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一苇,何清湖*,刘禹希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 级硕士研究生班,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3.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 级中医七年制硕士研究生班,湖南 长沙410208)
从蛮荒时代的神灵佑护、卜天问卦,到养生思想的形成发展,养生理论的基本确立,中华养生文明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历史、哲学、宗教、医学、饮食、体育、美学等科学人文内涵。 这其中,作为既极具湖湘中医文化之魅力,又兼任养生文化之肇源的马王堆养生理论, 尤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本文旨在厘清马王堆养生理论的研究现状,并简要分析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自马王堆医书出土以来,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的考释、考注,并出版了专著。 首先,经湖南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对帛书进行修复、 整理、注释,1980年由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著出版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是研究参考的重要原文索引。 随后,1988年由周一谋、萧佐桃编写的《马王堆医书考注》,1992年由马继兴先生编撰的《马王堆古医书考释》等,成为阅读和研究马王堆医书的重要工具书籍。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从事了对于考释方面的补正、研究,发表了诸如《〈马王堆古医书考释〉补正》、《马继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的训诂特点及成就》等相关文章。 马王堆医书发掘后不久,还被迅速介绍到海外, 如1982年, 美国学者夏德安(Donald John Harper) 出版了 《五十二病方译注》(The“Wu Shih Erh Ping Fang”:Translation and Prolegomena,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Ann Arbor·London);1983年,日本学者山田庆儿所编《新发现中国科学史资料研究·译注篇》(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收有帛书六篇、竹木简四篇;1987年,日本江村治树主编的《马王堆出土医书字形分类索引》出版。近年来, 对马王堆文献的考释与研究更加深入细致,代表作有诸如《马王堆简帛外治法文献语词新释》等。
正是基于上述马王堆医书文字研究的成果,马王堆养生理论的专题研究得以渐次展开。 关于马王堆养生理论的研究现状,大致分为三条主线,即:针对《导引图》进行的体育健康方面的研究;房中类医书的性养生研究;起居饮食养生理论的研究。 据此,下面特综述之。
1.1.1 导引原图的考释 此类研究包括1979年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通过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导引图论文集》,以及《西汉帛画“导引图”考辨》、《帛书导引图题记“满欮”考》等考释、考注研究。
1.1.2 导引养生理论的源流 沈寿所著《导引养生图说》[1]对马王堆导引图进行了解析,并纵向梳理了中国古代导引的源流和发展继承。 《中国导引发展史略》[2]、《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3]、《从祛病到象征: 古代导引术的历史演进》[4]等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吴志超专著《导引养生史论稿》[5], 着重理清了导引养生的历史脉络,有利于全面把握中国导引养生观。 周世荣 《马王堆养生气功》[6]、《中国气功学术发展史》[7]等分别从医理角度阐述了中国气功的源流变化及学术发展过程。 王震[8]认为马王堆导引图功法涵盖了后世所有养生功法类型,是后世养生功法的原型,具有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 并将导引养生功法的发展脉络归纳为五条主线:疗病养生、仿生养生、吐纳养生、按摩养生、壮力养生。 《荆楚武术历史与文化研究》[9]、《传承与融合:中国武术对古代体操的影响》[10]等讨论了马王堆导引术所代表的古代体操与中国传统武术之间的关系。 其余还有从经络学说的视角探研马王堆导引术的健身原理[11],或通过调查研究、统计学方法进行的马王堆导引术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心境改善的实验研究等[12]。
1.1.3 导引术动作的分析阐释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创编的《马王堆导引术》[13]是此类研究的代表性文献。 该书以“循经导引、形意相随”为主要特点,围绕肢体开合提落、旋转屈伸、伸筋拔骨进行动作设计,对马王堆导引术的功法源流、功法特点基础以及动作说明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并于2012年陆续发布了马王堆导引术健身动作的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14]等,为马王堆导引术世界性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导引图单个动作的深入探讨研究,则有裘玲珍《对马王堆导引图中引腰痛动作的剖析》[15]等相关论文。
