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永稳
(黄山学院 文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卡西尔在文化符号人类学的视野中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刨根问底的追问,提出艺术是“感性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论断。卡西尔回顾了艺术从他律到自律的历史,认为艺术和美本来就是最清楚明白的人类现象之一,是人类经验的组成部分。然而,哲学思想史上关于美的现象却一直是混乱不清。不是把美从属于理论的知识,就是把美规定在道德的范围内,如果把艺术看成理论知识活动的产物,就必须遵守一种理性科学的逻辑法则,这样就混淆了艺术想象的逻辑和科学的逻辑之间的不同,使艺术失去了自身的自主性。如果把美限定在道德的领域内,艺术成为道德的宣传手段,道德的婢女,同样失去了美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卡西尔认为,这种现象在西方直到康德才告一段落。卡西尔说:“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第一次清晰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艺术的自主性。”[1]卡西尔关于艺术的本质论的探讨是沿着康德开辟的艺术自律的方向进行的,同样在与科学和道德的区别中界定艺术的本质。
卡西尔在提出自己的艺术本质观前,首先考察了历史上的两种艺术观:模仿说和表现论。模仿说是自亚里斯多德以来雄霸西方两千多年的传统艺术本质论,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模仿的程度越高,艺术的价值越大。也就是说,艺术的价值由外在的自然来决定,外在的自然成了衡量艺术的标准。卡西尔不同意这种观点,理由有二:第一,传统的模仿说是个不彻底的理论,如果模仿是艺术的本质,艺术以模仿的逼真性来决定优劣,那么,这个决定艺术的标准是不严谨的,任何艺术家的模仿也不可能是纯粹的模仿,“所有的模仿说都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为艺术家的创造性留有余地”。[1]也就是说模仿说在事实上并不彻底,它避免不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的创造。卡西尔说:“如果模仿是艺术的真正目的,艺术家的自发性和创造力就是一种干扰性的因素而不是一种建设性的因素。”[1]这就是说艺术不可能是纯粹的模仿,把艺术的本质定位模仿乃是古典艺术观的最大缺陷。第二,模仿说使艺术失去了艺术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正是康德以前的艺术现实,模仿说强调艺术和模仿对象的逼真性,以真实性作为艺术的标准,艺术就永远充当模仿对象的婢女和附属,因为作为模仿的艺术永远也得不到模仿的对象的真实性,就像画家画的苹果远没有真正的苹果那样真实,这样艺术始终处于依附的地位。同时,艺术和科学纠缠在一起,以科学的真实来替代艺术真实,混淆了科学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区别,导致艺术失去自己的艺术特性。总之,模仿说使艺术在科学和道德的领域内徘徊,忽视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卡西尔认为,为了得到艺术的最高的美,艺术家不仅要复写自然,更重要的是要偏离自然,但偏离的程度和比例则是艺术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否定模仿说的同时,卡西尔对艺术的情感表现说也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在西方,持情感表现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流派的诗人及理论家,意大利“表现主义”美学家克罗齐以及他的英国学生科林伍德等。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提出艺术是“强烈情感的自发流溢”的论断,认为艺术就是这种主体情感的自然流露。卡西尔认为,“表现说”对传统的模仿说的反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是它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艺术观也是片面的。他说:“如果我们不加保留地接受了这个华兹华斯派的定义……艺术就仍然是复写;只不过不是作为对物理对象的事物之复写,而成了对我们的内部生活对我们的情感和情绪的复写。”