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2014-03-30 16:03刘彩娥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检索研究生学术

刘彩娥

(北京工业大学,100124)

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信息素质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而持续的关注与重视。不少国家与地区便开始研究制定“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修订。在国内,高等学校普遍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宽泛的概念,更多指向通用信息,而非学术信息。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中,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目标也没有明确的区分。笔者认为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应该侧重培养其学术信息素养。

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科学研究能力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信息时代,科研工作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全面检索科技文献信息,科研工作将是盲目的。另一方面,学术研究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在对学术信息不断积累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的过程。因此,学术信息素养是研究生必备的素养,是研究生学习与科研工作的基础。

1 学术信息素养概念的内涵

目前国际上没有关于学术信息素养的权威的定义,它应该而且必须是基于信息素养定义的,是信息素养定义的衍伸。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是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来的,至今已有将近40年的历史。其间,业界对信息素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阐释,并从整体上达成两方面共识:(1)美国图书馆协会在1989年的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定义被普遍认可,成为比较权威的定义,具体内容为:“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2)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的内容。

姜晓曦在《学术信息素养在信息类型与获取方式方面的变化分析》一文中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定义:“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应该具备信息意识,能够识别、定义信息需求,运用各种技能从多种学术信息来源中获取、评估、综合各种类型的学术信息,能有效地使用、管理这些学术信息,将信息通过各种信息交流技术与其他人交流共享,利用原有信息以及前人的经验来创造新的信息,并且保证以上这些行为都在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的前提下进行。”[1]张晓阳等在《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结构的调查分析与协调性评价》一文中,将学术信息素养分为四种要素:学术信息意识、学术信息知识、学术信息能力、学术信息道德。并认为各要素之间是互相依存的。[2]显然,这种划分是依照信息素养的概念给出的。

本文围绕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分析学术信息素养的含义:

(1)学术信息意识:有利用文献信息资源解决学术问题并进行科研创新的意识,知道科学研究离不开前人与他人的研究成果,并了解现代社会学术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学术信息环境的不稳定性,具有学术信息的敏感度;(2)学术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能够利用便利的资源与服务,全面获取与科研有关的学术信息与文献;(3)学术信息能力:能够利用已获取的文献信息,解决科研问题,并对科研问题形成完整的综述,把握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前沿与动态,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延伸、发展等,进行科研创新;(4)学术信息道德:合理合法地利用信息,有较强的版权意识与良好的学术道德,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承当相应的社会责任。

2 研究生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存在的共性问题

笔者在研究生“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研究生,尤其是低年级研究生在信息检索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或者说表现出以下几种倾向。

2.1 通用信息检索能力较强,学术信息检索能力较弱

通用信息是指有关生活、工作或基础知识等方面的信息。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上的信息越来越多地帮助人们解决通用层次的问题。研究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网络手段去交友、查找生活信息与通用层次信息,但检索与获取专业文献与信息的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刚入学的研究生,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源比较陌生,特别是对英文的专业数据库与开放存取资源几乎一无所知,不能顺利获取专业学习与科研过程中需要的学术文献,更不能有效地检索相关学术信息,以此了解本学科或某一问题的历史、前沿与发展趋势。

2.2 信息检索与获取能力较强,信息的评价与利用能力较弱

经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研究生普遍能够熟练使用图书馆以及网络上的各种形式的文献信息资源,熟悉各种检索技巧,顺利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但是,对文献的选择评价能力不强,利用文献解决某一具体专业问题的能力也相对较差。信息社会中信息超载问题严重,人们往往不是得不到信息,而是获取过多的信息,信息量远远超出了人的阅读与处理能力。所以,科学研究必须能够判断什么是重要的、权威的信息,什么是冗余的信息,哪些信息或文献对自己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或文献是重要的,哪些信息可以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而目前研究生这方面的意识与能力都有较为明显的欠缺。利用专业文献解决具体问题是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文献与信息,综合分析比较才能够完成。

2.3 偏重电子资源,忽略传统纸质资源

电子资源是目前文献资源的主流,由于它便捷的检索与下载功能,很受用户青睐。研究生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习惯从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查找并下载文献,而忽略了纸质文献资源。

纸质文献资源不仅是传统的文献载体形式,而且因为它的长期保存性等优点,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被完全取代。同时,网络数据库是有使用权限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纸质的资源都有相应的电子版,大量的优秀的学术著作、工具书等,不得不使用传统的纸质文献,尤其是那些经典的工具书,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献信息源。

