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云 王明明
山东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
——基于“蓝黄”经济战略的思考
●王桂云 王明明
伴随经济区域化与民办高校的发展,区域经济与民办高校的相互影响日趋明显。山东“蓝黄”经济战略的实施,对山东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及挑战,主要表现为学科专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不高、合作育人体制机制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尚有差距、人才培养重点环节的改革有待深化等。适应“蓝黄”经济发展战略的山东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选择,应依托“蓝黄”经济战略下的产业,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依据“蓝黄”区域人才需求,健全校地、校企、校校合作育人机制;以“蓝黄”经济发展为导向,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改革,为山东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开辟广阔的教育时空。
山东;民办高校;“蓝黄”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民办高校的重要使命。从概念上看,应用型人才重点强调实践应用能力,这种实践应用能力包含应用性技术能力和应用性研究能力,应用型人才是知识实践化和实践学术化两方面能力的有机统一;从特征上看,应用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里强调的能力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从社会功能和价值上看,应用型人才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对应性”,强调社会适应能力与岗位服务意识。而这种与社会需要及经济社会发展“无缝”对接能力的培养,正是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灵活性的重要体现。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区域民办高校为其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因而,山东民高校必须担负起为区域经济、教育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重要任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山东“蓝黄”经济战略的实施,对山东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蓝黄”经济战略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级战略。两大战略给山东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对山东省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相互融合联动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蓝黄”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海洋第一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现代远洋渔业、滨海特色农业等;海洋第二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资源矿产、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海洋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海滨文化旅游业、海洋运输物流业、高等教育、涉海金融服务业和涉海商务服务业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重点是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如绿色种植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等;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以及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食品等高技术产业以及工程机械、体育装备器材和风力发电装备等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生态旅游业、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能源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如科技事业、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文化体育事业等。
(二)“蓝黄”区域专业布局需求分析
伴随着“蓝黄”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才需求增长的重心继续向服务业转移,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的增长比较突出。此外,随着新的技术和市场模式的出现,也对新专业的人才提出要求,例如新能源、物联网等新兴专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山东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也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需要进行拓展与调整。
(三)“蓝黄”区域人才需求分析
“蓝黄”经济战略的实施决定了现阶段山东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山东民办高校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社会经济重点需要的人才,为今后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蓝黄”经济战略实施以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人才需求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背景的要求进一步向重视专业、素质、能力转变。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远多于学术型人才。因此,应用型人才所具有的综合应用能力是“蓝黄”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中的重要因素。而民办高校正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该充分认清现在的经济发展战略形势,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格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将对促进“蓝黄”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现阶段“蓝黄”经济发展对山东民办高校的迫切要求。
在为区域经济培育和积累人力资本的意义上,山东民办高校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民办高校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在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类型的基础上,山东民办高校不断凝练与突出学校的特色与优势,培养了一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看到山东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广阔前景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蓝黄”经济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着些许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学科专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不高
山东民办高校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设置学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理学和人文学科为主,兼顾教育学及其他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结构。
最后,同学交流自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求助老师或者同学,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课堂训练,通过训练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实验内容,更好的利用实验结果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更多的物理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此外,学生还要进行拓展训练,提高自己的物理逻辑思维能力,在遇到同种类型的题目时,能够快速突破.
然而专业设置趋同、学科专业布局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以山东省民办本科院校为例,2013年山东省8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共63个本科专业,其中8所院校均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7所院校设置了市场营销专业,6所院校设置了电子信息工程、财务管理、土木工程、机械设置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专业,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工学、管理学与文学。专业设置的趋同,学科门类的集中,成为民办院校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蓝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后急需的专业,如与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山东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还未能与之对接。加之优势特色专业稀缺,导致了专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高。
(二)合作育人体制机制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尚有差距
传统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山东民办高校已经实施了多年,并形成了相对有效的培养模式与方法。但其在实施中存在着合作方式和内容上单向、单一的缺点,高校单纯依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根据企业实际岗位进行订单式教学的模式束缚了学校教学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模式必须转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合作育人模式,既强调政府的导向性与企业的需求性,又强调山东民办高校提高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动性。
(三)人才培养重点环节的改革任务仍任重道远
“蓝黄”区域经济发展不仅要求人才具备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求人才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部分民办高校仍然存在重基础知识讲授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导致毕业生应用能力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如何在人才培养各环节融入应用性、实践性及创新创业精神,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改革工作。
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山东民办高校应大胆稳妥地改革与创新,积极主动地探寻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依托“蓝黄”经济战略下的产业,调整学科专业布局
根据区域经济战略发展规划,综合考虑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的需求及其自身条件,紧贴市场需求、服务产业、推动就业是民办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前提。山东民办高校应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建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具体而言,在专业设置上要依托“蓝黄”经济战略下的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需要设置具有前瞻性、突出应用性、体现高新技术应用趋势的专业,与此同时,对已开设的专业及时更新与调整,对社会需求大、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反之则“关、停、并、转”,保证专业设置和“蓝黄”经济需求紧密契合。
