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形式创新探索
——以实践课程《农村推广管理实验》为例

2014-03-30 18:56滕明兰
关键词:财经类农林农业

滕明兰

(广西财经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财经类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形式创新探索
——以实践课程《农村推广管理实验》为例

滕明兰

(广西财经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财经类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形式创新的总体设计应包括3个方面:一是课堂情景模拟式教学实践;二是校内实训工作室实践;三是校外实地参观与生产劳动实践。以《农村推广管理实验》课程为例,对这3种实践教学形式的展现进行探讨。要实现实践教学形式创新,不仅需要涉农部门、涉农企业及基层农村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学校给予教师更大的灵活度和自由度,同时教师要打破思维的局限,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拓展思维的广度高度和宽度,调动学生积极配合和参与实践教学方式创新的热情。

财经类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农村推广管理实验

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时任部长周济也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1998年教育部颁布设置的专业——农林经济管理,自该专业设置以来,对其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便较多,而对其实践教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探讨较少;相对而言,农业院校的该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较为成熟,而财经类院校的该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较为滞后,不仅缺乏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性研究,同时,实践教学研究的地域性和针对性也不明显,研究结果的应用性不强。因此,对财经类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还有待深入,重要的是突出其地域性和学科的特色优势性。同时,为了确保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有必要通过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实践课程加强对财经类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探索和实践。

一、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形式创新的总体设计

在对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形式创新进行设计之前,必须先厘清其设计思想和主要内容,以区别于农林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对农林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农林技术基础,如有的农业大学该专业开设有《林学概论》《畜牧学概论》等课程,学生的就业方向可涉及到一些农林企业的技术性岗位。而财经类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往往更加倾向于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在对农学和林学的一些技术性课程训练方面较为缺乏,学生的就业方向也更多倾向于经营管理类方面岗位。

(一)指导思想

对于财经类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来说,其专业定位是要让学生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形式创新的指导思想是:要在实践教学中去发现学生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特长,培养其金融财会方面技能,学会在政策文件中看到机会,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对农经管理人才的现实性需求;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人才;帮助学生成为能正确而敏锐地认识现实热点问题和对策,并对问题具备较强解决能力的新型农经管理人才。

(二)主要内容

不同于农林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财经类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农业技术、农业科技成果等方面非常薄弱,因此其农业推广实验重点不能放在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科技推广等方面,而是侧重于农村社区管理、农业经营服务、农村组织设计等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同时通过实践教学,要更好地训练学生在应用写作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通用技能,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基于此,该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创新的总体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情景模拟式教学实践。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方式就是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变和适应能力。情景模拟实际上在这里也指角色扮演,主要用于训练学生对农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课堂情景模拟式教学实践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实践教学方式提出挑战,使得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整个课堂由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事先分成小组,自己设计情景,自己查阅资料,不仅要熟悉相关的专业理论,还要结合自己的体会把情景以话剧或者小品的实行展示出来。这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反复修改和操作的过程,极大地改进了教学效果。

2.校内实训工作室实践。校内实训工作室实践是一种模拟实验的方式,是教师根据实践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实验室里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是学生利用仿真的农林经济管理资料、审计资料等按照所设计的实验环境而进行的操作性训练[1]。学生可以通过模拟一个农业企业的实际业务,经过教师整理和加工后所形成的系统、完整的资料,由学生在模拟室里充当不同的管理角色,按照实际业务处理规范所进行的仿真操作演练。它主要包括基础性的综合模拟实习、专业性的综合模拟实习等。该模拟实验内容系统,实习环境逼真,实习效果好,可以对学生关于农林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等操作技能起到全面的检验作用。

3.校外实地参观与生产劳动实践。校外实地参观与生产劳动实践教学是推动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渠道[2]。为了更好地把农林经济管理教育与农村社会和农村市场紧密结合,校外实地参观与生产劳动实践提倡教学实践与项目、与市场的两结合,使学生在校外实地参观与生产劳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此,作为教师,可将其科研项目分解为一系列子项目,让学生参与项目,将学生实践与教师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从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实证调查、资料收集等工作开始,到后期自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和完成。同时,组织学生到农村或者农业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了解农村社会现状、认识农村市场、熟悉农林企业的生产管理规律,加快学生与农村社会接轨的速度,具备对农村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加强对农村市场的调查能力和全面的市场分析能力。

二、实践课程《农村推广管理实验》教学形式创新实践

广西财经学院自开设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以来,就在该专业开设了理论课《农业推广学》以及相配套的实验实践课程《农村推广管理实验》。通过这样一门实践课程作为载体,将该专业的各种实践教学形式融合起来,在教学中尽量发挥财经类院校在经济和管理类课程方面的优势。作为财经类院校,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对农村经济社会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其在农村的科技推广能力、经营推广能力和规划发展水平。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应变能力,还要有做群众工作的领导艺术;不仅要具有看农民农村农业的微观视野,还要具有高屋建瓴的宏观制高点。基于以上诸种原因,提出该课程建构的3种实践教学形式。

