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博思政与传统思政模式的互补性研究

2014-03-31 04:24:23珂,王
关键词:教育者思政政治

柏 珂,王 虹

(1.泸州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四川 泸州646000;2.泸州医学院 思政部,四川泸州646000)

据《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4.64亿,在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到56%,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3亿,占比达49.5%。微博因其“新颖、快捷、开放”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微博的兴起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新视角和新理念,引起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但是,微博思政模式与传统思政模式的关系如何?是否能够代替传统思政模式?认识二者各自特点,理清二者关系,找到二者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校微博思政与传统思政模式的界定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在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需要所设计和构建起来的教育目标、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结构等方面的综合性理论模型和实践范式”[1]。本文所要探讨的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结合之前主要借助于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和方法,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直接面对面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而微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教育者借助微博这一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载体,关注和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内心世界,通过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传递,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大学生的主流思想传播、正面舆论引导、优秀品德塑造的思政教育目的的教育模式。

二、高校微博思政与传统思政模式的差异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教育系统,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载体都是其具体的构建内容[2]。尽管微博思政与传统思政两种模式都是紧紧围绕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共同的教育目标服务,但两者之间在具体的教育理念、教育载体、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性。

(一)二者的教育理念不同

教育理念是两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最根本的差别。微博从2009年兴起以来,迅速地得到蓬勃发展。大学生成为使用手机微博的主要群体,一些高校也因势利导,积极利用微博来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受到学生欢迎,取得良好效果。从现象来看,微博思政与传统思政主要在于教育载体的不同,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否真的落到实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说教宣讲、强制灌输、僵硬管理为主,服务意识、互动意识落后,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忽视了大学生的信息接受习惯和认知环境,对青年大学生个体的主体性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尊重。而微博打破了教育信息和话语权不对称情况,微博思政模式下,教育者懂得必须充分尊重青年大学生作为主动参与者的权利,将学生最关心、最关注的信息纳入教育材料,通过互动交流、循序引导的方式提出解决思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判断,自主解决存在的问题。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真正作为平等主体对待,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有效增强了教育效果。

(二)二者的教育载体不同

通过一定载体对人们进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载体主要包括班会、理论课、交流会、演讲、竞赛、辩论、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个别谈心谈话等形式,优势在于其集中性,可以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利用相对集中的空间,排斥各种干扰,顺利完成某项主题教育活动。它的好处不仅在于时间集中、主题明确、教育氛围浓,而且便于大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交流,容易收到比较明显的教育效果[4]。而微博思政教育主要借助微博这一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平台作为教育载体,通过网络来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对象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信息交互传播,产生相互影响,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微博思政模式突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在时间和空间的优势,迎合了大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实现了“时间和空间无屏障”及“资讯无屏障”的信息交流[5]。

(三)二者的教育方式不同

长期以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教育者通过课堂灌输、典型示范、感染共情、个别谈话提醒等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着教育的主动权,灌输、命令、说服是主要方式,信息主要是一种单向传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这种单方面的信息发布,对青年人缺乏吸引力、交互性和持久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起青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抵制。微博等新工具的出现打破了以课堂为主要阵地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之外的时间,信息传播逐渐脱离教师的控制,大学生可以自由地接收信息,包括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6]。微博思政教育的信息既可以通过“关注”功能实现单向传递,又可以通过群组讨论实现“多边”的双向交流,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启发、讨论和对话,学生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学生既可“接收”,又可主动“发送”。

(四)二者在教育内容上显现出差别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是经过教育者认真筛选,提前准备的。一方面这些内容经过了长期教育实践检验,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这些内容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显得信息量太小,更新速度较慢而显得内容陈旧,与快速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结合度不够,难以满足青年大学生求新、求变的信息需求和关注社会热点、积极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微博思政模式下,教育者既可以将一些有良好育人效果的传统思政教育内容通过精心提炼、高度浓缩,编写成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微型博文向学生发布或者展开讨论,更能够借助微博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针对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社会生活现象、大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等迅速及时地开展解读和引导,从而使教育内容更加鲜活有吸引力,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当然,对这种最新教育内容的合理运用和正确引导,向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水平要求。

