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纸质期刊文献传递服务研究

2014-03-30 16:03常晓群纪秀丽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过刊馆藏检索

常晓群,纪秀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

近年来,图书馆建立了以网络化与资源共享为特征的新的文献传递服务体制,电子期刊凭借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在图书馆的期刊资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纸质期刊仍然是期刊资源的主导形式。由于纸质期刊在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上比电子期刊更具有优越性,出版质量和学术水平比电子期刊更加有保证,它们仍是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的重点,电子期刊、网络期刊数据库仍无法代替纸质期刊的地位,很多学者仍习惯使用纸质刊物,即使是通过电子形式获得的资料,75%的人还是看打印出来的纸型稿[1]。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现有的纸质期刊不可能被电子型期刊完全代替,所以在高校图书馆中管理好纸质的印刷型期刊资源仍然是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的重点[2]。

过刊是指“过期期刊”,广义上是指当期以前的所有期刊,狭义上是指经过一个阅览周期之后,下架装订成册的期刊[3]。但是过刊不等于内容过时,自科与社科过刊的借阅半衰期分别为1~2年和3~5年。作为图书馆主要文献类型之一的过刊,随着连续出版物剧增,利用率和流通量大幅增长,已经远远超过图书。但随着过刊数量的增长,过刊存储空间不足,管理成本加大,重书轻刊、重藏轻用等问题凸现。因此,制定过刊管理和开发利用的长远规划,对开发利用过刊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过刊文献传递服务现状

传统纸质期刊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藏着巨大的信息量,是教学、科研信息的重要来源。改变传统观念,优化过刊结构体系,加强过刊借阅管理及过刊文献传递,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是充分开发及利用过刊文献资源的有效措施。基于以上服务理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于2009年在期刊部试行开展过刊文献传递服务,此项工作的具体做法是读者向过刊阅览室工作人员提出请求,然后由其查找相关文献扫描后,在两个工作日内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读者信箱。一年来已完成本校教师和博士生约600次服务请求,共扫描约3000页的过刊文献传递服务,这项工作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经过对过刊文献传递服务试运行的摸索和经验总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于2010年9月在期刊部正式开展过刊文献传递服务,服务对象由博士研究生和教工延伸至硕士研究生。

2 期刊文献传递创新服务模式

从目前过刊文献传递服务试运行过程来看,为使过刊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充分发挥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具体问题。

2.1 挖掘馆藏期刊资源,做好宣传工作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开展过刊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期刊部应积极开展宣传和推广。馆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向读者推荐过刊信息,让读者充分了解馆藏过刊信息资源建设动态,为学术科研、科技发展所作的贡献等,可以在图书馆首页列出这一服务的链接,还可以开展专题讲座、专题书展,定期举办橱窗、壁报等各种专栏的宣传活动。针对不同读者的实际需求,提供多途径、全方位服务,及时向他们提供需要的期刊文献。对读者进行引导,编制过刊导航目录,激活期刊资源。利用现有的过刊资源和自身的信息采集、分类、编目等信息组织、加工能力,编制馆藏过刊目录、学科目录、主题目录等,建立相关信息库、网上资源指引库,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专业信息资源,主动向读者展示馆藏过刊资源,直接向不同类型的读者提供专业服务,让读者利用检索系统方便地查找过刊文献,有效地活化期刊信息资源,更好地为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服务。

2.2 整合纸本和电子期刊,构建期刊文献保障体系

图书馆的期刊资源由纸本期刊和电子期刊共同构成,二者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学术期刊保障体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电子期刊和纸本期刊在采购、典藏等方面存在相互脱离的现象,既造成经费浪费,又给读者使用带来不便,没有形成不同载体兼顾的期刊资源保障体系。整合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的工作重点是将馆藏的纸质期刊(特别是读者需要的期刊),对照已经购买的电子期刊目录进行网上查重处理,尽可能地引导读者充分利用电子期刊,如果确实没有,可进行过刊文献传递服务。积极引导用户培养良好的检索习惯,使他们能最充分地利用现有期刊资源,使文献资源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整合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经过分类、标引和建立数据库等加工环节,运用数据挖掘及数据仓库技术、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以及SFX软件工具等新技术[4],重新集合成具有新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资源体系,实现各种馆藏资源的无缝链接和一站式检索,构建完整有效的馆藏服务系统。工作重点之一是更加重视收藏资料的数字化加工和数字化文档的保存[5],将纸本资源的数字化作为资源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