(一)课堂情景模拟教学

课堂情景模拟教学一般选取“农业推广行为改变”这一内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实践分组。提前两周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4~5人一组,各小组确定模拟选题,如“稻田养鱼-立体农业”农业生产模式推广、越南木薯推广、核桃种植推广、沼气托管模式推广等。

2.实践准备。每个小组根据所选模拟议题进行充分准备,并撰写实践提纲(表演脚本)。

3. 课堂模拟。各组同学以话剧、小品、微视频等方式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同学需作好记录以便讨论提问。

4.成果分享。模拟展示结束后,其他小组同学指出该小组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其展示中出现的疑惑进行提问,情景模拟小组各成员分别作答。

5.实践总结。模拟展示结束后,每个小组根据研讨情况撰写研讨总结和实践心得体会。

(二)校内实训工作室实践

校内实训工作室实践一般选取“农业推广经营服务”这一内容,实践地点选择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实践分组。提前两周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4~5人一组,各小组确定选题,如云南鸡枞菌营销策划推广、田阳芒果营销策划推广、合浦南珠区域品牌营销策划推广、富川脐橙营销策划推广等。

2.实践准备。每个小组根据所选题目进行充分准备,并制作PPT。

3.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位同学上台展示PPT,小组其他同学可以对展示的内容加以补充。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同学需作好记录以便讨论提问。

4.成果分享。PPT展示结束后,其他小组同学指出该小组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其内容中出现的疑惑进行提问,展示小组各成员分别作答。

5.实践总结。展示结束后,每个小组根据研讨情况撰写研讨总结和实践心得体会。

(三)校外实地参观与生产劳动实践

近年来,随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日增,农村社区的服务功能得以彰显,一些地区甚至大胆革新,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这样一个出现在农村的新生事物,如何被农民接受,如何被农村社会接受,需要农业推广人员的努力。基于此种原因,校外实地参观与生产劳动实践一般选取“农村社区规划推广”这一内容,先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到某一农村社区进行实地参观,在参观过程中通过听取基层行政人员的介绍以及实地观察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农村社区尤其是新型农村社区功能的认识,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农村社区发展规划推广。教师带队参观结束后,再布置学生自行完成一次实地考察并做出规划。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实践分组。提前两周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4~5人一组,各小组确定实地参观的地点,由学习委员进行统计协调,尽量避免各小组参观同一地方。地点的选取可以是农村社区建设较为成熟的地方,也可以是农村社区建设刚刚起步的地方,但因为各种限制,一般选取城市近郊的农村,一天之内能够往返学校。

2.实践准备。每个小组根据所选地点进行实地参观,并结合参观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语音资料、影像资料等制作PPT或者微视频。

3.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派1位同学上台展示PPT或者放映微视频,小组其他同学可以对展示的内容加以补充。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同学需作好记录以便讨论提问。

4.成果分享。PPT或者微视频展示结束后,其他小组同学指出该小组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其内容中出现的疑惑进行提问,展示小组各成员分别作答。

5.实践总结。展示结束后,每个小组根据研讨情况撰写研讨总结和实践心得体会。

三、实践课程教学形式的创新实践总结

(一)对课堂情景模拟教学实践的总结

通过课堂的情景模拟,使得学生能动地、综合地、有效地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技能。以“农业推广行为改变”实践为例,学生不仅更加深入地掌握了理论课上所讲的农民行为原理、农业推广沟通原理、创新的采用和扩散原理,而且也掌握了更加灵活的农业推广方法,训练了农业推广的语言沟通能力。此外,情景模拟的附加功能就是激发了学生专业以外的才能,包括语言能力、表演才能和编导才能。这种实践课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二)对校内实训工作室实践的总结

通过校内实训工作室实践,学生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对所展示的对象进行模拟。以“农业推广经营服务”这一内容为例,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学生基本熟悉并掌握了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程序和技巧。尤其在成果分享环节,各个小组自由发言,提出自己对其他小组制作方案的意见和看法,使得各个小组之间思维不断碰出火花,策划方案得到了完善,这样的训练为学生们参加校内的一些营销策划大赛或者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也奠定了基础。

(三)对校外实地参观与生产劳动实践的总结

通过校外实地参观与生产劳动实践,学生收获颇多。以“农村社区规划推广”这一实践为例,学生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一是学生在没有老师带队的情况下,亲身去体验农村,与基层村干部、乡镇企业和农民交流沟通,了解目前农村社区发展情况,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训练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学生为完成农村社区规划的实践任务,必须自己查阅课本上没有的资料,了解什么是规划、如何做规划,从绘图能力、设计能力到自学能力,并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增强;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学生更加领会了社会调查的方法,如何采用“解剖一个麻雀”的方法去深入认识农村,为了认识这个村庄,学生多次回访这个地方,有时仅仅为了一个数据也反复求证,这对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四、实践课程教学形式创新的保障措施