2.4 文献检索能力强,数据与事实信息检索能力弱

数据与事实是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尤其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离不开数据的检索。科技论文的写作有时需要大量的准确而权威的数据做支撑,有时需要查证核实有关人文的或科技的事实。数据与事实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科研结论的正确与否。长期以来,高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内容侧重于文献检索,而忽略数据与事实检索,同时,数据与事实检索的特殊性,尤其是检索途径的复杂多样性,使学生对此远不如文献检索熟练。

3 问题产生的原因

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3.1 国内基础教育的偏颇与地区发展不均衡

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几乎没有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或者将信息技术教育取代信息素养教育。同时,由于国内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相关的训练。此外,由于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也导致信息素养教育水平差异也比较大。来自经济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的学生,学术信息素养相对偏低,他们在中小学阶段甚至没有使用图书馆的经历。

3.2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不够完善

目前国内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从大学开始的,并以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以及相关课程为主要内容。事实上,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学术信息素养不是仅仅学习这一门课程就能够全面提高的,而且,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手段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中,由于课时有限,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以使用中英文数据库为主,没有充分的时间培养学生利用文献与科技信息来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恰恰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甚至不是文检课老师独立能够解决了的问题,需要专业教师、研究生导师多方合作才能完成,而导师又往往把学生检索文献的能力培养完全交给文检课老师。文献检索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的设计,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目的等多方面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学效果,制约学生学术信息素养的提高。

3.3 网络信息环境作用的两面性

当代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有文章称他们为“谷歌一代”[3],他们从小就熟练使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以及其他网络资源,要求信息的零时间获取。网络让他们轻松获取信息,同时也弱化了他们对信息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并且忽略了学术信息。与此同时,也弱化了他们信息道德意识,形成学术浮躁的普遍现象。

4 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已经开始注重学术信息素养的培养,并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与具体措施,诸如分学科、分层次教学,“嵌入式”教学(即: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学生专业学习与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这些措施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除此之外,本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4.1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学术能力

学术信息素养不是孤立的,它包含学术与信息两方面的要素。此外,学生的学术水平、科学素养等都对学术信息素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能力与素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培养并提高研究生的学术信息素养,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与科研能力,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从文献检索课教学的角度来说,具体要进一步推进“嵌入式”教学,并深入研究“嵌入式”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已经开始普遍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嵌入式”教学[4]。“嵌入式”教学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教学内容的嵌入与嵌入的形式两层含义。与专业课相结合是主要的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术信息素养的内容嵌入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以及手机移动网络空间。嵌入的内容可以做到更加深入细微,而不仅仅是大块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嵌入。

4.2 重视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

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环节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欠缺,造成实践内容不得不重检索技巧而轻具体应用的倾向;二是由于文献检索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所限,造成实践内容的整齐划一,而非个性化,较少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与学术研究应用等因素。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践环节是文献检索教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检索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实践环节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各种信息源、各种检索技巧获得文献并解决具体问题,或围绕某一课题,完成综述。实践环节的设计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学生专业,二是科研。

实践环节的设计,不仅需要教师认真钻研,精心完成,还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研究生导师合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4.3 探索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力措施。目前国内对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评价的主要形式是“文献检索课”考核。“文献检索课”的考核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开卷考试(检索规定的题目)、机考(随机生成题目)和综合检索报告。由于学生专业的个性化,这几种方式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术信息素养水平。

本文4.1部分论述了学术信息素养不是孤立的,包含学术与信息两方面的要素,而且目前在国内“嵌入式”的信息素养教育也得到普遍推广,因此,考核机制应该考虑学生的研究工作、专业等多种因素,并贯穿整个研究生的学习阶段。

4.4 关注新信息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是不断发展的概念,在不同信息环境下,信息素质教育具有不同的形式与内容。“泛在”信息环境正在形成,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方面需要积极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尝试“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微课”与移动教学等形式,使学术信息素养教育在研究生中得到普及;另一方面,学术环境随着信息环境的发展而发展,需要探索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学术信息素养新的内涵。

5 结语

学术信息素养是研究生必备的素养之一,是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的前提。目前国内研究生信息素养的教育还不是十分完善,还需要业界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培养经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姜晓曦.学术信息素养在信息类型与获取方式方面的变化分析[J].情报杂志,2011,(09):168-179.

[2]张晓阳,焦海霞,左健民.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结构的调查分析与协调性评价[J]情报杂志,2013,(05):190-194,189.

[3]Rowlands I,Nicholas D,Williams P,et al.The Google generation:The information behaviour of the researcher of the future[J],Aslib Proceedings,2008,60(4):290 -310.

[4]谢守美,赵文军.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J],情报资料工作.2012,(01):108-111.

猜你喜欢
检索研究生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