[2]这就是说,浪漫主义的表现说虽然对反对传统的模仿说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强调艺术是“强烈情感的自发流溢”这个观点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模仿,只是模仿的对象不是自然的物理对象,而是艺术家内心的情感,这样,艺术还是没有走上自己独立的道路,评判艺术的标准还是真实性原则,即是否真实地表达艺术家的真实情感,这样艺术的真实还是和艺术家的生活真实混为一谈,从而也是取消了艺术的独立性。卡西尔认为艺术虽然离不开情感的表现,但仅仅的情感表现还不能称为艺术。为此,他又批判了克罗齐的表现主义诗学观,克罗齐提出“艺术即表现”“表现即直觉”等理论,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心灵赋形于杂乱无章的物质世界的活动,并称之为心灵事实,它自在自为,不受理智、知觉等的限制,唯有表现能够说明。即直觉就是表现,两者不可分割,是合二而一的东西。他说:“直觉必须以某一种形式的表现出现”,“直觉和表现是无法可分的,此出现则彼同时出现,因为它们并非二物而是一体” ,[2]艺术即直觉即表现,克罗齐的形式只是内在的,直觉的表现活动也是内在的。艺术家的创作从印象开始,从印象而达成一种内在的表现,然后将内在于心的表现外化为艺术形式。卡西尔认为克罗齐和他的学生提倡艺术的“表现说”也有着致命的缺点,首先,他把艺术直接看作是表现,是艺术家内心的直觉功能,艺术和直觉之间没有任何中介,而忽视了艺术家对艺术形式的创造。卡西尔批评说:“克罗齐只对表现的事实感兴趣,而不管表现的方式……唯一要紧的事就是艺术家的直觉,而不是这种直觉在一种特殊物质中的具体化”。[1]这就是说克罗齐的“表现说”只重视表现,不管表现的方式,这样就抹杀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在卡西尔看来,克罗齐等人的错误就在于他们忽略了作为艺术创造和观照艺术品的构造过程。其次,如果从情感表现说的理论界定艺术,艺术仍然是他律的,以主体的情感作为评价和衡量艺术的标准,导致艺术的泛化,人人都是艺术家,任何表现都是艺术,从而陷入使艺术成了没有自己独立性的工具论的深渊。
为了坚持康德艺术自律的方向,卡西尔也把艺术界定在情感的领域,与人类的知识、道德不据同一领地。卡西尔从自己的文化符号哲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艺术本质观。他把艺术界定为“感性的符号形式创造”。既然人类的本质在于文化符号的创造,那么艺术也应是人性圆周上的一个扇面,同样是一种文化符号创造。不同的是它是一种“感性的符号形式创造”,卡西尔称这种形式创造为“构型”。关于构型的理论,卡西尔深受歌德的影响,他在《人论》中引用歌德的论文《论德国建筑》中的构型说,同意歌德的观点,认为艺术早在成为美之前就已经是构型了,原因是人有一种构型的本性。卡西尔称这种“构型”为“表现方式”。他说“艺术确实是表现的,但是如果没有构型(formative)它就不可能表现。”[1]卡西尔这里从本质上修正了克罗齐等人的表现说,承认了克罗齐的艺术是表现,同时,强调了艺术的“构型”功能,艺术的表现媒介,是通过形式创造而表现的,艺术不仅仅是感情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感情形式的创造”(这里的“表现方式”“情感形式的创造”“构型”都是“符号创造”的不同称谓)。诗人们谈及一个事物都会浸透了他们自身的内在生命力,“艺术家不仅必须感受事物的‘内在的意义’和他们的道德生命,他还必须给他的感情以外形。”[1]那么,艺术家如何给情感以外形即构型呢?卡西尔认为是通过“符号”,艺术家通过“符号”这种媒介物赋予情感于形式。符号是中介,它把人类的“感情”和“形式”连接起来,使情感形式化,变成可感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就是符号的创造,“符号”是质与形的统一。卡西尔进一步指出,符号的创造离不开艺术家的“想象力”,艺术家凭借着想象力的创造给感情以外形。艺术的想象力对于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卡西尔认为,所有的美学流派的争论都可以归纳成一点,艺术是一个独立的“话语的宇宙”,最严格的写实主义者也得为艺术的想象留有余地。浪漫主义的艺术理论把诗歌的想象的品性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称作家手上的笔像阿米达的魔杖一样,能从不毛之地中唤出鲜花盛开的春天。近代诗人们也推崇维科所创造的“想象的逻辑”,追思维科的“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因为这两个时代是形象思维的时代、真正诗的时代,这就充分肯定了艺术想象在符号创造中的重要性。卡西尔认为这样的“神的时代”并没有丧失,每个时代的大艺术家都有这样丰富的想象力,每个时代都有经典的艺术作品。总之,卡西尔从表现、构型和想象力三个方面深刻地论述了艺术创造的实质就是艺术家对情感的形式化,赋予情感以符号形式,这个过程是在人的想象力的帮助下完成的,构型就是艺术的本质。
