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祝
(华南农业大学 珠江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在哲学、政治、教育、文学、美学、伦理道德等领域都为世人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要谈卢梭的女子德育思想就不得不把着眼点放在《爱弥儿》上,《爱弥儿》是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齐名的世界三大教育名著之一。在《爱弥儿》中,卢梭以教育哲理小说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第五卷是专门论述女子教育思想的,下面笔者就尝试着从第五卷为基点来探讨一下卢梭的女子德美视角。
从《滕大春教育文集》中了解到,卢梭生活的18世纪的法国仍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封建国家,当时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封建生产关系居统治地位。在文化思想领域,虽然法国经受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猛烈洗礼,但我们知道,“在千余年的漫长岁月里,欧洲是受基督教统治的。教会僧侣监督人们的言行,管束人们的思想,非一般人所敢违抗。”[1]所以,当时的天主教思想仍深深地控制着人们的灵魂,他们宣扬的原罪论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摧毁了人性。
由上可知,令人窒息的农耕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教育环境摧残着人的本性,所以对卢梭来说,当时的教育是彻底失败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女子也被禁锢在宗教阴霾之下。随着18世纪启蒙运动大发起,众多思想家都开始关注女子教育并提出了很多观点,卢梭也提出了自己女子教育思想。尽管卢梭在政治观上比较激进,但是,在女子教育问题上,他提出的观点也是沿袭了前人的观点,主要围绕着家庭生活。从杜学元的《外国女子教育史》看到,欧洲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一直到近代,女子教育主要提倡的是女工、贞节、节制、节俭、善待丈夫、持家管理、婚育、服饰、艺术歌舞、体育、宗教、爱心等等,这些和卢梭在《爱弥儿》中对苏菲的教育基本吻合。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卢梭作为那个时代的人没有跳开时代对女子教育观点的局限性,这是人的局限性。
虽然如此,卢梭并不是瞧不起、不尊重女子,而是相反,在他的不朽传世巨著中,他对女性是充满了由衷的赞美爱戴的情感的。他说:“一切有德行的民族都很尊敬妇女。……所有伟大的变革都是由妇女发起的:罗马获得自由应归功于一个妇女;平民获得了执政官之职应归功于一个妇女;十人统治的暴政被终结应归功于一个妇女;被围攻的罗马能从一个反叛者手中解救出应归功于妇女们。”所以卢梭称她们是“道德的忠贞守卫者,人类和平的甜蜜保卫者”。[2]
卢梭作为法国新旧交替时代的一个觉醒者,提出了继往开来的启蒙思想,但其女子德育思想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一方面尊重女性,另一方面又将女子限制在18世纪男人掌握的天下对女子美德要求的标准下。超越那个时代的女子美德标准是什么,是卢梭无法回答的超越时代的问题。卢梭从当时男性的视角提出了理想的女子德美思想,因此,卢梭的女子德美思想是“父权制”环境下18世纪男子眼中的女子德美。当时社会风气败坏了女子的人性,卢梭提出的女子德美思想是要培养男人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在男人心目中,这样的女子才美,这样的女子才能使整个社会回归良好的道德风气。由此可见,卢梭的女子德美是他作为男人对理想女子德美的追求。
我们知道,人们欣赏某个事物往往从不同的方面去欣赏的,下面笔者就尝试着探讨卢梭所欣赏的女子德美之所在:
卢梭否认原罪,所以对卢梭而言,人生来就有美的心灵,就有内在良知。内在的良知总会引导着人们向着善的方向前进,因此,女子只要遵循内在的良知的法则而安排自己的生活,她就永远是一个心灵美的善良女子,就能够极其容易地成为男子心目中理想的好妻子。
卢梭对当时法国的贵妇们的滥于交际和无耻淫乱的生活是非常反感的,因此,卢梭要求理想的女子贞洁,对于卢梭来说,如果女子不贞洁,怎能保证父子骨肉的亲情,怎能有甜蜜幸福的家庭生活。卢梭的这种贞洁要求在苏菲身上实现了,他认为,苏菲终身都将是一个贞洁和正派的妇女,她已在她的灵魂深处起誓要保持这一点,而且,当她起誓的时候她已经意识到要付出代价去保持这个誓言的。贞洁之美在卢梭来说是多么重要!
