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记忆理论下的口译短时记忆能力提高策略

2014-03-30 19:23:45黄超楠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6期
关键词:短时记忆译员工作记忆

黄超楠

(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永州 425199)

熟练记忆理论下的口译短时记忆能力提高策略

黄超楠

(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永州 425199)

Erisson提出的超常记忆模式说明了意义编码是译员拥有超常记忆能力的基础,特殊的提取结构和提取速度是意义记忆的保证,这就为口译教学中的记忆训练提出了明确目。本文将从信息编码和信息提取2个方面探讨短时记忆能力的提高。

口译;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逻辑;形象

准确流畅的口译以对原语信息的准确记忆为前提,因而记忆能力在口译活动中尤为重要。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并不是机械地记忆接受到的信息,而是需要进行理解后再将其意义储存起来,即是信息应该在意义层面上进行加工,译员将信息与储存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实现自动化的提取。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口译工作中的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结合,提高短时记忆主要是扩展短期有意识的储存容量和储存时间,并能高效的编码,检索在长时记忆中存储的相关信息。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并重视短时记忆技能的提高,为学生设计出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口译记忆能力。

1 短时记忆与“熟练记忆理论”

短时记忆(STM)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20到30秒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即5~9个组块[1]。

Baddeley提出“工作记忆”的假设,替代原来的“短时记忆”之说,他认为工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包含了三个构成部分:语音回路、视空间模版和中央执行系统[1]。这三个阶段实现了信息编码,保持或不断复述信息以及控制与协调系统的信息加工。Bddeley的认知结构模型强调短时记忆转变为工作记忆的贮存与复述功能,还提出工作记忆对不同类型信息,即:词语、空间、客体能够分别进行加工的特性。因而,短时记忆又被分成词语工作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和客体工作记忆。参与到口译中的工作记忆则包含了借助认知知识听辨语言信息、对信息进行复述,保证记住信,同时还包括了分配注意力资源,控制信息加工进程。

为解答记忆能力超常的现象,Erisson提出“熟练记忆理论”[2]:(1)有意义编码:信息应该在意义层面上加工,再将信息编码进入储存的知识之中。(2)检索结构:将编码信息与检索一起贮存,以利于前者的提取。(3)加速:通过练习,实现编码与提取的自动化。Erisson提出三个原则说明了意义编码是译员拥有超常记忆能力的基础,特殊的提取结构和提取速度是意义记忆的保证。由此可见译员所用的记忆机制应该是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结合,以短时记忆为主,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某一特定部分为辅;快速的储存编码信息,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知识,使其参与到译员的工作记忆提取中去。

2 短时记忆能力提高策略

工作记忆与“熟练记忆理论”启示我们:通过选择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复述以保持信息和通过组块都可以增加短时记忆的信息量,从而促进信息储存和理解。

2.1 信息编码

口译过程包含语言听辨、分析、理解、意义产生、记忆和表达。根据Baddeley提出的认知结构模型,人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识别和选择信息,信息经过识别后进入短时贮存。

2.1.1 利用短时贮存信息可控性

在实际口译教学中,学生应该懂得有效的筛选通过听觉摄入的信息,这是将信息真正储存进大脑的关键。学生应该在“声音”中有意识的抓取关键信息点,再将工作记忆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话语意义。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大胆摆脱原语语言形式束缚,脱离词语语音形式,对词的“意义”进行记忆。对“意义”的把握则应该从横向和纵向分清关键信息点。也就是强调对语言信息的逻辑分层。教师可以针对信息结构设计各种练习。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2类练习方式:听辨句子主干和逻辑线索。

听辨句子主干和逻辑线索练习中,学生可利用英语的SVO结构听辨句子的三大成分,或者根据句子的新旧信息结构进行听辨。总之,听辨句子结构要求学生不仅能识别关键信息,还要听出句子的主干结构以及句子中隐含的逻辑关系,同时又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构建听到的信息。

2.1.2 避免“语音相似效应”

在信息源输入时,译员听辨语言,启动了Baddeley提出的主要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听觉言语信息存储和控制的语音回路,即为听觉将言语信息以语音的形式存贮在工作记忆中。在此过程中存在一种“语音相似效应”,当发音或部分发音特征相似时,发音类似的刺激项目记忆起来相对困难。换句话说,相似的项目在存贮中的编码类似,所以有相似发音的项目在即时回忆时较难区分,回忆难度相对大[3]。为避免“语音相似效应”给口译过程带来语音混淆现象,笔者认为,关涉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双语的语音语调,要做到发音清晰准确、语调自然。只有自身语音正确,有较强的语感,才能准确,快速的排除“语音相似效应”带来的影响。

由于英文属于表音文字,通过音符来记录语言,往往具有“形似则音似,音似形也似”的特点,因而与中文相比,英语语音和字形关联性更大。研究表明记忆在加工英文时,对形、音、义三者的加工水平是依次递增的,这说明英语语言的语音加工处于相对深的水平;而人们在加工中文时,递增顺序却依次为音、形、义,语音加工在中文中,则处于浅的水平。“语音相似效应”影响在目的语为英语的听辨与记忆中变得更强。学生在对言语信息处理时,应该加强英语词块意义的记忆,将思维由词块音的记忆转到语意的记忆。脱离语音和字形的束缚,才能避免编码、复述、提取相互干扰而发生混淆和遗忘。

