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内生与外生协同机制研究

2014-04-01 07:24黄丽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协同主体机制

黄丽华

(泉州纺织服装学院 经济管理系,福建 泉州 362000)

在企业知识管理中,企业知识生态系统要能够正常的运作,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保障机制和外部运行机制。遗憾的是学术界目前对知识生态系统机制领域的研究涉足较少。蔺楠等[1](2005)提出用Agent方法对知识生态系统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徐谦[2](2006)对知识生态系统的共享机制进行研究;谢守美[3](2010)对知识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进行研究;孙振领[4](2011)提出知识生态系统进化研究,仅有为数不多的学者从动力、共享、稳态和进化机制等角度进行研究。因此,构建与设计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内生与外生协同机制已经是迫不及待的事。

一、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内生协同机制设计

(一)战略协同机制设计

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竞争,企业战略是企业的一项长远发展规划,企业当前行动与未来发展目标相结合,才能在立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对于战略性知识生态系统战略协同机制也是如此。知识在企业知识生态系统中,主要包括完全掌握的独特的知识和由其他企业共同掌握的公共知识两大类。对于企业来说,最有价值的是知识生态系统中独一无二的知识,这种独一无二的知识常表现为隐性知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尽量增加这种独一无二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并将它转化为竞争优势[5]。知识生态系统将知识母体(即原知识)进行重组、升华并形成新知识的协同过程,所产生的知识是企业需要的独特的知识(即产生新隐性知识和新显性知识的应用)。

企业形成的独有的知识与企业生存战略、前进战略均息息相关。虽然在有些知识生态系统中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特有的知识,在短期内无忧,但从长期来考虑,仍需要对这些知识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螺旋循环,使之不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已有的优势。对于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前进的战略来说,新知识的产生更为关键,因为知识生态系统向前发展的关键在于独一无二知识量和质的飞跃,而新知识“量”的增加主要靠渐进性的知识不断积累,“质”飞跃则靠突破性的知识创新,前进战略的战略目标才可能顺利实现。从企业知识与企业生存和前进战略相协同考虑,即构成了企业新的战略机制。战略协同机制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指导下,知识生态系统进行的各种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即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的战略决定了知识生态系统知识创新的内容、方向和方法等,企业战略协同机制各部分传导机制见图1。

图1 战略协同机制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在进行各种知识管理活动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一是,知识生态系统可完成各种企业学习的战略目标,包括知识协同、知识获取和知识创新等;二是,知识生态系统战略的僵化,不能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知识创新的行为,结果导致知识生态系统知识协同动力的不足。

(二)内部环境协同机制设计

文化协同机制、实体环境协同机制和内部技术环境协同机制三部分构成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内部环境的协同机制。

1.文化协同机制

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其中包括信仰、风俗、道德、法律、知识、艺术及人们其他能力和习惯。知识主体运用过去学习的知识构建其自身文化,从而转化为企业文化,因此,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具有稳定性和长远性的。知识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需要具备必要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系统,才能建立新型企业文化协同机制。建立文化协同机制可采取以下措施[6]:

(1)健全文化体系,由上至下推动知识协同

知识主体进行知识协同时,要弱化参与者的等级观念。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可使知识的传播和反馈更加公平,形成具有学习性和开放性的文化协同机制。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应该是一种学习型的系统,这种系统具有扁平性、网状性和富有弹性的特点。该系统对知识主体间的互动和相互交流、沟通有益,有利于知识生态系统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2)完善内部知识网络,营造知识协同环境

知识的协同还要求企业以知识个体为基础,重视知识为本的观念。知识主体能够轻松地进入知识数据库,免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知识的协同,也有利于电子公告栏、电子邮件、电子论坛和信息系统的构建。

(3)更新理念,形成自然协同行为

知识与传统资产不同,要想把知识不断地增长,就要越来越多人分享和创新知识理念,知识生态系统才能获得越大的收益。若知识主体为保证自己的地位而采用各种知识安全及保密措施,其必然影响知识生态系统的发展。实践证明,落后的企业会被先进的企业所取代,主要因为文化的巨大作用,落后企业的文化比先进企业的文化更无生命力。所以在构建知识生态系统时,应该对文化加以重视。在知识的协同过程中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有的国外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的成败90%决定于企业文化[7]。知识生态系统的制约和知识主体的规范在文化协同机制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会形成知识管理的风格。这势必鼓励知识主体与其他知识主体在知识协同、知识共享、知识交流和知识增值的文化的形成,并鼓励知识主体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从而促进知识主体将知识转化为能促进企业发展的生产力。

2.实体环境协同机制

实体环境是指知识生态系统内以实体资源组成的内部环境,包括资金、设备等硬件设施。这些硬件设施保证了知识主体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也是知识主体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生态系统建设和发展中去的重要保障,使知识主体的个人发展与系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因此,实体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知识生态系统内部的环境因素。如果没有良好的实体环境,很难出现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局面。但有时在实体环境很差的情况下,知识主体之间有强大精神力量支撑,仍有可能出现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成果,但要比良好的实体环境付出更高的代价。

3.内部技术环境协同机制

要使一个有效的企业知识生态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需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延伸,通过人机结合协同了数据、信息、知识等资源,从而形成企业有用的新知识。在知识生态系统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可帮助知识主体获得最有用的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信息,从而帮助各种协同活动知识的收集。通常我们认为技术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其实它也是一种知识生态系统内部的“技术环境”。

内部技术环境对知识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拥有良好内部技术环境,可推动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进程。若内部技术环境缺乏,知识菌株将无法在知识母体间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因此,我们可以构建出知识生态系统内部环境的协同机制,见图2。

