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04-01 01:08:46周宇航吴海波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30期
关键词:测查分值癌症

周宇航 吴海波

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48

子宫内膜癌又称为子宫体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子宫颈癌[1]。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在持续增多[2]。 子宫内膜癌的存在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危害。子宫内膜癌的最佳治疗时期是在早期, 子宫内膜癌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检查和治疗尤为重要。 另外,子宫内膜癌患者除面临一般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等情绪反应外,还产生一系列特殊的体验,包括负罪感、病耻感、性别自卑感、对失去女性特征的担忧,这些负性体验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不良影响[3]。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多困扰。 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以整体护理干预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护理,回顾分析护理干预工作结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 年1 月~2013 年1月收治入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00 例,其中,年龄为18~75 岁,平均(57.4±12.0)岁。轻度疼痛者89 例,中度疼痛者83 例,重度疼痛者28 例。 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病理学检查及临床诊断标准[4];②术后住院患者;③无并发其他严重疾病,无精神疾病;④有正常沟通能力;⑤均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单独或在他人帮助下能够完成问卷; ⑥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 以上条件需同时满足。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不愿参加本研究;②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③预期一年生存率低和预后较差者;④并发其他严重的心、肝、肾、呼吸、消化、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⑤癌症复发及转移者;⑥近期使用过抗焦虑、抑郁药物者。 有以上任何一条者均予以排除。

1.4 护理方法

医师为患者采用癌症对症治疗药物与化疗方法施治,并采用曲马多、盐酸布桂嗪、吗啡、哌替啶等药物进行肌注或口服镇痛,同时进行输血浆、补液基础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护理及抗感染护理等整体护理,护理内容如下:

1.4.1 心理护理 专家指出,患者确诊癌症后心理负担重,因对疾病不了解更增加恐惧感,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甚至比生理上的压力还要大,所以家属和护士等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去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主动配合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营造温馨舒适、清新干净、色调和谐、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温度:18~22℃,湿度:40%~50%)的病房环境,尽量提升患者的舒适感,使患者保持心平气和,以降低焦虑等情绪造成的疼痛[5]。护理中与患者的家人、 朋友联合, 给予患者理解、认同、关怀、帮助、鼓励及同情,认真、清晰、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使患者摆脱孤独、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告知其子宫内膜癌的病程发展相对缓慢, 是女性恶性肿瘤中预后较好的一种,患者如能减轻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

1.4.2 疼痛护理 对患者主诉疼痛给予回应,采取相应措施。 针对患者自身的治疗,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定时完成检测,不要让患者陷入危险的境地,能细致发现患者的一些病情变化。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疼痛较轻者,采用布洛芬片或者盐酸布桂嗪等普通非麻醉的镇痛剂治疗,随着疼痛感不断增加,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脉搏加快、血压上升、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现象时,给予患者吗啡与哌替啶等局部麻醉镇痛药。 用药中,严格遵照医嘱,控制药量及用药间隔时间,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幻听、幻觉等问题,并给予及时处理,若持续疼痛、痛感加重,可注射多药量、药效较高的止痛剂[6]。使用音乐疗法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7]。 良好的护理会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体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8]。

1.4.3 饮食护理 给患者给予饮食调理,并且大量提供蛋白质,减少油腻的食物,减少胆固醇、脂肪的摄入,均对患者有极大的帮助。 饮食定时定量,不能暴饮暴食。忌食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冰冻食物和饮料。 禁食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1.4.4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向患者解释出现痛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引导并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读书、听音乐、回忆过去、交流等方式,转移、分散注意力,以实现止痛效果。 同时,告诉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时,可产生药物依赖与心理依赖感,逐步引导患者正视这一问题,给予患者理解,提醒并帮助患者自主应对解决这种依赖感,以尽量减轻依赖程度[9]。

1.4.5 并发症控制 患者用止痛药物治疗时,可产生嗜睡、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治疗中,护理人员给予其重点观察与应对。 嗜睡:患者疼痛感缓解后,一般会出现嗜睡问题,一般可于2~5 d 后自行消失,护理人员针对这一问题,引导患者适当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品,或与患者交流,以减少嗜睡时间。便秘:密切观察排便次数与性质,给予缓泻剂、灌肠治疗或者揉腹按摩[10]。 恶心、呕吐:一般可在用药1 周时减轻,护理人员根据严重程度选择止吐药物为患者治疗,或引导患者食用一些可以止呕的食品。呼吸抑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与呼吸,在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现象时,及时并适当抬高其头部,取坐位,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帮助患者恢复呼吸,避免造成严重的影响[11]。