2.3 建立期刊文献传递数据库管理系统

期刊管理工作环节多,过程复杂,采用计算机管理,借助数码设备将所有期刊内容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系统,可以把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的人力投入到服务当中,请技术部帮助设计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工作量统计功能。现代信息工作的内在特点也要求期刊开发工作配备现代化手段,做到信息开发的快捷、准确[6]。

2.4 做好过刊导读工作,培养读者检索过刊的能力

在信息化日趋发达的今天,各类信息蜂拥而至。读者面对浩瀚的过刊文献常常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导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工作人员可以自己编写目录,将怎样利用过刊文献等导读内容在图书馆网上发布,以便读者更好地检索。重视开发现有馆藏过刊文献资源,编制富有特色的各种索引、专题数据库等,供读者从多种途径快速获取馆藏过刊信息。期刊内容丰富,而且相互渗透,重复交叉,信息分布多元化,读者检索有一定的难度。过刊工作者必须具有信息意识,引导读者掌握一定的文献信息检索知识,学会使用索引、工具书等。读者的检索能力直接影响其利用图书馆的能力。要让读者参加图书馆组织的检索课学习,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独立完成检索全过程,提高文献检索兴趣,使之真正掌握检索方法。除图书馆发挥文献检索教育的职能外,教师也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学生对文献的了解,激发其查阅文献的积极性。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以口授方式,一对一地介绍检索工具,传授检索方法,也可请馆内外有经验的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文献查新、课题检索的方法,分类检索、题名检索、著者检索等检索途径及有关知识,使学生掌握文献信息阅读、搜集和积累的方法,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查询、利用技巧等。同时,要引导读者学习利用馆藏电子期刊,以弥补纸质过刊文献的不足。

2.5 提高期刊工作人员素质,创新服务内容

网络环境下期刊信息资源的文献传递服务要以高智力、高技术为支撑。期刊馆藏结构、管理方式、服务手段的不断更新,对期刊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期刊馆员不仅应具备扎实的、深厚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提高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主动服务意识。由于期刊内容复杂,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不易被读者发掘,这就要求期刊馆员对各种专业期刊有所了解,具有较强的信息组织和管理能力,及时向读者提供对口的学术信息咨询服务。将传统阅览室坐等式被动服务转化为推介期刊馆藏信息的主动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期刊信息专家。要有较高的信息素质,善于捕捉、挖掘有效信息。有较高的组织宣传能力,能够将开发的信息产品推销出去。图书馆可采取举办短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鼓励馆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等,对图书馆员进行继续教育,使其知识结构与专业素质不断适应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需要。期刊工作者要勇于探索,不断进步,使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2.6 做好典藏工作,提高过刊利用率

做好过刊典藏工作,首先以本馆重点专业期刊为主,其次以期刊复印量、咨询记录统计、核心期刊目录为参照,来确定典藏结构。这样可以保住重点期刊,淘汰低质量期刊。节省下来的经费和空间用于订购质量高的期刊,形成良性循环,使期刊越来越符合读者的需求,提高馆藏期刊利用率。期刊的大量入藏,书库几近饱和,给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和读者的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只有剔除无用过刊,才能充分容纳新过刊,以提高过刊利用率。

3 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文献信息网络化、数字化迅速发展,过刊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馆藏之一,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如何发挥过刊文献的价值,充分挖掘过刊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提高过刊文献的利用率,最终实现过刊资源信息情报价值的最大化,是摆在图书馆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从图书馆的宗旨出发,勇于创新,大胆改革过刊服务、管理模式,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馆藏过刊资源进行开发,就能使过刊文献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

[1]赵培云.电子期刊发展任重道远[EB/OL]./http://www.cnw.com.cn/cnw/2000/06/0623.asp.

[2]姜永常.我国期刊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3):206 -208.

[3]刑建学.图书馆过刊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J].图书馆论坛,2010,(24):251.

[4]张 群等.高校馆藏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的整合与服务[J].情报杂志,2005,(7)24:127-128.

[5]虞 敏.ACRL《环境审视2007》提出“未来大学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十大设想”[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1):1-2.

[6]万桂荣,杨建明.谈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的管理与利用[J].教育研究,2004,(9):111 -112.

猜你喜欢
过刊馆藏检索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中国蔬菜》网站实现在线投稿和过刊浏览
《中国蔬菜》网站全新开通 实现在线投稿和过刊浏览
《中国蔬菜》网站全新开通 实现在线投稿和过刊浏览
《中国跳菜》网站全新开通 实现在线投稿和过刊浏览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