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丹,许 辉
(塔里木大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国针对大学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解和实践学习,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心,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1,2]。当前,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一直按要求,使用与其它地区一样的全国统编教材,新疆民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结合新疆和民族学生情况进行灵活的课堂讲解,但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学习的实效性很值得关注。
目前,新疆高校与全国其它高校一样使用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编写组编写,高等教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书,教材内容主要有八个部分:一是简介马克思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四是唯物史观,五是剩余价值,六是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八是共产主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民族习惯和民族宗教等问题,需要时刻并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但可以看出,教材内容设计对新疆没有针对性,学生容易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很难真正理解并付诸实践。而实践的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3],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并指导现实生活,所学的知识只能是应付考试,流于形式,也是对现有教育资源的浪费。
要站在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在新疆高校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任重道远。现有的师资情况如何?以塔里木大学为例,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专兼职教师共有5人,且全都是中级职称、其中第一学历为相关专业的3人,生源地在新疆的教师2人。老师们从大学一毕业就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实践经验很少,对新疆情况了解有限,没有真正接触和生活在民族聚居地区的经历,不能很好地把教材知识和新疆实际结合。据了解,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师资方面,新疆其它高校与塔里木大学。
教学环节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堂学习和考试,教材和师资都没有和不能针对新疆地方,考试也就不可能有特色,特别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环节,更使学生课堂学习与新疆实际脱节。
新疆高校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渠道,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当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一次很好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机会,也是一次挑战。这主要是由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决定的[4,5]。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属于民族自治区域,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是本地生源,除了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新疆以外信息,他们与内地真正接触和交流很少。相对而言见少识窄,思想上趋于封闭,容易偏信、偏激。另一方面境内外三股势力从没有停止过分裂新疆的活动,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成为他们策反、培养和关注的对象。甚至派其成员潜入高校,采用威胁、恐吓、诱骗等方式发展和吸收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其服务。
受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科学教育,但在思想观念上还是难以走出伊斯兰教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取代宗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能让学生口服心服,从内心去认同,那么可能适得其反,他们会更加坚定宗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停留在书本认识上,要把这种思想融入生活,首先要在内心自觉认同。科学的思想观念在与宗教的思想观念冲突的时候,内心一定会有一个价值失衡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正确选择。
民考汉的学生相对民考民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上会有一些优势,但当前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是民考民的学生。也就是说他们在上大学之前,学习生活全部使用的是他们本民族的语言。虽然他们的汉语水平已经可以进入大学,但是如果要很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尤其是哲学部分的知识,学生需要花费一定的功夫去理解,老师也需要在备课上下更多的功夫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但是课程结束以后学生和教师的努力成果可能随着民族聚居的大环境而改变,他们在学校接受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但一回到以宗教观为主的生活和人群,很快会受到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形式化。
在使用全国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材的基础上,专门针对新疆社会稳定的紧迫性,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编写和出版适合新疆情况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作为补充教材。如,现有教材为八个章节,可以在每个章节后,提出本章节与新疆有关的内容,让学生联系新疆的实际来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让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相结合,而不能让学生感到马克思主义是虚无飘渺、与现实无关的。
加强师资力量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人才引进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毕业学校、专业、科研等,宁缺勿用;二是注重现有教师的培训工作,其实少数民族学生在很多方面,比老师还了解新疆,因为他们生在这长在这,所以最好能让教师去民族聚居区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更好地了解民族学生的真实生活状态,了解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来源。经常性地组织相关教师学习新疆的地理、历史、宗教、人文知识,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地了解新疆,深入新疆,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更好地上好这门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效性的问题。
在教学环节建设上,注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和形式,现有的实践教学还是在课堂里的实践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应该是学生走出教室的实践教学[6,7]。让学生走出教室,感受自然界的物质性,感受变化和发展;让学生走到博物馆,亲历人民群众的创造,感受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性;让学生来到工厂,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讲一个理论就应该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变成他们自己的,然后再影响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课程教学是与时俱进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了一个问题,还有新的问题出现[8,9]。教学实效性既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也体现在学生平时的生活表现上,但前者容易量化,后者却难以量化且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讲好这门课是既是职业的要求,也是国家的要求,更是历史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和调整,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编写课题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逢锦聚.关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1,(19).
[3]孔凡芳,白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效性提高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
[4]方丹,张玉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探析[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4,(2).
[5]张玉祥,方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3).
[6]许劲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述要[J].高校理论战线,2009,(7).
[7]王勇.关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
[8]张雷声.世界观、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J].教学与研究,2011,(12).
[9]李海洋.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的几点要求[J].高校理论战线,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