图2 内部环境协同机制

(三)领导协同机制设计

在特殊情况下,领导者成为影响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知识在知识创新过程中需要有权威领导的支持,而权威领导的领导魅力,其包括:决策、沟通、协调矛盾和动员能力以及亲和力等。重要的是领导者能够发现新观点,能够允许下属有不同的观点,要能有效地对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进行共享,只有这样的领导才有激发企业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活动的动力,见图3。

图3 领导协同机制

(四)知识主体协同机制设计

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管理活动对知识主体间的相互协同关系是很重要的。在知识生态系统内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往往会自发地产生一些知识主体私人间的协同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人情往来的关系[8]。在这种关系中,知识主体间经常会互相传播一些“知识创新”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和知识。它不仅影响每个知识主体自身知识管理的活动,而且还把所有知识主体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决定着企业知识生态系统活动的最终结果,见图4。

图4 知识主体协同机制

(五)激励协同机制设计

激励,就是通过设置适当奖酬形式,凭借信息沟通,以一定行为规范和约束性措施,来激励、引导、保持和规范企业知识主体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主体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9]。拥有独一无二的知识就拥有某种优势,知识共享意味着将自己处于风险之中。对于独一无二的知识很多企业往往不愿告知其他知识主体,为实现知识主体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活动,可对知识贡献的知识主体设计激励协同机制。其应遵循如下原则:

1.目标与实际行动协同的原则

调动知识主体的积极性是激励协同机制的直接目的,实现企业知识生态系统产生和应用新知识是其最终的目的。目标与实际行动协同的原则是指预先设置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主体的目标,再进行知识主体的激励。激励协同机制设计的出发点是满足知识主体的需求,因此需要知识生态系统的目标体系来指引知识主体的方向。

2.物质与精神激励协同的原则

物质与精神激励协同的原则是指在激励中协同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中,激励的初级阶段是物质激励,应当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的高级阶段激励手段上来。

3.差别激励的原则

差别激励的原则是指充分考虑知识主体的个体差异,根据知识主体的具体需要来确定激励手段。满足知识主体的需要是我们激励的起点,但知识主体的需要常会因人、因时而不同,对于知识主体而言就是满足其最迫切的需要,激励协同机制内部流程见图5。

图5 激励协同机制

在知识生态系统内,开展知识主体间知识的协同,将知识创新的新知识为企业所用。企业激励机制的形成,它将作用于知识生态系统,使知识生态系统处于稳定发展状态。

二、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外生协同机制设计

(一)外部环境协同机制设计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外部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管理层进入;二是通过知识主体进入,通过各种渠道对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个体产生影响。但是,通过对知识的管理可以将知识个体的知识改变并重新整合到知识生态系统中。对外部环境中知识的不同反应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个企业的知识生态系统与外界建立协同关系十分重要,这个协同关系是建立在对外部知识有所反应的基础上。从一定角度看,适应环境是知识生态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环境对知识共享具有协同作用,环境因素对知识发酵的要素及过程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可以构建知识生态系统外部环境协同机制的基本框架,见图6。

图6 外部环境协同机制基本框架

(二)行业发展协同机制设计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优势越来越依赖于难以仿制的新知识,任何要实现可持续性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优化配置知识资源,培育和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优势[10]。企业、行业间的协同可以减少知识生态系统获取知识和发酵知识的障碍,获取更多的“行业”效能。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行业间形成的协同网络可以降低企业知识管理的成本,而且行业间的学习效应,增加知识生态系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从而使该行业获得比以前更高的“行业”效能,可对企业发展知识管理过程制定相应的行业协同机制,见图7。

图7 行业发展协同机制

(三)技术协同机制设计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大量的信息、数据和知识的出现,让很多知识主体感觉到信息、数据或知识的过载,使知识生态系统的技术协同机制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知识生态系统最需要的是有用的信息、数据或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协同机制来提高知识管理的绩效。因此,可构建企业知识生态系统技术协同机制,见图8。

图8 技术协同机制

注意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和实施知识地图的建设,有利于知识生态系统技术协同机制的完善。

1.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建好知识共享的平台与环境

随着知识要素在知识生态系统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构建一种共享知识的平台和环境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利用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是目前为止进行知识交流与知识共享比较有效的方法,能够使知识生态系统中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为企业内部知识主体所共享。利用外部网Internet建立与外部知识协同的纽带,从而获取外部知识,提供知识主体和外部交流的方法。内部网Intranet侧重于企业内部,其主要目的是将外部网获得的知识转变为局域网的内部知识,对知识进行组织化和集中化管理,提高知识共享效率,建立实现高效技术协同机制。

2.建立知识地图,利于知识获取和利用

知识地图,也称为知识分布图,是知识的库存目录。知识地图本身并不包含知识本身,它只起到知识的指南和向导的作用。知识主体可以通过知识地图,缩短知识主体查找知识来源的时间,同时也可对知识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地规划与管理。

三、结 语

企业知识生态系统协同机制可保障企业知识生态系统正常的运行,有利于完善和促进知识生态系统知识产生和应用。当然,对知识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的研究,其难点还在于知识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的评价,这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蔺 楠,等.基于Agent的知识生态系统动力学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3):406-409.

[2]徐 谦.知识生态系统的共享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3]谢守美.企业知识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8):99-102.

[4]孙振领.知识生态系统进化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11,(6):152-155.

[5]柯 平.知识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0-171.

[6]关建华.建立内部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EB/OL].中华企业文化网.http://ww.sinoed.net/article3321.html,2006-10-20.

[7]Jacky S. Editorial. Knowledge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1,38(7):913-922.

[8]B Smith. Personal communication[J].American Management Systems,1999,2(23):56-58.

[9]苏新宁,等.组织的知识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206.

[10]Byounggu Ch0i,Heeseok Le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Its Link to Knowledge Creation Process[J].European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2,(9):173-187.

猜你喜欢
协同主体机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