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蜜,方 静,田 双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学生缺乏较强的思辨能力,这已引起了教育界很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思辨缺失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很多学生面临需要阐明观点表达自己意愿时,总是感觉到没有什么可说;或者非常害怕在讨论会中发言;或者因为紧张而词不达意;或者好像有想法,但又没有头绪。缺少分析判断问题,思考推理和辨析问题的能力,这些都统称为思辨能力的缺失[5]。但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思辨能力已成为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当今大学生只掌握了普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相关的知识和素养以及思辨能力是很难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遇,更难以适应日趋白热化的竞争环境。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在充分分析大学英语学习者思辨能力缺失的成因后,尝试通过改进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来培养和提高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
目前,大学英语学习者思辨缺失的原因很多,这是长时间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教育环境,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端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英语学习者思辨能力的缺失。
在大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能随便表达想法的思维惯性。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要求大家要统一规范,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问问题必须要先举手,学习只需要遵循规律,加入自己理解的观点得不到鼓励,甚至是压制。进入中学的目标就只是考大学,多背诵不思考,几乎每种题型在答题中都有相对应的答题规范,必须遵守。稍微发挥或改变就会与标准答案不符,从而扣分。学生的分析推理逻辑能力就是这样逐渐消失,而且还在不断轮回。所以到了大学,学生普遍缺少逻辑分析等思辨能力。
英语需要重新建立与母语不同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这是学习英语与学习其他专业课的不同之处。而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小开始就是背单词、背短语、背句型等等。通过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记忆,或者进行模仿、重述等练习。很少接触使用该门语言的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学等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知识,从而导致视野狭窄,分析问题能力较差。与此同时,学生培养思辨能力的时间和途径很少,或者直接忽略。由于受到语言的阻碍,学生得不到更有深度的英语学习,认知改善有限,从而从学习内容上,学生没有对思辨的需求,也就无法培养和训练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另外,在教学中,作为主体的教师是强势的一方,尤其当被要求授课内容固定在教案中时,教师总会将学生引导在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范围里,课堂上的互动也仅限于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问答。学生若提出不同的理解时,可能得不到肯定,从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被压制,没有养成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评判的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重点,而对学生所表达内容的逻辑性基本不考虑。一般没有内容,或者简单陈述没有任何逻辑关系,但用词规范且语法正确的表达会得到好评。而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加入相关文化等内容丰富的表达,却会因为语言或语法的错误而被批评。久而久之这就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愿进行任何思考,而只是机械的模仿。同时,大学英语过级率的考核机制也使得学生更倾向于学习固定空洞的语言形式,从而忽视和淡化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对培养思辨能力所必需的知识的学习,学生所学知识面窄,缺乏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为了改善思辨能力缺失的现状,学者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关于思辨能力的教学形式分为两类:一是独立式,二是依托式。前者指设置独立的培养思辨能力的课程。后者是指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前者虽然符合思辨能力培养的系统要求,但是他需要专门的教师来从事这份工作,对学生而言也相应的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就目前的教育环境来说,难以实现。但是依托式教学法可以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某门课程学习有机结合,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学来提高大学创新型人才的批判性思维[1,2]。
文学是一种语言文化的综合体现。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可以使人多角度的思考,并且不自觉地与自己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进行比对,同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提出质疑和进行批判,从而形成自己多层面、多方位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因此在讲授英美文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培养和锻炼的学生思辨能力。
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不应当只是对学生进行具体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思维上启迪和开发。同样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同时,应当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来进行学科内容的学习,加强学生思维和创新思考的能力。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善于分析、总结和评判所遇到的问题,才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时从容不迫,并且通过思辨能力来不断提高。教师就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辩证思考,不被常规所扼制,把教师自身的思辨能力作为种子植入学生的思维之中,并且使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中,基本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方式,教师一般简单介绍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代表作家及生平、作品等。然后针对某一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选读和分析。学生基本上都在忙于记录选读中的知识点并进行简单的记忆,没有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和分析,更谈不上思辨能力了。为了实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入西方文论和文化批评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理解相应的文学理论,从而从不同学科、不同文化、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作品,以达到对同一问题进行广度上的横向、纵向考察以及时间上的历时、共时研究,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根据不同的文学理论对同一部文学作品进行不同的解读就是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解读,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认识方法,即分析问题,推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多角度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对于英美文学的讲授不能只听教师的一面之词,更要摆脱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需要逐步尝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讲课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他们思考、分析、讨论进而提出自己的评判。在不断动脑思考、质疑、讨论、解惑中理解和储存思想。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关键作用在于帮助学生确立认知的框架和方向,不能放任学生任意妄为或天南海北的神侃,在授课中要不断把握方向,使认知的框架不断深入和拓展。最终使学生的思辨成为其自主、自发的行为。
传统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和评价并不能调动和体现学生真正的思辨能力。所以现在的考核方式应当在考察学生普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出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和评价的兴趣,培养其思辨能力。增加思维性考核在学生成绩中的比重,让学生的知识不仅存在于笔记当中,应融于其思维能力中。在关注学生语言描述表达本身的正确性及应用性的同时,更加关注其逻辑能力以及这种思维能力中所包含的思维的深度、广度及创造力等。教师可采用讨论、辩论、文学分析,ppt等方式培养调动学生的思辨能力。
目前很多大学英语学习者都存在思辨能力缺失的现象。针对大学英语学习者思辨能力缺失的现象,采用着眼于英美文学课堂的依托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无论是课堂上的ppt展示,还是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这些不仅有利于教学相长,而且能展示出学生独立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文秋芳.论述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2] 文秋芳.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3] 林崇德.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5-42.
[4] 庄天赐.英美文学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2012,(12):88-89.
[5]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19.
[6] 潘红.外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7):38-40.
[7] 王骏.在阅读中培养思辨能力需要的元认知知识[J].当代外语研究,2012,(8):35-42.
[8] 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5.
[9] 徐捷.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时代文学,2012,(12):191-194.
[10] 罗仕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紧迫性和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