1.1.4 中国导引术与异国体操的研究 我国被许多西方学者称为“医疗体操的祖国”,这些专家认为西方现代的医疗体操事实上就是由中国早期的体操传入欧洲而逐渐演变而成的[16]。潘华《初探瑞典林氏医疗体操与中国古代医疗体操之关系》[17]、 曹恒海《导引术启发林格创立瑞典医疗体操的可信性》[18]等论文从不同角度就中国导引术与西方体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郝勤《中国导引术与近代西方体操的比较研究》[19]、张聪《中医导引术和印度瑜伽术比较研究》[20]则分别考察了两者理论与方法的异同,试图通过优势互补以促进共同发展,服务于现代康复养生。
1.2.1 “房中”著作的学术源流 周一谋在专著《中国古代房事养生学》中指出,马王堆医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房中养生学专著”[21],为此将其作为我国秦汉时期性科学源流的代表加以介绍。 王立《中国传统性医学》 一书中更将马王堆房中术看作中国古代性医学的形成框架[22]。
1.2.2 房事养生理论的内涵价值 高燕[23]认为,马王堆医书中“不先女人”的性养生理论和“现代的观点相吻合,充分考虑到女性的情绪和感受”,指出马王堆房中书不是“单单把房事看作是传宗接代的活动,而是非常强调房事愉悦身心的作用”。 针对“七损八益”,《房室养生“七损八益”浅析》[24]探讨了性科学养生的问题;《从马王堆竹简〈养生方〉之“七损八益”探讨中医学术的发展》则讨论了中医学术从荒诞到健康,从片面到全面,向科学化、客观化发展的问题[25];顾植山等[26]认为“七损八益”说的不仅仅是房中术的概念, 它源于运气学说的阴阳气化格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概念,关系到养生防病和辨证论治的许多方面。 冯国超《中国古代性学报告》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文化做了全景式的展示和研究后,明确指出: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养生方》等,对于房中术的基本理论都有较为充分的论述,后世房中术著作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方向充实、发展的[27]。
目前, 此类研究文献以期刊论文为主, 比较零散。 如《辟谷与养生》、《马王堆医书与饮食疗法》、《谈马王堆的食疗食补方》等,分别介绍或讨论了“却谷食气”、 药疗食疗的方法, 分析了方药组成及其功用。 《论马王堆医书中的饮食养生理念与方法》[28]强调了其饮食养生以养精生精为目的的理念,认定其养生理念、方法与同时期的《内经》互为映衬补充。
马王堆医书自出土之日起,就吸引了大量来自海内外学者的目光。 它不仅因其具有医学肇源地位而文献价值卓越,而且以其鲜明的湖湘地域文化特征极具魅力。 何清湖主编的《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29]以简驭繁地将马王堆养生理论归纳为聚精、养气、存神三方面,引领人们更加清晰地把握其精神实质而不再囿于文献本身的图文考证,可谓开马王堆养生理论研究之新风。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必将使其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拓展研究领域,以发挥其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以下两个方面就极具发展的前景。
学术界对于马王堆养生理论的医学保健价值已有相当一部分的文献探讨,如通过“寒头暖足”法研究足部养生、运用导引气功治疗失眠症等,但在其社会学价值方面,未来仍有极大的研究空间。 马王堆养生理论所代表的中国养生,并不是单纯的医学理论指导,其中融汇着浩瀚博大的哲学、文化内容,因此,有学者提出,要注重对于马王堆中医文化的宏观架构与把握[30]。笔者相信,对于马王堆养生理论中哲学文化意义的跨学科研究可以丰富并指导现实生活,服务于人类。 将马王堆养生理论运用于创新产业开发,如开发地区旅游、药膳餐饮、医药生产等,不仅可以带动医药养生经济的发展,亦有利于马王堆养生理论的传播。
中医药文化国际化研究目前着重在理论的探讨和全局的考量, 以及地区调研与策略建议上,相关论文如张永鹏的《中医药国际化之路》[31]、陆金国《中医药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32]、党海霞《现阶段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方向思考》[33]等。虽然也有零星的关于中医临床、中医术语翻译、针灸等具体领域的跨文化研究,但是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养生理论等却鲜有跨文化传播的探讨,更不用说从专业、具体的传播学角度进行探索。 马王堆医书具有考古、地域、医学、文化等多重内涵,以马王堆养生理论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独具湖湘文化魅力。 虽然目前尚无运用具体、专业的传播学理论方法讨论马王堆养生理论跨文化传播的学术成果,但未来随着中医文化的推广, 将引起更多的重视。马王堆养生理论传播有国内与国外两种路径。 就国内的文化传播研究而言, 人们未来对于传播方式、媒介的思考或许更为多见; 而在国际跨文化传播中,宜将精力放在消除文化隔阂、传播马王堆养生精神等方面,譬如通过向国际推广马王堆导引气功以传播中国传统体育健身思维理念等,就是一种让“中医文化的传播最终造福于人类、社会”[34]的积极举措。 推而广之,相关领域的更多研究也必将大有可为。