对于财经类院校来说,学生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设计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时,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农业推广演讲与写作能力、农业推广沟通协调能力、农村社区规划方法以及农业推广经营服务能力,这样为学生今后进入政府部门、涉农企业做好专业上的准备。基于此,要建设农林经济管理的特色优势专业学科,其实践教学形式创新需要得到以下的保障:

(一)涉农部门、涉农企业及基层农村要大力支持学生调研实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形式创新需要得到当地涉农部门、涉农企业及基层农村大力支持,因为该专业大部分专业主干课如《农业企业管理》《农业资源与区划》《农业推广学》等都需要配套相应的实践课程,学生需要进到农业推广站、农经管理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一些行政村、自然村实地参观学习。因此,需要在这些部门建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配备基地指导教师,以便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农村体验。

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已在当地建立了三种类型的实践基地:一是新农村示范村镇实践基地。主要在广西不同的区域选择代表性的新农村示范村镇,如农业综合生产型、生态旅游观光型、特色产业主导型以及小城镇型等,并与当地相关部门签订新农村共建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二是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实践基地。从2008年开始,学校与广西数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包括蔗糖产业、果蔬产业等)签订校企共建协议,将这些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设立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基地。三是涉农部门社会调查观测站实践基地。主要包括农业厅、农业科学院、农业局或者农业局下属的植保站、植检站、农技站、种子站、果树站等;此外,还在学校附近的一些农村确立典型农户,让学生定期去农户家调查农户的种植情况、收入情况等,同时向农户学习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农民需求和农村社会,为今后从事涉农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学校应给予教师更大的灵活度和自由度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实验室,因此,作为学校,应给予教师更大的灵活度和自由度,让教师带领学生去到现场,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农业农村,让教师能有更大的空间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创新该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以便使得本专业的课程能够更加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同时,由于教师带领学生去农村实践较为辛苦,且存在经费的制约,因此学校应增加对本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物质和政策支持,以鼓励更多的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带领学生到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村等现场去实践。

(三)教师要打破思维的局限,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它需要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国家、地区对农经人才的真实需求,从而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和方式。不仅如此,教师需要不断挑战自己思维的局限,打破传统的老师指导、学生操作的思维定势,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吸气”,老师从学生身上吸收一些闪光的想法,不断调整实践中的问题和局限,拓展自己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以笔者任课的《农村推广管理实验》为例,在操作“农业推广行为改变”情景模拟的过程中,刚开始老师的思维就固定在一定要在课堂上展现出这个推广过程,但这样的安排对有些表现元素较多的小组来说难度较大。后来有的小组建议,可以不用在课堂上直接模拟,而是小组成员到近郊农民家庭实地模拟,利用电子设备拍成微电影的形式,这样不仅模拟情景更加真实,而且也锻炼了学生摄像、编导、剪辑等能力,课堂上放映的微电影效果非常好。

(四)调动学生积极配合和参与实践教学方式创新的热情

要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形式创新,最重要的还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事实上,教师在实践课中很多教学方式创新的想法都来自于学生的启发,包括学生的疑惑、学生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如何才能调动全班学生积极配合热情参与实践教学?关键在于实践分组。一般在实践分组时,尽量将班干部和一些较为积极的学生分散在各个小组中,以起到中心作用;同时,一定要充分发挥“示范小组”的“示范效应”。以笔者任课的《农村推广管理实验》为例,在操作“农村社区规划推广”实践中,刚开始很多小组因为怕麻烦,都懒于去到农村进行实地调研,而是通过在网上搜集材料,草草完成实践。但因为学习委员所在小组特别积极,该小组通过系列资料搜集后,全体成员乘坐火车去到临近城市的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进行调研,在调研中,不仅对农村社区规划推广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而且也将实践当成了一次旅游机会,在轻松中完成了实践。这给其他小组极大的冲击,于是各个小组纷纷组织实地参观调研,最终该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结语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要建设特色优势学科,必须在其实践教学上进行创新;而要进行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创新,必须重视起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对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可以渗透到每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社会的支持、学校的包容、教师的“走心”和学生的投入。

[1] 黎东升,许家林. 论面向新世纪的农林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3):20-22.

[2] 郑凌.版式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形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1):172-173.

(编辑:王雅娇)

2014-09-26

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编号:2013JGA2282013A09)。

滕明兰(1976-),女,重庆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农村经济的研究。

G642.0

A

1008-6927(2014)06-0086-05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4.0196

猜你喜欢
财经类农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