿出院时咳嗽、气喘、肺部哮鸣音等症状及体征消失,总有效率为100%,平均住院时间(6.75±0.22)d。
任何一种治疗护理措施都需要患儿及家长的配合,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使他们学会了自我监测病情,掌握了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自我护理能力,使他们从被动接受治疗到主动参与治疗,从而使哮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要注意季节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调节免疫功能,避免诱发因素,达到长期控制复发,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使之生活学习恢复正常。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患儿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张建华.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4):241-243.
[2]王向荣.84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178-1179.
[3]王淑霞,张军营.儿童支气管哮喘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