[1]沈 寿.导引养生图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2]竹剑平,胡利平.中国导引发展史略[J].按摩与导引,1987,3(5):24-27.
[3]沈晓东,王兴伊.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J].中医文献杂志,2010,28(5):55.
[4]李文鸿,戴国斌.从祛病到象征:古代导引术的历史演进[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2):17-20.
[5]吴志超.导引养生史论稿[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6]周世荣.马王堆养生气功[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王卜雄,周世荣.中国气功学术发展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8]王 震,邱丕相.从导引图与养生功法的流变探研中国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J].体育科学,2005,25(7):49-52.
[9]王家忠.荆楚武术历史与文化研究[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李 凯.传承与融合:中国武术对古代体操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2011,33(3):48-50.
[11]穆长帅,王 震.从经络学说的视角探研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的健身原理[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2):189-191.
[12]刘先萍,王 震.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心境改善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5):118-121.
[13]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马王堆导引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5.
[14]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7.
[15]裘玲珍.对马王堆导引图中引腰痛动作的剖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2):161-162.
[16]李健兵.汉代健身图谱导引图探源[J].兰台世界,2011,10(23):57.
[17]潘 华.初探瑞典林氏医疗体操与中国古代医疗体操之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1989(1):79-80.
[18]曹恒海.导引术启发林格创立瑞典医疗体操的可信性[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1):13-16.
[19]郝 勤.中国导引术与近代西方体操的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1990(5):16-18.
[20]张 聪. 中医导引术和印度瑜伽术比较研究[J]. 环球中医药,2013,6(7):531-533.
[21]周一谋. 中国古代房事养生学[M]. 北京: 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
[22]王 立.中国传统性医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1-35.
[23]高 燕.女性房事养生的古代文献整理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8.
[24]孙学东.房室养生七损八益浅析[J].养生月刊,2003,24(7):316-317.
[25]吴伯平. 从马王堆竹简养生方之七损八益探讨中医学术的发展[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6):13-14.
[26]顾植山, 陈 曦. 七损八益仅仅是房中术吗[J]. 中医药文化,2006,1(2):33-36.
[27]冯国超.中国古代性学报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28]黄 巍,何清湖,姚 勤.论马王堆医书中的饮食养生理念与方法[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7):6-8.
[29]何清湖.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30]何清湖.湖湘中医文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31]张永鹏.中医药国际化之路[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33):67-69.
[32]陆金国.中医药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环球中医药,2009,2(3):205-206.
[33]党海霞.现阶段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方向思考[J].中国药业,2011,20(24):16-17.
[34]魏一苇,何清湖.试论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3):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