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侨刊乡讯收集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4-03-30 16:03景海燕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侨乡华侨广东省

景海燕

(暨南大学,广州510632)

1 广东省侨刊乡讯概况

侨刊乡讯是我国侨乡特有的民办刊物,由侨乡民间编辑出版、专门向海内外发行或赠送,有“集体家书”的美誉,是侨乡所特有的新闻现象和文化现象,被认为“在世界新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最早出版的侨刊是广东省新宁县(1914年后改称台山县)的《新宁杂志》,创刊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国已有逾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侨刊乡讯近300种。

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以及侨刊乡讯的发源地,广东省的侨刊乡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数量众多,多达 160 余种[2][3](省新闻出版局正式登记 140种[4]),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包括村刊、族刊、校刊、镇刊、县(区)刊、市刊等,种类齐全。据统计,全省侨刊乡讯每年总计发行451万份,发行范围覆盖161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地区最多的侨刊发行至90个国家和地区,很多侨刊发行至60—70个国家和地区[3]。

侨刊乡讯在广东省虽然分布广泛,除云浮市外,其余地级市都办有侨刊乡讯,但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第一侨乡的江门,有侨刊乡讯88种之多。近几年来,江门侨刊乡讯年出版总量保持在50万册左右,年对外发行约35万册,发行到5大洲64个国家和地区[5]。2011年7月,全国首个侨刊乡讯文化巡展活动在江门启动。

侨刊乡讯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侨”字和“乡”字特色[6],具有新闻本土性、文化地域性和风格乡情性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海外乡亲的欢迎,被誉为“集体家书”,也逐步成为侨乡对外宣传的一张特殊的“名片”,是广东省最有特点和价值的华侨地方文献之一。五邑侨史及侨乡文化研究专家张国雄教授在为《集体家书连五洲——五邑侨刊乡讯研究》一书作序时指出:“侨刊乡讯是五邑侨乡最突出的文化现象和最丰富的遗产之一。与五邑侨乡中西合璧的建筑一样,侨刊乡讯也是这个侨乡相较于其他侨乡更有特色的标志性遗产。因此,它理当是五邑侨乡文化和华侨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7]。

2 多元合作,广泛收集

多年来,暨南大学图书馆在建设华侨华人文献特色馆藏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努力与尝试。1995年,成立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专门收集国内外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书刊资料,建立华侨华人文献专藏,建设专题数据库。在特藏建设过程中,除了注重常规渠道出版发行的书刊资料的收集外,对于非常规渠道发行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与研究价值的侨刊乡讯也重点进行了收集。

侨刊乡讯多采用自办发行,免费赠阅的方式,在邮局征订目录中难觅其踪。因此不能象其他报刊一样,通过邮局或由书商统一订购,只能采取逐一征集的方式。针对这一情况,与多部门合作,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了解掌握侨刊乡讯的出版情况并与出版单位取得联系,积极争取获赠成为全面收集的关键。

2.1 与主管部门合作,掌握侨刊乡讯的出版与发行动态

2.1.1 与省侨办及各地市侨办等行政主管部门合作,全面掌握全省侨刊乡讯出版发行现状

审批、指导和监管侨刊乡讯的出版和发行是广东省侨办的职能之一,因此,对全省侨刊乡讯的出版发行情况的掌握比较全面。广东省侨办一直十分重视侨刊乡讯出版工作,早在1988年,省侨办、省新闻出版界就颁布《广东省侨刊乡讯管理办法》,使得侨刊乡讯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2003年,为更好地指导全省侨刊乡讯出版工作,组织成立了广东省侨刊乡讯指导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对全省侨刊乡讯的出版发行进行指导,对省侨办做好侨刊乡讯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广东省侨刊乡讯的健康发展[8]。此外,编辑“广东侨刊乡讯工作通讯”,不定期向国侨办及省市领导以及各地市侨办、各侨刊乡讯社通报全省侨刊乡讯相关情况,加强工作信息交流,迄今已编辑18期。通过争取,2010年把“支持办好侨刊乡讯”写进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确立了侨刊乡讯在建设文化强省中的地位[9]。

多年来,中心一直注重与广东省侨办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从而初步了解全省侨刊乡讯的出版概况,并得到大部分侨刊乡讯编辑部的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为我们全面收集广东省侨刊乡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以广东省侨办为桥梁,与各地市侨办建立联系,争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中心还利用文献资源的优势,为广东省侨办及各地市侨办提供专题咨询、文献检索与查询服务,定期寄送中心编辑的《侨情简报》及《侨情综览》等资料,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多年不懈的收集成果也得到广东省侨办与各地市侨办的认可,2010年中心主任当选为侨刊乡讯指导委员会委员,更为直接地参与侨刊乡讯指导工作,为侨刊乡讯收集工作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迄今收集广东侨刊乡讯130余种,达到95%以上。

2.1.2 与专业主管部门合作,及时掌握侨刊乡讯的动态

一直以来,按照国家有关出版事务的规定,地方出版的报刊,都应事先在当地出版管理机构申报登记。2005年颁布并实施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赋予了“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负责对本行政区域期刊和期刊出版单位的登记、年度核验、质量评估、行政处罚等工作,对本行政区域的期刊出版活动进行监督管理[10]”的职责,使得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侨刊乡讯的管理与业务指导有了法律依据。广东省新闻出版局通过开展侨刊乡讯刊号的审批、年度核验等工作,掌握全省侨刊乡讯创刊、休刊、停刊等动态情况,并在其网站公布“广东省侨刊乡讯登记公告”[11],公布近年来登记侨刊乡讯的刊号、地址、电话等信息,但存在更新不及时的缺点,目前数据尚停留在2009年12月31日。为此,中心指派专人定期与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相关部门联系,了解本年度全省侨刊乡讯的最新变动情况,然后根据其提供的信息与相应的侨刊乡讯社联系,发函寻求寄赠。以2011年为例,通过这一途径及时得知了《台山甄氏侨刊》、《颍川月刊》和《开平侨乡报》三种侨刊创刊的消息,经过联系,成功获得寄赠。