对于各种具体的艺术,卡西尔认为,各种艺术都是构型,只是构型的媒介不同,诗歌用“形象、声音、韵律”进行构型;造型艺术是用“空间形式节奏”“色彩”“线条”进行构型;音乐是用“音调”的形式对人类的感情进行构型;戏剧用“语调声音”“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等进行构型;小说用“话语”构型;建筑艺术用“体形”“体量”“空间”等综合媒介构型,总之,一切艺术都是一种构型。对于艺术作品来说,只有内外因素统一到艺术符号的构型中,才能获得艺术的审美价值。
艺术的本质在于“感性的符号形式创造”即“构型”的观点确立后,卡西尔进一步沿着艺术的自律论方向把艺术和科学进行了对比,解说了艺术的真实性问题。艺术的真实是形式的真实,卡西尔认为,艺术不同于科学,科学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对“实在”的关系上,艺术以夸张的方式展示“实在”的具体化过程,科学则是以缩写的方式揭示“实在”的抽象化的过程;科学的任务是揭示“实在”的客观规律,艺术的目的是对情感的形式的创造;科学所探索的是一个给定对象的某些主要特征,从这些特征中可以推导出这个对象的所有特殊性质,但是,艺术容不得这样一种概念式的简化和推演式的概括,艺术是对自然形式的发现,也就是说科学发现的是自然之真,艺术则发现的是自然之美。卡西尔说:“在艺术中我们是生活在纯粹形式的王国中而不是生活在对感性对象的分析解剖或对它们的效果进行研究的王国中。”[1]卡西尔通过这样的比较,区别了科学真实和艺术真实,进一步说明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具有独立的品格。这是对康德的艺术自律性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卡西尔认为,艺术是“感性的符号形式创造”,这个“感性”规定了与其他符号的不同。“感性”指向人的情感领域,这又是对康德艺术观的继承和发展。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把艺术从知识(科学)和道德的领域中独立出来,并强调,艺术审美指向人类的情感领域。卡西尔遵循这样的路子,强调艺术的感性符号创造,并对艺术情感进行了解说,艺术中的情感是否就是人们生活世界的情感呢?当然不是,艺术中的情感不同于生活中的情感,卡西尔说:“关于某种激情的形象并不就是这种本身,再现某种激情的诗人并不以这种激情来感染我们。”[1]这就是说艺术中的情感并非是生活中的情感,生活中的情感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喜怒哀乐等真实情感的体验,艺术中的情感是一种审美的情感,是一种形式化的情感,这就把艺术情感和生活情感区分开来。艺术情感有没有真实性呢?卡西尔认为,艺术的情感同样是真实的,他说:“艺术的形式不是空洞的形式……生活在形式的领域中并不意味着是对各种人生问题的一种逃避;恰恰相反,它表示生命本身的最高活力之一得到了实现。”[1]这就是说,艺术中的情感虽然是形式符号,但它却有着真实的内容。因此,戏剧不仅向我们显示我们内部生活的各种形式,还传达了一种对人类的事业和人类的命运的深刻洞见;对于诗歌,卡西尔引用了诗人若瓦利斯的话说,诗是绝对的名副其实的实在,越是富有诗意,也就越是真实。卡西尔认为任何一件艺术品的直观结构都有一种理性的品格,艺术中的这种理性不是别的,是一种形式的理性,卡西尔借用歌德的一句名言:“艺术是第二自然,”[1]“艺术家的想象并不是任意的捏造事物的形式。他以它们的真实形态来向我们展示这些形式。”[1]这就进一步说明艺术中的情感是情感的形式,这种情感形式同样具有真实性,感性中包含着理性的品格。
总之,卡西尔关于艺术是人类“感性符号形式的创造”的命题无疑是深刻的。他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全新的解说,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创造的感性层面,彰显了人的主体精神创造性特征,这样的主体性的精神创造归根结底来源于人的生命活动的创造性本性,把人类对艺术本质的理解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1](德)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90,192,195,196,199,202,204,214,231.
[2](意)克罗齐.美学原理 · 美学纲要[M].朱光潜,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