三、高校微博思政与传统思政模式的互补性

微博思政模式以其快捷及时、接近大学生实际、平等互动等特点而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引起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甚至一些学者提出以微博思政模式来代替传统思政模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微博思政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显现出诸多优势和特色,但是轻言要完全替代经过多年教育实践形成的传统思政模式还为时尚早。相反,两种思政模式的差异性为二者展现各自特色、实现优势互补提供了巨大空间。

(一)微博思政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促进传统思政模式的改进

一是微博思政强调的主体平等性促使传统思政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微博作为一种开放性、交互性和随意性极强的交流平台,打破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之间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界限,教育双方可以通过微博以平等的身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评论和观点,进行交流与沟通。微博思政创设的平等交流环境,搭建的互动交流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双方的平等对话交流,效果良好,深受大学生欢迎,这些都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必须转变原有教育理念,教育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对等的个体,与之进行对等身份的对话。同时还要改进教育方法,减少和化解师生隔阂,摈弃生硬的理论说教,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交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二是开放互动的微博思政模式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信息收集、舆论反馈的途径。微博的开放性,有助于教育者通过学生对微博信息的发布、浏览和转载,真实掌握学生关心关注的兴趣和动向;微博的互动性拓宽了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平等开放、自由互动的氛围下,使得学生更能够反映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有助于教育者了解教育对象真实的思想状况和对教育效果的后续情况反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自由平等的网络沟通,避免了面对面的拘谨,更容易使教育双方在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过程中从单纯的信息分享上升到思想分享、情感分享的理想状态。

三是微博思政内容的广泛性、时效性、生动性对传统思政模式变革是一种启示和导向。微博构成了大学生的“信息圏”、“朋友圈”和“舆论圈”,海量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传递,各种热点问题得到关注,微博思政及时应对现实问题,因势利导,将之作为思政教育内容,有效增强了微博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通过微博播报美国在乌克兰克里米亚问题上强调主权高于人权,与之以往在科索沃等问题上强调人权高于主权的对比,引导大学生看清西方所谓的“人权至上”不过都是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幌子”。这样的微博思政教育内容新、吸引力大,说服力强,效果明显。微博思政模式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启迪、促进和协助传统思政模式及时更新教育材料,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解决微博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借力传统思政模式的成功经验

从宏观来看,传统思政模式为微博思政工作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创新基础。尽管微博思政在实现方式、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但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在运行空间和方式上的网络化发展”[7]。微博思政教育过程也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积累总结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原理和方法的自觉应用。

从具体层面来看,微博思政模式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借助传统思政模式的有效经验来解决。

一是微博思政模式下教育范围不能实现全覆盖。大学生使用微博数量很大,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开通微博并使用,包括一部分贫困学生没有使用智能手机,也不能开通和使用手机微博,这就使得微博思政不能完全覆盖全部教育对象,必须借助传统思政方式来解决。

二是微博思政模式下的教育系统性、深入性不够。通过微博来开展思政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通过信息发布来完成日常事务的通知提醒;精选教育内容加以浓缩提炼后作为“心灵鸡汤”与学生分享;在微博群中提出热点话题开展讨论;跟微博使用者点对点地交流沟通等。由于单条微博140字的限制,对一些理论问题、思想难题不易讲清楚、说明白。微博的网络化、碎片化的语言方式难以形成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而且网络讨论中各种观点交替提出,对电脑和手机形成快速刷屏效应,不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三是微博思政的教育效果反馈和评估较为困难。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信息良莠不齐,教育者对于教育过程缺乏有效掌控,将影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微博话题讨论中,观点驳杂,如何确保过程有序有效,对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微博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更多依靠教育对象的主体自觉,对于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检验与反馈、教育成效的考核与评估目前还没有成熟有效的办法。

针对微博思政中的上述问题,仍然还需要通过传统思政教育中的个别交流谈心、行为观察、综合评价等方法来完成和检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在场群体活动和集体参与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总结,必须继承发扬[8]。