2.2 与侨刊乡讯社建立互动关系,寻求全方位的支持

通过主管部门获得全省侨刊乡讯出版情况与相关信息后,中心即按照地址发送关于请求赠送某某刊物的函,函中说明我们机构的性质以及收集的目的、意义等,并希望每期寄送给我们。函发出之后,得到了全省各地侨刊乡讯社的积极回应,除极个别侨刊社因种种原因没有回复外,绝大部分侨刊社定期将新出版的侨刊寄送给中心,收集侨刊乡讯的种数迅速提升。为保持这种良好的关系,中心除定期寄送《侨情简报》外,每年的元旦、春节都会发贺卡,送去新春的慰问与祝福。同时加入2011年6月成立的广东省侨刊乡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QQ群,与侨刊乡讯的主编保持更为及时的沟通与联系。

为扩大收藏规模,除保证现刊种数与持续性之外,还注重以往期刊的补充。首先对馆藏的侨刊乡讯进行细致的清点,列出缺藏的刊期,先是向各地侨刊乡讯社发征集函,同时在中心主页发布征集通知。此举得到了侨刊乡讯社的热情响应,他们或将存档复本侨刊赠送,或委托广州的亲戚朋友上门赠送,共补充缺藏的断档侨刊1300余册。《高明乡讯》的主编,将其多年收藏的广东省各地侨刊40余种,200余册,全部无偿寄赠给中心,其中有些侨刊已经停刊,极大地充实了我中心各类侨刊的收藏。针对这种不计报酬的义举,中心于2010年3月举行侨刊乡讯捐赠仪式,向各侨刊乡讯社颁发捐赠证书,以表达对多年来支持我们收集工作的谢意。

2.3 与其他收藏机构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广东省内涉及收藏侨刊乡讯的单位众多,其中广东省档案馆、台山市档案馆、广东省华侨博物馆、江门华侨博物馆收藏有部分出版年代较早的侨刊。就图书馆而言,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五邑图书馆、五邑大学图书馆都有涉及。其中五邑大学图书馆,借助其地缘优势,对于江门五邑地区侨刊乡讯的收藏也颇具规模,并进行了初步开发。我们已经与该馆达成初步意向:将各自收藏的复本侨刊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并计划将这种形式的合作推广到全省各收藏机构,对于有些无法采取交换方式获得的侨刊,则采取复印的方式补充,以达到全面收藏的目的。

通过10多年的努力,暨南大学图书馆的侨刊乡讯收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共收集广东侨刊乡讯170余种(其中部分已停刊),6000余册,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属于规模最大、最全的单位。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深入各级侨务部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各地侨乡乃至研究学者的多元合作、共建共享的关系网络,从而有力保障了文献收集工作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3 与企业合作,对侨刊乡讯进行数字化开发

收集不是最终目的,在对侨刊乡讯进行全面系统收集的同时,中心还对侨刊乡讯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开发,如按照标准在图书馆的Millennium系统中进行著录标引,新刊及时在系统中记到,过刊定期装订等。大大方便了读者进行检索阅览,并及时掌握最新侨刊的到馆情况。

此外,为适应网络化、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自2009年开始,与超星公司合作,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馆藏侨刊乡讯进行了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与检索平台[12],校园网读者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检索、全文阅读、文字摘录、截图保存和打印等功能,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1]周南京.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385.

[2]广东省开展侨刊乡讯核验登记工作[EB/OL].http://www.gdoverseaschn.com.cn/whhq/qkxx/200507290020.htm.2012-05-24.

[3]广东省新闻出版局2008年政风行风评议整改方案[EB/OL].http://www.xwcbj.gd.gov.cn/news/html/ztbd/2008/minzhpingyi/02/article/1223968121509.html.2012-05-24.

[4]2011年全省侨刊乡讯工作综述[EB/OL].http://gocn.southcn.com/ztzl2010/qwzl2010/gdqkxx/jl/201204/t20120412_262611.htm.2012-05-25.

[5]广东江门启动全国首个侨刊乡讯文化巡展活动[EB/OL].http://www.chinanews.com/zgqj/2011/07 - 29/3218593.shtml.2012-05-25.

[6]景海燕.广东侨刊乡讯的收集与整理——以暨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0,(1):56-58.

[7]梅伟强,梅 雪.“集体家书”连五洲——五邑侨刊乡讯研究(1978-2005)[M].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304,序言.

[8]省侨办调整省侨刊乡讯指导委员会成员[EB/OL].http://www.gdoverseaschn.com.cn/ztzl2010/qwzl2010/gdqkxx/dt/201011/t20101117_127903.htm.2012-05-26.

[9]广东侨刊乡讯的现状和发展对策[EB/OL].http://gocn.southcn.com/qwyj/201104/t20110426_155339.htm.2012-05-27.

[10]期刊出版管理规定[EB/OL].http://www.gapp.gov.cn/cms/html/43/604/200711/449823.html.2012-05-27.

[11]广东省侨刊乡讯登记公告[EB/OL].http://www.xwcbj.gd.gov.cn/news/dynamic/xygg/xyggRecords.jsp?id=8581&name=广东省侨刊乡讯登记公告.2012-05-27.

[12]华侨华人书刊全文数据库[EB/OL].http://202.116.13.47:8088/magazine/.2012-05-27.

猜你喜欢
侨乡华侨广东省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我的华侨老师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明溪是怎么打好侨乡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