1.5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汁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为填空题,单选题分2 个部分:①一般情况:包括患者一般资料。 ②两组对象均在开始治疗的7 d 内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30),作为整体护理干预前的测试。 问卷经专家审定,效度合理,信度可靠,共发问卷200份,由专人发放,其中137 份由本人填写,63 份患者口述,家属填写;回收200 份,回收率100%。

1.6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回收的问卷经检查合格后录入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观察组SAS、SDS 量表分值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两次测查量表分值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SAS、SDS 量表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提示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SDS 结果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SAS、SDS 结果比较(分,)

注: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0.05; 与对照组第2 次测查比较,#P <0.05;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组别 SAS SDS观察组(n = 100)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 = 100)第1 次测查第2 次测查54.57±8.12 49.13±6.80*#58.69±6.07 52.56±4.67*#58.75±6.22 56.25±8.00 57.61±7.45 58.34±6.14

2.2 两组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观察组干预后QLQ-C30 量表结果显示, 其功能量表中的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状况以及症状量表中的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项的分值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或P <0.01); 对照组患者第2 次生活质量测查显示,症状量表中的疼痛、呼吸困难两项分值与第1 次测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手术病理分期越早,5 年存活率越高,子宫内膜癌患者,局限于子宫体者,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者,有学者统计其5 年存活率为86%~100%,如果肿瘤浸润内肌层5 年存活率为72%~100%。肿瘤侵犯外肌层者为27.3%~77.0%[12]。 如果以上患者在配合新辅助化疗,术前病理筛选非常重要,除分期、分级必须重视外,筛选病例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和术前放疗,并加上新辅助化疗,对现存危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应先抢救治疗,待康复后,再给予手术治疗[13],手术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时, 要根据肿瘤侵犯的深度及广度决定术式,浸润较重的患者可考虑附件的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再辅以新的辅助化疗,在治疗晚期手术子宫内膜癌患者方面,除配合新辅助化疗外,要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来共同达到晚期可手术子宫内膜癌的远期存活率[14]。

由于多数癌症患者普遍存在悲观、焦虑、抑郁、恐惧等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容易造成潜在的组织损伤,或加剧已有损伤,对于患者危害严重,可直接诱发死亡[15]。因此,加强对癌症患者的干预护理,是治疗癌症疾病中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落实的一项工作[16]。本研究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方法为其实施了护理, 从心理指引、用药治疗、并发症干预、健康宣教以及痛感转移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帮助与指引, 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前后,SAS、SDS 量表分值差异显著(P <0.05),对照组两次测查量表分值未见明显变化(P >0.05);观察组患者SAS、SDS 量表分值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干预后QLQ-C30量表结果显示,功能量表中的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状况以及症状量表中的疲乏、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等项的分值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或P <0.01);对照组患者第2 次生活质量测查显示, 症状量表中的疼痛、呼吸困难两项分值与第1 次测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提示护理人员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及疼痛状况,极大改善了其日常生活质量,也使得患者对护理者的工作更为满意,从整体上为治疗癌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QLQ-C30 的变化(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QLQ-C30 的变化(分,)

?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癌痛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所以,医师在治疗癌症患者时,组织护理人员推广整体护理干预理念,并严格地落实各项整体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价值。

[1] 洪莲.社区护理干预在癌痛治疗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268-269.

[2] 林英权,陈素红,管静.癌痛患者的无痛化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0):92-93.

[3] 于保法.肿瘤患者心理变化及探索[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58.

[4] 陈良珠.护理干预对乳腺癌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 11(7):356-357.

[5] 赵成香.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干预后社会功能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A):48-50.

[6] 张彩荣.妇科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2008,5(35):129.

[7] 沈铿,郎景和.21 世纪的妇科肿瘤[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5(4):373-376.

[8] 狄文,胡柯.关注妇科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7):489-490.

[9] 姜继玉,王学春,毕玉建,等.医护心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145-167.

[10] 王才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85-186.

[11] 汪向东,王西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7.

[12] 邱彩锋,赵继军.QLQ-C30 的应用及计分方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1):701-703.

[13] 王建平,陈仲庚,林文娟.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测定-EORTC QLQ-C30 在中国的试用[J].心理学报,2000,32(4):438-421.

[14] 杨桂芬,高静儒,刘雪飞,等.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38-40.

[15] 陈元华.20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38-139.

[16] 严惠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诺雷得治疗的观察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18):23-24.

猜你喜欢
测查分值癌症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工会博览(2022年8期)2022-06-30 12:19:30
运用体育“运动包”开展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五项体能发展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癌症“偏爱”那些人?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36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08
不如拥抱癌症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2
基于测查数据的“旋转”教学建议
西藏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测查
西藏科技(2015年8期)2015-09-26 11:55:57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化学学困生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