依托“蓝黄”经济产业发展,山东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应做出如下调整: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专业;围绕支柱产业开设专业;围绕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调整专业;围绕现代服务业拓展专业;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势增设专业。例如,开设适应高效生态、循环经济、精细加工产业的专业;适应生态渔业、绿色种植业和节水农业的专业;适应高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等特色产业的专业。依此设置专业,使所设专业以一定的产业为背景,以一定的产业作为应用型人才的生产基地和培养空间,满足产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实现办好优质特色专业,带动“蓝黄”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二)依据“蓝黄”区域人才需求,健全校地、校企、校校合作育人机制
山东民办高校应坚持开放办学,逐步完善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1.依据政府导向,加强校地合作
地方政府在人才资本投入、人才配备、人才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环境、制定民办院校发展相关政策等方面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山东民办高校应牢固树立合作办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针对学科、专业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建设,主动紧密联系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把握政策导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实现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保障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民办高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山东民办高校应与“蓝黄”经济区各城市建立稳定、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相关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技术研发合作关系,加快现有较成熟的技术、成果在“蓝黄”经济区企业的推广应用和转化。与此同时,山东民办高校应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承担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或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创新能力,达到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及加速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山东民办高校与企业也应共同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完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首先,完善校企联合办学体制机制,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如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吸纳行业和企业人员参与到人才培养标准的拟定、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实施与考核等过程中。其次,加强山东民办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促进山东民办高校的教学内容与“蓝黄”经济区企业的实际对接。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广大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走进企业,服务企业,在教与产、教与研的合作中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锻炼,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企业人员将前沿理论、先进技术和生产案例等带入高校,也将促进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再次,构建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对接。企业作为山东民办高校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产情景中参与生产实践,进行现场顶岗实习,接受新工艺、新技术的训练,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而企业与山东民办高校共建校内实践基地,把企业科技应用的前沿理论、技术应用等引入教学,把先进仪器设备等配送到校内实验室,也将会直接受益于学生,促进其实践能力的形成。第四,创建“岗课证对接、学训赛相通、教学做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蓝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校企共同分析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密切联系专业职业岗位证书标准,将教学内容、训练形式、考核方法与大赛内容、标准密切结合,实现课程训练与大赛训练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3.加强校际交流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作为山东省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民办高校应组建教育联盟,形成民办高等教育的共同体,密切合作,联手推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效益。首先,定期召开区域经济发展与山东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讨会,探析各民办院校的办学特色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最佳合作方式。其次,根据“蓝黄”经济的发展要求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定期开展校际教学教研活动,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以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再次,实现多方位资源共享。一是人力资源共享。联合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建立教师资源共享网,在做好师资培训的同时鼓励教师跨校互聘、兼课,联合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联合组建学术队伍和教学团队,共享优质人力资源;二是硬件资源共享。包括开放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开放仪器设备,并逐步实行统一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等,实现图书文献和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三是课程资源共享。在建设精品课程群、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可以尝试共建“慕课”平台,通过探索跨校联合辅修专业的培养模式,探索和实施“在线开放课程”,实现在线优质课程共享。
(三)以“蓝黄”经济发展为导向,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改革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重点把握好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山东民办院校要结合“蓝黄”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发展状况,确立特色鲜明的融知识、素质、能力为一体,并突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根据“蓝黄”区域各产业特点,合理设置学生实践性学习环节在课程中的比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学分,促进学生具有针对性地接受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山东某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已取得一定成果。该校紧跟社会、区域经济的发展,经过7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结合四经历五环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三结合”指中医西医结合、医疗护理结合、预防治疗结合,是教学内容设计,针对基层医护人才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需要具备预防、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综合能力而设计;“四经历”指基层调研经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见习实习经历、县级医院实习经历、三甲医院见习进修经历,是实践教学设计,针对基层医护人才工作环境的差异性、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工作任务的综合性,为提高学生对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的认知度、适应性而设计;“五环节”指职业素养培养环节、理论教学环节、校内模拟实践训练环节、临床见习实习环节、综合提升环节,是教学环节设计,针对基层岗位需求,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而设计。该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基层医疗卫生岗位需求,着眼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医护人才,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教学环节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实现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有机结合、“所学”与“所用”有效对接,为区域经济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
2.改革课程体系
对按学科设置的基本课程进行内容重组与整合,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设以“蓝黄”经济区产业、行业应用技术为背景的模块化专业课程,构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行业需求紧密关联。
3.改革教学方法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创新教学方法,重视主动性学习、互动性学习、经验性学习,避免课堂教学中单纯教师讲授的乏味,具体做法形式多样,如课堂互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边做边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围绕学科竞赛的教学等。
总之,伴随“蓝黄”经济战略对应用型人才的日益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山东民办高校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又提供诸多机遇的环境下,如何选择人才培养对策,培养出具有特长的、服务“蓝黄”区域经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山东民办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
[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EB/OL].http://baike. baidu.com/view/3105280.htm?fr=aladdin.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E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5039290.htm?fr=aladdin.
[3]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4]刘太刚,李超任.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须重视的几个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J].2013,(4).
[5]李有亮.通识教育视域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J].高校教育管理,2014,(1).
(责任编辑:冯永刚)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山东民办高校适应‘蓝黄’经济战略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GG214)的研究成果之一。
王桂云/山东协和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王明明/山东协和学院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