四、高校微博思政与传统思政模式的互补机制构建

传统思政模式与微博思政模式之间既存在差异性,又存在包容性和互补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合理运用两种思政模式,促进两种模式的相互借鉴和密切配合,积极构建两种教育模式的有效互补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一)借助微博信息发布平台,提升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传统思政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微博这一信息传播、获取、分享的快捷平台,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会议通知、信息发布、人员召集、事项申请、意见征求、常规事务办理等工作通过微博方式来解决和处理,充分利用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既方便学生同步接收信息,也方便教师及时处理相关日常事务。这样不仅简便迅速,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日常教育管理效率,使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从繁杂的事务管理中抽身出来,将大量时间和主要精力用于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发挥微博思政教育优势,建立信息收集与舆情反馈体系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经常是在不自愿的情况下参与其中,所以其热情难免会受到影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加上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处于一种面对面的交流,且教育主体总是处于主导地位,教育对象往往隐藏自身真实想法,使得思政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效果欠佳。微型博客上则是一种背对脸的交流,教育对象更容易把真实思想表达出来,有利于教育者了解真实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传统思政教育可以借力微博思政优势,通过微博来收集各类社会舆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通过添加“相互关注”来及时掌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集体活动、社会实践、谈话交流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反应和反馈意见,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开设微博思政教育课堂,延伸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理论课堂教学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思想提高的重要阵地。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为思政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延伸教育空间创造了条件。通过师生微博的相互关注功能,开设微博课堂,师生之间可以超越现实课堂时间和空间限制,及时互动交流,讨论学习内容,解疑答惑。同时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最新的时政信息、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关注的话题发起微博讨论会、辩论会,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青年学生畅所欲言,在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达到提高认识水平,提升思想素质的目标。

(四)借鉴传统思政管理模式,增强微博思政模式的可控性

微博作为一种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时效性很强。但微博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和信息真实性缺乏保障也加大了社会舆情监管的难度,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推波助澜,引发思想和舆论混乱,诱发社会局部不稳定因素,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离正确的方向,这是微博思政模式面临的管理困境。微博思政可以借鉴传统思政模式下的组织管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专属微博群,如班级微博、党属微博、团属微博、学生会微博群等。各级组织内成员凡是申请微博者,都要对组织的微博进行“关注”,组织“微博”也要确保对每一个成员的“关注”。这样,便可即时利用微博来了解成员动态[9]。同时,要及时组建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微博社区版主队伍,培养学生骨干担任“意见领袖”,通过朋辈交流加强成员间的沟通,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要加强教育者和学生微博管理成员的网络思政工作素养,提高对网络信息的政治敏感性,针对各种突发的事件和信息,及时甄别真伪,迅速“发声”,去伪存真,抢占舆论引导高地,增强微博思政的可控性和有效性。

(五)实现两种模式优势互补,构建线上线下互动教育机制

微博思政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给受众提供了交流空间和抒情平台,教育者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比较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倾向,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数量上和价值上实现了倍增[10]。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最大优势则在于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成熟,师生面对面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沟通,同时对于教育效果也能够通过现场反馈、行为观察等方式及时掌握。两种模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教育方式上,通过微博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并通过网络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而对于一些通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但效果不明显,或者必须通过当面开展教育引导的重点学生,可以结合线下的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做加深加细的思想工作,达到教育目的。在教育内容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微博及时收集和更新相关信息,丰富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又可以将思政工作中成熟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提炼编写成为微博内容进行分享和转发,形成具有特色的思政教育“心灵鸡汤”,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熏陶,实现隐性教育。在教育效果的评估上,可以有效发挥传统思政模式的优势,通过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情况的观察来对微博思政效果进行测评,及时调整微博思政工作的重点、方式、内容等。通过两种教育模式线上线下的配合,最终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博思政相得益彰,合力育人。

[1] 成广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5.

[2] 胡忠玲.全方位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17-119.

[3] 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J].江汉论坛,2003(7):115-119.

[4] 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2):49-52.

[5] 葛超.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2(6):82-84.

[6] 申小翠,齐秀珍.微博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探析——以新浪微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134-136.

[7]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9.

[8] 蒋晓侠,薛明珠.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变革与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44-146.

[9] 黄丹琳.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2-105.

[10] 赵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建构——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例[J].新闻知识,2013(4):99-101.

猜你喜欢
教育者思政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