卢梭认为女子之所以必须具备温柔的品质,是由于她始终要永远听从她的另一半即丈夫的评判,甚至很多男子对她的评判,而她自己又没有办法不受他们的评判的影响。
但卢梭也认为,女子如果修炼出温柔的品质,就具有了支配男子的温柔的利器。正如他所说的:“她早已用她的温柔的性格使自己处于支配地位,并使她的谦恭令人敬畏。”苏菲就游刃有余的利用了这个利器捕获了爱弥儿的爱,卢梭描述道:“她的女儿以一羞怯的声音回答她,这种天然的温柔达到了最好的效力。爱弥儿一听到这种声音就投降了;这个女孩就是苏菲了,他对此不再有任何怀疑。如果她不是苏菲,现在也太迟而无法扭转了。”[3]
《爱弥儿》中卢梭塑造的苏菲有着过人的宽容胸怀,卢梭认为,她能耐心地容忍别人的错误,会乐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女子生来就是去顺从男子的,甚至能忍受他们不公正的行为。苏菲是严格要求自己,对别人却宽容有加,即便是不公正的行为也是能够容忍。人都说爱情是自私的,恋爱中的女子更是不能容忍男友的一丝慢待,但苏菲却是通情达理,宽容处理。《爱弥儿》中有一段情节是爱弥儿与老师一起在一个木工师傅家干活,苏菲和母亲得知后出其不意的去看爱弥儿,在了解到爱弥儿是那里最出色的工人后,母女倍受感动,临回去时苏菲的母亲要求爱弥儿跟她们一起回去,而爱弥儿为了信守承诺留下继续干活了,引起苏菲的母亲非常的不快,在回家的路上,苏菲帮爱弥儿向母亲做解释了,认为,上帝禁止爱弥儿看中金钱的力量,所以他不会用金钱去破坏他个人的承诺,不会用金钱使他自己和另外某个人都违背自己的诺言!……妈妈,不要欺骗你自己,他留在那里是为了我的,我从他的眼神中明白了这一点。
公正是一个人不可缺的品质之一,只有公正,看问题处理事情才会公道、才会无私,卢梭理想中的苏菲当然具有这种品质。卢梭认为,苏菲是公正的,而且她知道如何对自己的错误做出改正。在《爱弥儿》中,卢梭也叙述了一段误会与解误会的情节,一天黄昏爱弥儿接到了苏菲的命令要去苏菲家,并且苏菲还去路上迎接了我们,可是我们没有去。苏菲他们等我们一直等到天黑,担心我们出了意外,她还哭了一个夜晚,第二天早晨得知我们安然无恙才放下了心,但她是很不愉快的。第二天当我们到时,苏菲对爱弥儿是爱理不理的,很显然是无法原谅爱弥儿的失约,这可吓坏了无辜的爱弥儿,其实爱弥儿失约是事出有因的。经过我的一番解释,苏菲得知爱弥儿在来自己家的路上遇到了喝醉了酒,从马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的一个可怜的农民,为了救他,爱弥儿和老师花了很长时间把他抬回家的,到了那农民的家里,那农民的怀孕即将临盆的妻子受了惊吓几个小时后便生了。爱弥儿帮忙去找医生并找来一个仆人回到那个农民的家去照管那个断了腿的男子和他刚生孩子的妻子,一切安顿好后已是半夜两点钟,天亮以后爱弥儿和老师才来到苏菲家。一了解了事情的原委,苏菲马上释然,并用实际行动弥补自己误会爱弥儿的过失。
“博爱”的意义总的来说是对人类普遍的爱,即人类的爱是不分阶级、不分种族的,对他人有一种热忱的心,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因此“博爱”是一种崇高伟大的爱。卢梭理想中的苏菲也具有这种崇高伟大的爱。前文提到苏菲认为爱弥儿失约的误会弄明白之后,苏菲马上要求去看那个跌断了大腿的农民和他刚生产的妻子。当到达那个农民的家里,发现他们躺的床上的东西很零乱以至于使他们睡得不舒服。于是苏菲围上一条女佣人的围裙,去整理那个农妇的床,然后又去整理那个农民的床,她灵巧的手很快把他们的床收拾的舒舒服服,减轻他们疼痛的身躯的不舒适。卢梭说:“那个农民和他的妻子一起赞美这个来帮助、同情和安慰他们的可爱的女孩。她是一个天使,是上帝给他们派来的。她有和天使一样的容貌和风度,她有天使般的温存和善良。”[4]苏菲的大爱行为赢得了接受帮助的人对她的尊敬和赞美。
在《爱弥儿》中,卢梭塑造的苏菲就是集美德于一身,她善良、贞洁、温柔、宽容、公正、博爱。对卢梭来说,女子如能铸就这些美德,就一定能一改妇女们腐朽糜烂的生活,使社会回归良好的道德风气。对卢梭来说,女子美在有德。美德才是美的本身,才是真正的美。这就是18世纪“父权制”环境下卢梭眼中的好妻子、好母亲要具备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滕大春. 滕大春教育文集 [M]. 贺国庆主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489.
[2]Jean-Jacques Rousseau. Emile or On Education[M].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and Notes By Allan Bloom.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ESIGNED BY VINCENT TORRE,1979. 390.
[3]Jean-Jacques Rousseau. On the Origin of Human Inequality[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11.
[4](英)乔伊·帕尔默. 教育究竟是什么 [M]. 任钟印,储惠芳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