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角度透视网络语言

2014-03-31 17:44:22
关键词:谐音网民隐喻

汪 伟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 400031)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语言的更新变异,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符号系统衍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网络语言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象似性的特点。

一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对语言符号而言,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理据。理据(motivation)指的是语言符号与所表述的事物之间存在的自然的联系,人们很容易察觉,因此是有理据性的。[1]象似性(iconicity)是理据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关于象似性的概念最早是由被誉为“现代符号学之父”的皮尔斯(Pierce)于19世纪末提出的,他根据符号媒介与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得出3种符号的类型:象似符(icon)、索引符(index)和象征符(symbol)。皮尔斯还将象似符按其复杂程度分为3个小类:影像(image)、拟象(diagram)和隐喻(metaphor)。继皮尔斯之后,国内许多学者继续对象似性进行研究。王寅教授把语言符号象似性定义为: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2]王铭玉教授则通过这三个类型进而得出相应的象似性,分别为影象象似性、拟象象似性以及喻象象似性。[3]

二 网络语言象似性的具体表现

1.什么是网络语言。

象似性具有普遍性,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电脑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作为网络文化一个重要方面的网络语言兴起,网络语言的象似性也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论述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网民们说的话语。网络语言的出现,不是网民随意创造的,而是建立于语言学象似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语言现象。

笔者在如下分析网络语言象似性问题时主要采取的是王铭玉教授总结出来的三大类象似性中的影象象似性和喻象象似性。

2.网络语言的影象象似性。

影象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或外形与其所指之间有着自然的联系性。它主要体现在拟声词和象形文字上。[4]

(1)网络语言的拟声词象似性。

网络语言的拟声词象似性,主要指网络语言中不同的符号或文字所产生的相近或相同的发音。主要表现为拟声现象和谐音现象。网络语言的拟声现象较少,常见的两个是:mua(表示亲一下)和 呜呜呜(表示哭泣)。而网民们为了标新立异,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更为了打字的方便,广泛地在网络上运用谐音词。运用谐音产生象似性的现象在网络语言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于根元教授在《网络语言概说》中区分了三种不同的谐音现象。[5]第一种是汉字词的谐音,用拼音输入的汉字,许多谐音词首先在屏幕上出现,网友们没有耐心选择正确的词语,则用谐音词来代替,如:霉女=美女;稀饭=喜欢等。久而久之,这种类型的谐音词就被大量运用于网络系统中,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第二种是数字谐音,即数字代码与所表达意义在语音上具有的象似性,如:56表示无聊;770表示亲亲你等。从数字谐音看,主要是网民们为了更方便、快捷地交流而产生的,也是网络语言一个重要的特征。第三种是英文词的音译谐音,如:粉丝=fans;沙发=sofa等。这类谐音充分体现了英语在网民交流中的广泛使用,促使一些不懂得英语的网民们也想尽办法通过英文词的音译谐音来交流,以赶上潮流。

(2)网络语言的象形文字象似性。

网络语言的象形文字象似性,笔者认为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以真实的文字出现,另一种则以符号的形式出现。第一种象似性现象以“囧”字、“槑”字和“走召弓虽”词为例。在甲骨文中已有“囧”字,因此它并不是网民新造的字。在“囧”字慢慢被人们遗忘,成为了废弃词之后,21世纪的网友们发现“囧”字的外形像一张人脸,而“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恰巧“囧”字的发音和“窘”完全一致。就这样,“囧”字慢慢成为了新潮网民们表示悲伤、无奈或者尴尬的心情的新选择;[6]“槑”字,也是一个古汉字,网民们认为这个字的外形具有独一无二的新意义,用两个“呆”字来形容人比呆还呆,或者说形容人很傻很天真;而“走召弓虽”这个词,显然是由 “走”、“召”、“弓”、“虽”四个汉字构成,通过合成,形成“走召弓虽”这个词,形态上的扩大或说膨胀表达了非常强大的意思。这三个例子都很好地反映了词语的意义和其形态之间的密切联系。另一种以符号出现的例子很多,通过符号所显现的类似的表情来表达一定的含义,如:^_< 表示挤眉弄眼;@_@表示喝醉或头晕等。通过以符号来表情达意,网民们感觉到能更加形象化地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似乎能够让对方看见自己的表情。这也是网络语言另一引人注意的特征。

3.网络语言的喻象象似性。

喻象符作为象似符的一种,也体现出一种独特的象似性。因为它的指谓需要一个“第三者”来完成。K.Hiraga对喻象符的象似性曾经有过论述。她将这类象似性分为三种: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s)、规约化隐喻(conventional metaphors)、诗歌隐喻(poetic metaphors)。[7]这三种象似性都涉及隐喻。首先要了解隐喻的定义。Lakoff 和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将隐喻定义为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始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8]喻象象似性的主喻体之间、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要有相似点,否则不会让人产生象似的联想。喻象象似性在网络语言中有很大的体现。以下重点分析几个风靡各大网络的新词和语句。

(1)网络新词的喻象象似性。

首先,网络新词“大虾”实际上是“大侠”的谐音。这两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大侠”所拥有的“本领高强,无所不能”的特点在“大虾”中完美地体现出来。网络高手,或者所谓的“大侠”,整天坐在电脑前上网,时间一长,他的背自然而然会像虾一样拱以来,看起来也就像“大虾”了;其次,“杯具”这个新词在网络上也十分红火,通过与“悲剧”形成谐音对应,更构造出了诸如“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我跟上帝说我渴了,于是上帝给了我一大堆杯具。”等网络语句。这里,杯具(悲剧)代表的是一种真实的自嘲的情绪;另外,“神马都是浮云”这句先运用谐音现象,“神马”是“什么”的谐音,也就是“什么都是浮云”,从而将始源域“浮云”的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什么”(一切事物)上。浮云给人一种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感觉,因此一切事物都像浮云那样遥不可及,瞬息万变,不值得一提。

(2)网络新语的喻象象似性。

近来还流行起一些网络新语句,例如:“不怕虎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也是规约化隐喻的体现。在现实生活的竞争与合作中,遇到像虎一样强大凶猛的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与我们合作的队友像猪一样懦弱、愚蠢、懒惰;“我当年也是个痴情的种子,结果下了场雨,淹死啦。”这句话将始源域“种子”渺小、不堪一击的特点形象地映射到目标域“当年的我”上,并道出痴情的人总受伤或痴情的人敌不过现实的残忍等的酸楚之情。类似的较有趣的网络新语还有一句“你要是鲜花,以后牛都不敢拉粪了。”显然,这句话是从“鲜花插在牛粪上”变异而来的,牛都不敢拉粪的鲜花一定是朵非常普通甚至丑陋的鲜花。将人比喻成这样一朵鲜花,形象、讽刺意味极强。从以上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网络语言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出新事物,体现着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日益成为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本文主要从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类型入手,分析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网络语言中存在的象似性现象,发现象似性是网络语言的重要特征,丰富了语言的含义和使用,并提出处理好网络语言规范和发展的关系,促进网络文化的繁荣。

[1]严辰松.语言理据探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1-6.

[2]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4-7.

[3][4][7]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5]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10.

[6]陈淑芬.网络词汇的象似性解读——以“囧”等词为例[J]. 网络财富, 2010(5):131-134.

[8]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M].1980.

猜你喜欢
谐音网民隐喻
勇闯长龙阵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谐音词里的民俗》
《活的隐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谐音词的规则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遵义(2018年20期)2018-10-19 07:15:06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绝妙的数字灯谜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