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微格教研互动平台 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

2014-03-31 07:48阮晓蕾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微格教学教研

阮晓蕾

摘 要:随着教学环境的多样化,以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渐渐融入我们的课堂,改变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不再是信息源和知识拥有者、传播者,而慢慢地向教学研究者转变,微格教学提供教学录像反馈和教学评价,教师能够完整地看到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使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效果,从而制定更好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收益。

关键词:微格教学;教研;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99-01

新课程改革指出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对学校教育寄托了很高的期望,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向“教学研究者”。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层次不齐,大部分的老师对自我关注较多,对学生,对教学任务关注较少,专业发展水平程度不高,基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通过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提高,以适应新课改对教师们的要求。微格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已经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微格教学的构建与实践

2+2同课异构:同组交流—分别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确立—同组分别听课—录像回放—课分析研讨—第2轮开课—开课听课者反思。第一个2是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互相对比互动学习研讨,确定了课题后,备课组教师集体研读课题,教师交流自己对课题的理解,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交流自己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设想和疑问,交换可利用资源。然后教师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构想教学策略,这一过程是教师个体的独立备课上课;第二个2是同课多轮法,针对同一个课题,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以及全体教师的创造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所谓异构是第一堂与第二堂课中间有了一个微格研讨的过程,第一次课程教学结束后,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听了他人的同课异构的课程,录像重放反思教学行为,再进行组内分析研讨,在设计自己地2堂课时,同第一堂设计就可能有了异构,第二堂课会更精彩,对于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起了更大的作用。

二、微格教学的有效运用

1、重视微格教研反馈性:

通过微格设备及微格教研的流程,迅速给教师创造自我反思的平台,使教师本人能客观地分析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有利条件。使微格教研效果更加有效、内容更为丰富、生动有趣,而且可操作性强,也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实用的训练方法。

2、重视微格教研的人本性

做到双关注,即关注学生、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我们微格教室中能通过单向玻璃,观察课堂,学生在不受听课者影响的课堂中上课,真实反映课堂的教学活动,同样,授课教师也不受影响,如实体现自己的水平,而在微格摄像资料中,教师能够完整地看到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的关系,使授课者更加关注信息传递即教学的效果,制定或选择今后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收益。

3、重视微格教研技能性

微格教研不能仅停留在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与探讨上,因为教师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技能对学生进行课堂的教学行为,构建微课程课堂教学对技术支撑更高,实施微课程教学把教师当做一台录音机或摄像机,这是走入一个新误区了。教师教学技能不但要在课堂中体现,更重要的是要融入微课程的整个过程的实施中。

三、实践微格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1、抓准评价的内容与空间

微格教学是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融合,是通过学生,师生的交互,培养学生的研究或探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养能力以及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如果没有学生思维空间,这样的课肯定是失败的。我们在评课标准设计时,就强调,课堂教学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能让学生有效地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互。

2、课堂片段现场模拟演练

微格教学模式实施的程序:课前设计—片段说课—开课模拟—分析录像—课后评课—开课听课者反思

微格片段教学注重比较研究,可深入探讨,避免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对于新教师来说,全堂的教研,容易消化不了,收获反而不大,片段教研能抓住重点,容易掌握,而对于老教师来说,全课较熟练地能够掌握,但要想突破,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就需要从片段入手,从片段来提升,拓展,最后达到一种新的升华,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3、目标达成研讨

如果要抓教学目标,抓住需要重点达成目标,有难度达成的目标,根据学情作具体化、可检测的进一步定位,就要从对象、程度、内容等方面进行补充、调整和限定。如果要以提升其中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师素养为目标,那么不选择太多,要根据自身的弱点进行选择,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管什么目标,最终是基于学生为主题,不能空泛指向必须要明确,对相关教学目标的具体阐述,要尽量分层,便于检测。

参考文献:

[1] 孙卫国.微格教学)一种师资培训的新方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1).

[2] 吴全洲.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9(2):112-114.

[3] 刘启艳.微格教学理论初探[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2 ).

猜你喜欢
微格教学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实效性研究
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微格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法中的实践和思考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