一旦相似发音的词块在工作记忆难以提取时,学生应懂得激活长时记忆的词汇检索,通过联想和逻辑推理,实现对信息的提取。成功激活长时记忆贮存的语音知识和词汇,用语义知识代替语音记忆,关键在于长时记忆储存的词汇。总之,学生词汇的扩大影响着语音工作记忆广度;长时记忆中的词汇被使用的频率决定了记忆中信息检索和提取的速度,这就要求教师应训练学生对词汇的长时记忆和积累,通过不断的练习,有效地激活储存的信息。

2.2 信息的提取

Bower[4]在实验中将一组字母按照不同的停顿方式读给受测者听,其一为:FB-ITW-AC-IAIB-M;第二组朗读为:FBI-TWA-CIA-IB M。最终,受试者能顺利的回忆出第二组字母,测试证明要想成功回忆出信息组块,必须熟悉所呈现的信息块。这个测试说明了长时记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支撑作用。在口译训练中应重视通过长时记忆建立各类题材的知识储备,加强前期的准备,才能提高信息检索和提取速度。

2.2.1 背景知识联想法

从图式理论角度来看,译员在对语篇进行听力理解时,不只是简单地对字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而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就可以对所接受的声音符号进行分析,合成,归纳,从而实现语篇的理解。该过程为输入的信息与记忆中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既然在口译过程中信息的理解和输出以记忆中的语言知识、语言的意义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参照,那么学生在口译训练时应该重视语言的意义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基本功词,特别是词汇蕴含着的背景知识,教师要善于向学生传授其社会文化意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记忆,防止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而产生错误的词义联想。比如,在正式场合中,有学生将“爱人”误译为“lover”。这样的误译根源在于学生不了解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无法准确掌握语言和文化信息,因此在进行跨文化背景下出现不恰当的翻译。

刘和平[5]根据思维线路特点将口译中常见的话语归类为6种类型:叙述言语体、论证言语体、介绍言语体、礼仪性演说体、鼓动演说体、对话言语体。这种分类将信息纳入到固定的套式中,语言信息和思维逻辑整合为一体,这样可以帮助译员提高检索信息速度,那么该种分类对口译教学也有着同样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教师帮助学生构建主题模式,然后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板块进行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把握,其次让学生把握语篇的结构特点,能够快速的抓住重点信息,追踪讲话人的思路,并能及时对词义进行推测,作出合理的解释。

2.2.2 形象记忆法

对输入语篇加以记忆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形象记忆。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记忆内容,是由感知到思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这种记忆保存了事物的感性形象特征,因而具有显著的直观性特点。学生处理抽象的语言材料,可充分利用形象记忆优势,将源语内容形象化,即通过想象或联想将语篇内容变成生动活泼、鲜明直观的形象。

口译中的形象记忆可以分为两大类:静态形象记忆和动态形象记忆。静态记忆可用来处理描述性语篇,如空间结构,人物景象。学生可以快速将该类信息变成对一个整体图像的记忆。例如,在课堂中,教师介绍中国地理时,首先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的背景知识把中国版图想象成一只公鸡,然后根据输入信息,在这幅地图上,构建空间结构和相关路线。那么输入的各个地名和相互位置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动态记忆可用于事物发展类或者动作完成类信息。学生可以将输入的信息按照时间或者逻辑顺序想象成一幅幅动态的画面,然后可以在每个画面中添加相关信息。这样的记忆方式保持了信息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例如,在导游口译练习中,学生会听到一段关于景点的神话传说或奇闻异事。那么学生可以按照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尾将这则故事的信息分成几个小片段。那么这个回忆过程如同放电影一样,整套信息就能完整的回放出来。

总之,静态和动态形象记忆的方法能减少识记材料的负荷,弥补了意义记忆枯燥乏味的不足,同时所使用的符号或意象较少,但能承载相对多的信息量,从而有效提高记忆效率。

3 结论

口译涉及同一时间内多项任务的处理,因而对译员的注意力分配提出了较高要求。译员应完成听辩理解、短时记忆和信息提取3个阶段任务,在这过程中要协调精力的分配。而短时记忆是这其中高强度脑力活动的关键环节,在精力总额一定的前提下,听辨理解和短时记忆展开精力资源竞争。因此,口译教学阶段初期教师应一方面有意识地减轻输入材料听辨难度,另一方面根据口译记忆的特殊性以及不同类型记忆的认知特点采用相应的训练策略和方法,让学生能把更多的精力分配给记忆,做到有的放矢。

[1]Baddeley A D.Working Memory[M].Oxford:Clarendon Press,1986.

[2]Ericsson K A,Kintsch W.Long-term Working Momery[C]//Psychological Review.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Baddeley A D.Short-term memory for word sequences as a function of acoustic,semantic,and formal similarity[J].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66(18):362-365.

[4]Bower G H,Springston F.Pauses as recoding points in letter ser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70(83):421-430.

[5]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责任校对 游星雅)

G642

A

1674-5884(2014)06-0096-03

2014-02-13

湖南科技学院教改课题(XKYJ2011007)

黄超楠 (1980-),女,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短时记忆译员工作记忆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动力电池剩余容量预测方法
大电机技术(2022年4期)2022-08-30 01:39:24
工作记忆怎样在大脑中存储
科学(2020年2期)2020-01-08 14:55:16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对英语听力的影响
口译中的“陷阱”
英语学习(2017年3期)2017-04-10 23:21:37
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短时记忆理论的影响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7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外文研究(2016年3期)2016-03-17 12:41:05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天中学刊(2015年4期)2015-08-15 00:51:01
基于驾驶员短时记忆的可变信息标志布设密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