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敬
(蚌埠学院 外语系,安徽 蚌埠 233012)
“大工程”教育理念已经提出了多年,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在我国教育界,此先进的教育理论在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应用上都还未达到应有的程度。所以,对“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上深入地应用很有必要。刘利平、马晓建《全面发展工程素养的“大工程”教育观》中提出,“大工程”教育观,主要是以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将工程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融合的现代工程教育观。“大工程”教育观的教育对象,不仅包括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科学生,同时含有各层次的非工科学生;其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立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工程师培养遵循的是通才培养与专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而非工程师培养,以提高公民的工程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依据“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对 21 世纪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 11 条评估标准:(1)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2)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3)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4)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5)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6)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了解;(7)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8)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9)终生学习的能力;(10)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11)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英语是各个专业大学生的基础必修课之一,要经历两年的学习,其目标是为了满足第(7)学生能具有用英语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和(9)终生学习的能力这个目标,提高各层次的工科及非工科学生的工程素养,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以大工程教育观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改革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其调查情况如何呢,笔者通过学术期刊网对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和调查。其结果不容乐观,其中主要问题就是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衡量标准缺乏统一、规范、科学的基础,那么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会有多大的说服力。如果想要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一个全面客观综合的评价,那么统一、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是最起码的基础,而我国目前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衡量除了高等教育司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之外,就是通过各种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其结果是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认定机械、手段单一,并缺乏综合系统性。对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衡量更是缺乏任何标准和量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语言学家Henri Holec提出了“学习者自主”概念。“Holec将‘自主学习’定义为‘负责自身学习的能力’(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表现在五个方面:1.确定学习目标;2.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3.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4.监控学习过程; 5评价学习效果” 。[1]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我国有部分学者就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进行了一些实证性研究,如徐锦芬[2]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我国高校二年级学生公共英语自主学习情况;林莉兰[3]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但态度与能力之间存在差距等等。但令人困惑的是,这些调查的依据却非常多样,也就是说目前对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并无统一、标准、全面科学的衡量依据。杨惠中、桂诗春调查显示,现有的各种衡量标准中关于能力等级的说明有如下特点:第一,经验主义的。如某项考试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要求考生具备熟练阅读英语文章、摘录、说明、书信、纪要、广告等的能力”,而对于什么是“熟练”则没有明确的说明;第二,相对主义的。如某项考试某一等级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而对同一考试系列中高一等级的要求则是:“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较高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所谓“难度中等”、“难度较高”都只是相对主义的描写,缺乏定量的标准;第三,任意性的评估标准” 。[4]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中要求教师和学习者本人都能对学习的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而目前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衡量唯一权威的标准只有2007年高等教育司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其中,对英语学习者从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翻译能力和推荐词汇量上划分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般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和更高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分别对不同要求的水平进行了描述,但其中并未涉及到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标准。正如韩宝成所指出的,“一个国家制定学习和使用外语语言政策的关键是有一个统一的语言能力标准,与国外相比,我国还没有CEF 这样成熟、统一的外语能力标准或量表,有关语言能力的描述基本依附于某项考试或教学大纲,要么语焉不详, 要么仍停留在语言知识加技能的老套路上,因此研制统一的学生英语能力标准是统筹规划我国外语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5]所以建立一个统一标准科学全面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的需要就迫在眉睫。
1.借鉴国外先进语言能力量表的成果。
语言能力量表( Language Proficiency Scales) ,是对语言学习者运用某种语言的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描述,本质为语言能力标准的一种。量表分为由低到高几个层次,分别描述语言能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国外的语言能力量表研制工作已很成熟,主要量表有ILR( FSI) 量表、ACTFL 量表、AL TE 量表、CEF 量表等。其中,欧洲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的四十几个成员国共同研发的CEF (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量表是最综合全面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的建立离不开对此先进量表的借鉴,包括大学生对英语的交际语言能力的自主学习情况、英语语言策略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运用英语去完成日常活动或任务的能力培养情况等,都可以参考CEF的标准。CEF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共有初、中、高三个等级,其中包括A1、A2、B1、B2、C1、C2六个不同的子级别,分别从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对语言能力进行了总体和分级的详细描述,经过了专家的讨论研究,以及实践中的反复验证,具有很大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我们可以结合中国大学生自身的课程要求和专业需要对CEF的标准和分级制进行借鉴,尤其是其中的分级制度及针对不同课程和专业的学生所制定的因地制宜的不同的能力标准,可以弥补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的对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一刀切”的能力标准的缺陷。
2.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07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体现了国家教育机构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期待标准。所以,在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的建立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借鉴其中对英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 翻译能力和推荐词汇量上所规定的标准,只是对于一般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较高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和更高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这三个层次的划分,还要结合国外的先进量表来重新斟酌,同时还要考虑到大学生的不同专业需求等因素。其中,关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基础要求,可以作为所有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建立的基础要求,而更高和较高要求则针对不同专业要采取不同的标准。
3.考虑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英语需求。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英语需求,这是他们的专业及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决定的。同时,不同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发展规划的不同也造成了他们不同的英语需求。所以,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的建立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专业和将要从事的职业的问题。比如外语专业、对外汉语专业等语言类工作为取向的大学生的能力量表就要区别于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生的语言能力衡量标准。而计算机专业等应用性及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专业的学生也对于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也应该区别对待。
总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的建立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其中,不但要考虑到大学英语课程本身的要求,还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同时考虑到大学生自身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科学、全面、合理的能力量表。
[1]耿珣.论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J].教育科学,2010(2):63.
[2]徐锦芬,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1):64-68.
[3]林莉兰.大学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结构分析与研究[J].外语界,2008(5):91-96.
[4]杨惠中,桂诗春.制定亚洲统一的英语语言能力等级量表[J].中国外语,2007(2):34-37.
[5]韩宝成.国外语言能力量表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44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