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鸿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1999年国家教育部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过程中新增设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管理学科。这一专业设立后最早主要是在一批农林本科院校招生,之后,一批财经类本科院校也陆续开设了该专业。近些年来,开设这一专业并进行招生的院校不断增多。截至到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0所本科高校开设了该专业[1]。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设置目的主要是培养一批具有农村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的专门人才,为我国各地农村区域的发展与建设服务。
农村区域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规划与设计。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与生产区域分散凌乱,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为了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迫切需要一批既了解我国农村实际状况、又懂得规划设计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农村发展规划设计人才,能够承担起农村区域发展规划方面的工作,为我国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服务,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还相对比较缺乏。加快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也正是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教学目的之所在。事实上,从全国各院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办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院校都把掌握农村发展规划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技能作为该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都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中开设了规划该类课程,这些表明农村发展规划课程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建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门致力于提升学生规划与设计方面能力的课程,农村发展规划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涉及的专业知识多且广,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明白与农村发展规划有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掌握与农村发展规划有关的各种方法与技术。然而,作为一门开设时间相对较短的课程,由于教师、学生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也感到难教、压力大,教学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根据笔者的了解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来谈谈这门课程教学中具体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依据笔者掌握的信息来看,农村发展规划课程的教学在很多高校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在财经类本科院校问题尤其突出;因为相对于农林院校和综合院校,财经类本科院校除了开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时间相对较迟、农村发展规划课程的建设起步晚外,学科门类不足相对比较单一,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各种软硬件设施也比较短缺,这对需要用到多学科知识、学科交叉性较强的农村发展规划课程的教学显然不利。概括来讲,该门课程的教学面临的问题大致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农村发展规划课程的作为一门比较新的课程,目前适用于本科生教学的纸质教材还非常少,主要就是福建农林大学朱朝枝教授主编的《农村发展规划》这一本,这本纸质教材虽然说包含的内容体系比较全面,但与实践结合的不够紧密[2]。在介绍各类规划时,书中缺乏具体案例,也缺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有关内容的比较直观的插图。在此情况下,加上缺乏网络课件、电子教案、音像视频等各种教学辅助资料,任课老师可以拿来丰富教学内容的材料非常少,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单调。另外,一些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老师在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中采取了与一些普通理论课同样的方式,在讲解各类规划时没能做到与实际紧密结合,缺乏具体、直观的例子。加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机械、单一,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使学生感觉该课程有些枯燥乏味。
农村区域发展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社会对其认知程度还远远不够,且社会上有些人对涉农专业抱有一定偏见,导致部分学生也对自身专业兴趣不够。又由于作为该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的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本身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涉及的专业知识多且广,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有不少该专业的学生没打算从事与农村发展与建设农村特别是发展规划有关的工作,这一点在财经类本科高校更加明显,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意愿并不强。就业压力导致的功利与实用主义心态的存在,致使不少该专业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习能在毕业后有助于他们在城市找到工作、赚到钱的东西,如考英语等级证、会计证等各种各样的证书。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有一些学生来听课、做笔记,其目的也不再是掌握有关农村发展规划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以便以后为农村区域的发展与建设服务,而是为了考试过关,拿到学分。这种情况下,这门课程的教学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了。
从不少高等院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的设置来看,基本上在开设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时都包含了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实践部分的教学通常包括校内实验室实验与校外实习两部分。实验室的教学主要是演练农村发展规划中常用的各种方法与相应软件,如制图方法与AutoCAD等软件、预测方法与SPSS等统计软件,以便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及相关软件的使用。校外实习就是到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通过校外实地实习让学生看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现在的问题是,虽然很多高等院校在该门课程的课时设置方面都包含了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是割裂开的,分别安排在前后两个独立的时间段,而不是交叉的,都是完成全部理论知识的教学后才进入实践教学环节。有的高校甚至把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践教学部分分别安排在两个学期,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不能及时通过实践加深理解,理论部分的集中讲授也会使学生产生腻烦心理,等到终于上完课本上的全部理论知识与方法进入实践环节后,有了实践机会,前面学习的很多理论知识与方法却已经忘了。
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上的隔离难免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以笔者的教学经历为例,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被安排在两个隔开的时间段,每次到了实践环节,不少学生把前面学的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已经忘了。如在实际演练环节笔者要求他们运用学过的几种方法对给定区域的村镇未来的人口进行预测,并以此判定村镇的规模等级时,很多学生已经不记得预测人口规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另外,由于不少设立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高校在有关校外实习基地与实践平台的建设方面滞后,导致校外实习环节难以顺利实施,这也影响了这门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这一要求的实现。
农村区域发展是涉及农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作为该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的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更是多且广。在教学中,既需要学生明白农村发展规划方面的基本理论,又要求其掌握相关的各种方法技能,懂得与农村发展有关的各类规划中需要用到的方法与技术的使用。这就要求学生在修这门专业主干课程之前应该通过有关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掌握一些相关方法与技术的使用。可是有不少高校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上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结果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时候,学生依然对课程教学涉及的一些方法与技术比较陌生,从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如在农村人口规划知识点的教学中,需要涉及农村人口预测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包括时间趋势外推法、一元或者多元线性回归法等,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计量经济学知识,懂得有关统计或者计量软件的使用;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知识点的教学中,会涉及到可以帮助寻找复杂问题中的最佳或近似最佳解的线性规划方法,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运筹学知识,懂得规划求解的方法;而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等知识点的教学中,还会涉及到3S技术(3S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的应用。然而,不少高校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中都不包括运筹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但也没有列为必修课,而是作为选修课程,致使相当一部分该专业的学生都不熟悉计量回归、线性规划方面的知识,不懂得spss、eviews等统计、计量软件以及常用规划求解软件的使用,更别说3S技术了。事实上,一些开设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高校缺乏3S技术运用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这方面的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这一问题在财经类高校尤其明显。这样导致在农村发展规划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对不少用到的方法与技术都比较陌生,实验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演示学生看不懂、跟不上,从而加大了教学的难度。而这种由于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不配套对该课程的教学造成的困难是任课教师自身难以解决的。
