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不良心理与矫正对策

2014-03-31 14:37夏小玲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歌唱者歌者演唱者

夏小玲

(湖北科技学院 音乐学院 ,湖北 咸宁 437005)

一、歌唱中的心理因素及其重要性

(一)意志力与歌唱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为了完成既定目标,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支配、调节,努力克服困难而最终实现目的意志品质。歌唱者在进行声乐学习或者演唱过程中都是有目标的,即要达到的效果,在这样的动机和需要下才回去采取行动来实现目的。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意志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唱中的每一个动作、表情,每个发声细节都需要大脑对身体的精确控制,都需要意志力的支配。在艰苦单调的声乐训练过程中,也需要歌唱者有坚强的意志力,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和表演功底。

(二) 自身感觉与歌唱

首先,歌唱离不开声乐演唱者的感觉。心理学角度上的感觉指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在声乐演唱领域,感觉就是指人脑对声音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中,经常讲“找感觉”,是因为感觉对歌者演唱好坏有重要影响。可以说感觉在歌者演唱过程中无处不在,例如声音共鸣的感觉、声音节奏的感觉、声音高低的感觉、声音位置的感觉以及呼吸节奏的把握等等。

(三 )情绪与歌唱

心理学意义上的情绪是指身体对个体行为成功与否,在生理反应基础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心理感受。个体的心理感受越强,行为上的表现就越强。歌者的情绪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声乐学习和声乐演唱,反过来歌者的演唱表现也会对歌者的情绪造成影响。歌者的情绪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也表现为正能量和负能量。正面情绪包括喜、乐等,负面情绪包括哀、怒、悲、恐等。正面情绪会使歌唱者充满信心,各种表演动作能够做到自然协调,负面的情绪则会使表演者消极懈怠、应付推脱,积极性严重受挫,导致演唱效果不佳,甚至演唱失败。

(四)个性与歌唱

心理学角度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们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是因为性格对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歌唱者的性格因素对歌唱表现有重要影响。性格开朗的演唱者会将舞台当做展示自己的地方,因而就更不容易紧张,演唱过程中充满信心,收放自如。性格内向的人虽然感情细腻,在一定程度有利于情感领悟和表达,但一般内向者会有较强的怯场心理,遭受失败和挫折会十分敏感,消极悲观。

二、歌唱中不良心理及危害

(一)恐慌心理

可以说,恐慌心理对于每一个声乐演唱者来说不会陌生,几乎任何一个声乐演唱者,不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老到的歌唱家,都会对观众和舞台产生恐惧感。歌唱者的恐慌心理变现常常有以下几个:呼吸急促、手脚发抖、声音走调、手心出汗、注意力分散、心跳加速、口干舌燥等。

不同的歌唱者恐慌心理的感受程度会有不同,这不仅受歌唱者性格因素的影响,还跟歌唱者的舞台经验、歌唱功底的深厚程度有关。一般性格外向的人恐慌心理水平会相对低些,舞台经验丰富、功底扎实的表演者产生恐慌心理的可能性比初学者要低。恐慌心理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怯场”现象的出现。“怯场”是指歌唱者由于心理紧张而使演唱与表演变得不协调、不自然,表演者却无法自控的心理反常现象。“怯场”现象的产生是歌唱者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歌者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主要原因,生理条件等客观因素是次要原因。这就要求歌唱者要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出现恐慌心理时及时做好调控。

(二)缺乏自信

在声乐演唱和学习实践中,经常会有学生由于声音条件差、长相不好、家庭条件差、专业技能不好或者生理上某个缺陷等原因导致在声乐表演中缺乏自信,畏首畏尾。缺乏自信者在表演过程中过多的对自己进行消极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做不来”、“做不好”,该做的动作没有做,不敢充分表现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每次演唱时其实际表现都会自身估量产生落差,渐渐地导致自己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

心理学上的自卑是指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自卑者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实际水平,在演唱过程中常常有巨大的心理包袱,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常常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才智、创造力的发挥也会受到巨大影响。

(三)患得患失

还有些歌唱者自尊心太强,好“面子”,把个人得失看的太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上总想比别人强,看到别人进步自己心里就受不了,有强烈的挫败感;二是在歌唱表演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完美表现,对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小的瑕疵不能忍受,结果导致巨大的心理负担,谨小慎微,不能完全的展示自己。

个人得失感过重会使演唱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比一般人要差,当遭受挫折或者别人的批评时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对声乐表演艺术失去兴趣和信心,从而没了学习的热情,慢慢变得一蹶不振。

