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及对策——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

2014-03-30 11:40魏俊岭马静静郜红建
关键词:农业大学专业学位学位

魏俊岭,马静静,郜红建

(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2.安徽农业大学 研究生处,安徽合肥 230036)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是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都是建立在共同的学科基础之上的,攻读两类学位者都需要接受共同的学科基础教育,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与技术[1]。其本质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及人才质量标准不同。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具有原创精神和能力的研究型人才,重在学术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2]。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农艺师等[1,2]。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其占在校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已从2008年的6%提高到2010年的25%。据预测,到201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占研究生总规模的比例将增长到50%[3]。安徽农业大学自2009年以来,共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296名,其中2009、2010、2011和2012年分别招收5名、37名、86名和168名。2012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数已占全部研究生招收总数的21%,2013年占30%,2014年已达37%。

随着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这对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但目前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学位论文等大多沿袭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5]。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不高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多沿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内容和方法,没有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特点,在农科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招生情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生比例较低,为完成招生任务指标,只能从未达到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线,或在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环节被淘汰的考生中录取,降低了生源质量[6]。2009—2012年,安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一志愿的报考(含推荐免试)比例只占全部招生计划的40%左右,限制了生源质量的提高。

(二)培养模式陈旧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一些学校仍过分强调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只注重科研训练,而忽视技能训练,职业针对性不强。在教育内容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职业背景,没有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教育方法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侧重于深层次的学科理论研究,忽视了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锻炼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从2009—2012年安徽农业大学招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内容上看,具有职业特点的论文比例约占35%左右,而具有科研训练内容的论文比例约为60%以上。

(三)教学资源匮乏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教师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要求各个专业有对口的实践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而现有的配套资源缺乏,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步履维艰[7]。从2011—2014年安徽农业大学已经毕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组成上看,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指导教师比例不足30%。

(四)评价体系不科学

一些高校仍以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要求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强调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学术创新,而对论文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技能考核不足。安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评价体系还未形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职业能力考核体系尚处在探索阶段。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8]。这就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

安徽农业大学是最早从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单位之一,专业涉及农业技术推广和兽医硕士两个门类,覆盖农业资源与环境、作物学、园艺、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兽医等12个专业。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论文考核与评价方法、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与探索,构建了适合农科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下(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

(一)拓宽选拔渠道,提高生源质量

安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在国家统一招生制度安排下,积极探索有利于吸引优秀生源的招生办法。把招生对象修改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提高了考生的基础学历和入学门槛。在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过程中,遵循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研究生推免工作同等条件、同时进行、同等待遇的“三同”原则,把一些学习成绩优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本科生吸纳进入专业学位研究生群体,提高了生源质量。在研究生招生和复试过程中,打通了学术型研究生向专业学位研究生转换的绿色通道,有力地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素质。除此以外,对于在职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除满足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外,还要求专业相同或者相近,避免专业相差过大对培养质量的制约。

(二)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研究教学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的课程设置遵循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提高为核心的原则。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则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总学分不少于45学分(每学分10个学时),学位学分2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13学分(政治理论4学分、英语6学分、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1学分、农业科技和三农政策1学分、农业传播与沟通1学分);基础理论课程设置12个学分(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水资源利用、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气候资源与减灾、环境影响评价各2.0学分);选修课程根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特点和实践方向,最多选择6个学分(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环境规划与生态设计、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进展、土地资源管理、水资源研究进展、气候资源与减灾各1学分);实践研究17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及实践实习等15个学分)。

为适应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研究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研究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研究教学的学分数提高到17个,占总学分的38%。把专业实践教学与学位论文有机结合,研究生在校内外教学及产学研实践基地学习期间,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状况和实际需求,发现行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分析典型案例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科技攻关和应用研究,既解决了生产难题,又完成了学位论文。如2010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张娟同学在上海市孙桥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学习期间,发现滴灌设备容易堵塞,导致灌溉设备运行效率低的问题,她以“三种蔬菜无土栽培养分调控的研究”为题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模拟研究和生产试验,最终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毕业后被该公司作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引进。

(三)创新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

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模式,吸引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和实践课程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学位论文或设计指导等,提高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安徽农业大学充分吸收农业领域的企业、行业组织、产学研基地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前,安徽农业大学在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安徽徽商农家福有限公司、中盐红四方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国祯环保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与研究基地10多处,聘请20余名校外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人才为校外导师,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实践经验,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提升。

(四)改革导师指导方式,建立双导师培养制度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的。其教学内容要应用技术基础,突出实践研究,提高实践教学和训练的质量[9],特别是实践训练,涉及到实践中的环节比较繁琐。为避免个人指导的局限性,安徽农业大学探索实施了双导师培养制度。校内学术性导师在学科专业知识及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方面起引领作用,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校外导师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或专家,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在具体培养过程中,结合科研平台和研究生教学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者以高校实验室为平台、以职业取向为向导和基础,通过实验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至于让学生的实践脱离实际;或者依靠社会资源,如企业、科研院所等,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研究的内容,对应用型硕士研究生进行现场能力实践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双导师并不仅仅局限于2位导师,而是成立导师指导团队,形成团队指导、集体培养、个别讨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新模式。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根据土壤肥力与土地利用规划、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与影响评价、农业气候资源与减灾等不同学科方向,分别成立导师指导团队,由3~5名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校内与校外导师组成导师团队,在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论文进展等环节展开集体讨论,在课程实习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个性问题,由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解决,极大发挥了校内外导师的互补作用,有效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大大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五)革新考核与评价方法,着重审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探索在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3个环节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安徽农业大学改变了以课程成绩和论文发表为主的学术型研究生考核与评价方法,学位论文形式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等形式,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实践教学与研究发现的现实问题,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聘请校外导师或相关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并对论文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进行综合评价,着重审核综合应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潜力。

四、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成效

安徽农业大学通过拓宽招生渠道、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实践研究教学、革新导师指导方式、创新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改革考核与评价方法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了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和就业质量。2013和2014年,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提高了50%;具有应用职业技能特点的论文比例提高了40%;研究生论文的校外指导教师参与比例也提高了30%。

自2009以来,安徽农业大学共招收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371名;毕业53名,其中10名考上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及事业单位,占18.9%;3名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工作,占5.7%;11名到国有企业工作,占20.8%;19名到私营及个体企业工作,占35.8%;10名实现自主创业,占18.9%。用人单位生源质量满意率达95%以上。6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到攻读专业学位期间进行实践研究的单位就业,实现了学习-就业的一体化过程。

安徽农业大学探索的具有农科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实践,初步实现了职业性、应用性、复合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其他类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1]庄晓媛.浅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其质量保障[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1):129-130.

[2]包水梅,顾怀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背后的尴尬及其化解[J].中国高教研究,2011(9):41-45.

[3]罗兵,高月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案例分析[J].高等教育管理,2013,7(3):100-103.

[4]李敬锁.农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段”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0):20-23.

[5]李春华,朱志宇,曾庆军.初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性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5(2):15 -16.

[6]高明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16-19.

[7]俞继仙,苏玉亮,肖立山.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J].石油教育,2011(6):62-64.

[8]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发(2010)6号)[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1795989.html,2010 -06 -06.

[9]杜静,丁忠.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实践中的双导师制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6):78-80.

(编辑:杨建肖)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专业学位学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중국인 학습자의 한국어 발음에서나타나는 오류 분석 연구―홑받침 발음오류를 중심으로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