作为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农村发展规划课程对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农村发展规划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技能,可以进行农村区域发展规划方面的工作,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逐步解决该门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
目前,由于农村发展规划课程的主要教材内容比较单调、有关教辅资料也比较缺乏,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授课老师可在课本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技术补充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特别是在讲授各种规划的时候,补充一些直观的规划图和生动形象的实景图以及有关的影像视频,学生往往对图片和视频中的内容印象深刻,这样既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又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另外,授课老师还需进一步丰富教学的方法,积极利用参与式教学方式[3],在讲授各种农村的规划的时候,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了解和体会进行课堂发言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参与的积极性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讲授课本中有关新农村建设规划方面内容时,就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尤其是自己家乡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发言讨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该课程的乐趣与价值所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总结的能力。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我国教育部门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开设的一个新专业,但由于专业相对较新,社会对其了解不足,加上受社会需求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该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热情不高,即使作为专业核心主干课的农村发展规划课程也在所难免。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加大专业宣传力度,进一步让社会认识和了解它[4],也需要相关教学部门抓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环节,通过社会大背景的分析和相关院校以及本校已毕业学生去向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学习前景,并积极为学生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自信心与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社会特别是有关涉农部门和基层单位也应该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提供学有所用的机会。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农业与农村现代化滞后、农村发展人才不足问题,对农村发展人才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面,在基层政府和事业单位招聘及大学生村官的选聘等方面,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对作为农村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毕业生适当的优先与照顾,提高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让更多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有到与农业与农村发展直接有关的部门去工作的机会。不仅去得了,而且呆得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主干课程的热情,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农村区域发展这一专业的开设目的。
鉴于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农村发展规划课程的教学要有理论的讲解,也要有实际的演练,而且要争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应该改变把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践教学部分分割开来的做法,建议在课程的编排上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起来,这样可以使任课教师在用一定的课时完成部分理论知识的讲解后,后面的课随即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有关知识的实际演练,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安排学生到校外的有关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然后再接着进行另一部分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如在介绍了农村发展规划中农村人口规划部分时,可用一次课完成农村人口规划有关理论知识与常用方法的讲解后,下一次课就到实验室演练农村人口规划中常用的各种方法及有关软件的运用;在讲授现代农业规划时,完成有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后,后面的课随即到带领学生到典型的现代农业园区参观考察,让学生看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情况。为了引起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可以把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纳入课程考核内容,学生在实验室的演示情况、校外实习的表现均可算作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为了改进该课程的教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进行过也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通过这样一种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与动力,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增强自身实践能力,从而切实改善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农村发展规划课程作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比较强,涉及的专业知识多且广,要学好这门课程,学生应在修这门专业主干课程之前通过有关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掌握一些相关方法与技术的使用。为此,有关高校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课程体系[5]。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上,要尽量保证专业基础课与农村发展规划等专业主干课程之间的匹配性。鉴于农村发展规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所难免会涉及时间趋势外推法、一元或者多元线性回归法等统计、计量方法及相关软件的运用,也会涉及到寻找复杂问题中的最佳或近似最佳的解的线性规划方法及有关规划求解软件的使用,一些高校应尽快把计量经济学、运筹学等课程纳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中。另外,考虑到3S技术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村镇规划等领域的运用日益普遍,有关高校特别是一些财经类院校应该尽快创造条件把3S技术应用方面课程纳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中。有关课程的调整与增设除了需要配备相关软硬件设施外,还要有相关师资力量来支撑,这就要求有关高校逐步加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除了适当地引进有关人才之外,就是通过对既有师资队伍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培训来满足需要。培训可采用多样的途径和形式,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为有关老师做相关的专题讲座,也可以采取鼓励与支持有关专业教师到相关院校培训、学习进修的形式。
农村发展规划课程作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也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其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涉及的专业知识多且广,课程教学的难度较大,加上课程开设时间相对较短,课程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关教学资源还比较缺乏,学校里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各种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从而使不少高校农村发展规划课程的教学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也感到压力大。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理想,这方面的问题在财经类本科院校尤其突出。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农村发展规划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技能,可以进行农村区域发展规划方面的工作,就必须设法解决该门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增强学生学习课程的意愿,还要进一步完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今后应该组建全国性的课程教学协调组织,建立全国性课程网络平台[6]。这样可以推进与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有关的网络课件、CAI课件、音像媒体、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的共享,为丰富该门课程的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全国性的课程教学协调组织还可以定期开展课程教学方面的研讨会,为有关专业教师可就农村发展规划课程教学方面做法与经验进行交流搭建平台,这对改进该课程的教学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1] 刘喜波,谢立勇,侯立白.高等农业院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农村规划类课程教学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5):46-48.
[2] 朱朝枝,范水生,曾芳芳.农村发展规划课程建设的经验与问题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6):27-29.
[3] 姚春玲,金良,史俊宏.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建设的探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3):58-60.
[4] 陶佩君,崔永福,沈月领.运用现代发展理念定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3):26-28.
[5] 曹康,张洪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131-133.
[6] 朱朝枝,范水生,曾芳芳.推进教学资源共享的路径选择探析——以农村发展规划课程为例[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