(四 )忽视心理,追求技术

有些歌唱者对声乐艺术无比热爱,非常认真的追求高超的演唱技巧,精通声乐发声理论和方法,但是每次走上舞台都不会取得好的演唱效果。归结原因还是心理因素在作祟。这种忽视心理因素,单纯追求技术的观点违背了声乐演唱是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于一体的原理。前文已经提到,感情因素在演唱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些纯技术观点的支持者认为只要技术过硬、功底扎实,就能在舞台上应对自如。殊不知,没有情感的演唱就会声音僵硬、空洞乏味,失去了声乐演唱的艺术性。久而久之,对技术的片面追求不仅不会使自己的演唱水平得到提高,还会成为演唱者声乐表演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三、歌唱中的心理训练

(一)建立自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应接的是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自信心是对过去获得很多成功经验的结晶。在某一情境下,决定自我效能感的四个主要因素:

1.行为成就:以前的成功导致高的效能期望,而以前的失败导致低的效能期望。

2.替代经验:观察他人的成败,可以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与自己的成败相似的影响,但作用小一些。

3.言语劝说:当你尊敬的人强烈认为你有能力成功的应付某一情境时,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

4.情感唤起:高水平的唤起可导致人们经历焦虑与紧张,并降低自我效能感。

在歌唱中如何能让人们热爱音乐,自信地歌唱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的正能量培养自己的信心。第二,歌唱要以情感为依托,怡情可以增加自信心。第三,歌以舒志,表达歌者志向,体现人生价值。第四,自信正是一种美妙的生活态度,本身是一首歌。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从充满自信的那刻起,上帝就在伸出无形的手在帮助他。”这个世界有上帝吗?有,上帝就是你的自信心!

(二)集中注意力

我们知道 ,注意是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集中注意力是克服紧张情绪的有效方法。我们时常会在遇到考试、演出等表演活动时,就会产生紧张情绪,致使演唱效果大打折扣。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日常的练声和上课过程中精力不集中所致,练声时思想意识薄弱,态度不端正,到表演时高度重视,却发现自己对乐曲理解不到位,也就产生空虚、害怕、紧张的情绪,缺少对歌曲的控制能力。那么,歌唱注意力如何培养呢?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如果歌唱者思想不重视,注意力必然分散,精气神不可能聚集。演唱时就会表现为“形散而神散”;第二,训练听力是集中注意力的最好办法。在练习和演唱过程中,凝神细听唱出来的声音,便有了指向性和集中性,能有效抑制各种干扰因素。第三,注意用“诵唱”的方法。像许多国学作品一样,用诵唱方法对歌词进行咀嚼品味,加入对歌曲旋律的理解把握,歌唱一支完整的作品就“水到渠成”。

(三)做好准备工作

做好演唱前的一切准备,是一颗帮助你增强底气、消除紧张心态的定心丸。

1.要根据自己的歌唱功底和音质特色,选择适合的演唱曲目,特别是前几次登台,最好选一些短小精悍、熟悉简易的歌曲,给自己留有缓冲的余地。

2.要熟悉歌曲创作背景,并与伴奏者密切配合,深入了解一首歌的情感特色以及表达方法。

3 .要正视首次登台演唱,第一次登台演唱成功与否,对于演唱者本人以后的心理影响很大。因此,要把握好时机,既不急于求成,又不畏首畏尾;既不过度重视,又不轻易小视。

4.要认真对待演出前的走台和预演,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拟心理训练。在走台和预演时,可有目的地设置有针对性的演出环境,如演出中出现歌曲与伴奏脱节、现场气氛与想象中不一致等。

(四)加强锻炼实践

声乐演唱要走出去,给自己多找一些实践的舞台,上台多了,不断积累经验,可以克服不良心理。

四、小结

综上所述,声乐演唱过程中,心理因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以及声乐演唱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技术,而忽视心理因素。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演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出现“怯场”、“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状况,从而获得最好的表演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唱者的思维[J].音乐探索,1997,(3).

[2]徐行效.歌唱者心理状态初探[J].音乐研究 ,1987,(2).

[3]徐行效.唱者的感觉知觉和表象[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4,(4).

[4]莫晓文.声乐教学中学生自信心培养[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9,(6).

[5]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歌唱者歌者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歌唱的基本素养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歌者和履痕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初探歌唱者演唱中的技术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